9月,樓市進入了傳統的銷售旺季,各城市交易量普遍上漲。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其監測的30個大中城市中,超過2/3城市成交量環比上漲,漲幅在20%以上的城市占監測城市總數的1/3。其中,北京,南京和深圳等重點城市成交面積環比漲幅都在50%左右。成交價格方面,能監測到價格的10個重點城市中,杭州,重慶等地小幅上漲,北京、上海成交均價環比下滑,其他城市成交價格波動較小,基本保持穩定。
“金九”披金已毋庸置疑,但是“銀十”能否順利掛銀,如今看來有點懸。9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土資源部等多部委再次分別出臺多條措施,遏制近期樓市出現的房價過快上漲苗頭,鞏固調控成果。
全國樓市“再度迷茫”,下一步怎么走?人們分歧較大。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總監宋會雍認為,樓市調控再度發力完全算不上新一輪調控,只是對過往政策的重申和強調,以及對于執行上的細節進行要求和落實。但是在上海房地產綜合研究院院長楊紅旭看來,這些政策看似只是重申舊的政策,但其中傳達出的很多信息將會對市場預期產生顯著的影響。事實上,“十一”黃金周各地樓市中,剛剛有所消散的觀望氣氛再度彌漫,成交量已經開始明顯下降。
價格跌了一成半成交量卻漲了近五成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北京樓市迎來一波又一波開盤“熱潮”,在供應量“節節高升”,開發商優惠政策“強攻”之下,成交量明顯反彈。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0年9月北京市商品住宅銷售10833套,成交面積118.27萬平方米,環比上漲49.02%,成交均價為18127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4.37%。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成交均價下跌主要緣于成交結構中低端住宅占比較大,8月底以來,北京商品房成交急劇放量,引發了人們對房價可能上揚的擔心,而這種擔心又反過來促使更多人進場買房。

“二次調控”如期而至,能否吸引更多的購房需求進場消費依然是開發商面臨的首要問題,作為需求旺季的10月將成為開發商力爭的關鍵節點。業內人士的看法依然謹慎樂觀。低價項目持續入市,高端盤入市量增,推盤定價越加謹慎,熱銷老盤開始求穩,10月的北京樓市看點不斷。
但是,十一前出臺的新政對購買者的影響巨大,尤其是首付比例提高。中原地產相關負責人提醒稱,“9月份簽約的一些最近火熱成交的郊區大盤,大部分為期房,很可能面臨需要補繳首付的影響。之前熱銷很可能遇到退房潮。”
趁年前加緊賣房開發商備糧過冬
9月20日~26日期間,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1140元/平方米,環比上漲7%,商品住宅成交量達到28.79萬平方米,環比上升4.42%。這是上海樓市成交量持續第八周上升。9月有可能成為今年以來上海樓市成交量最大的月份。
9月樓市行情雖然回暖,但面對調控政策不斷加碼,“銀十”將成為開發商年內出貨的最后良機。開發商為打開銷路,預計在10月報價上會較為溫和小幅促銷或平價開盤的樓盤會不少。
來自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的統計顯示,截至9月20日,10月上海預計開盤量為72個,比9月跌5%,比2009年10月減少25個。其中,72個新盤中54個為公寓18個為別墅。浦東新區預計開盤量達15個,居各區之首。10月份上海及周邊優惠樓盤共計142個,比9月份的128個增加了10.9%,浦東、松江、寶山、嘉定四大區壟斷六成促銷樓盤,目前出現的最大折扣為7.8折。
在一些開發商繼續降價促銷的同時,也有一些開發商開始回調售價。不過截至目前,上調售價的樓盤最新報價依然要比4月份低。
“如果不能在年底前獲得銷售業績,又碰到下一輪調控,那么開發商的資金將出現問題。”業內人士表
示。
市場急速升溫捂盤惜售重現
進入三季度,杭州商品房成交量逐步回升,環比漲幅明顯增加,9月成交量已恢復到新政調控之前的水平。搜房網數據顯示,本月杭州市商品房成交5154套,成交面積52.96萬平方米,環比大漲29.59%,均價23282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3.03%。
市場回暖捂盤惜售現象再現杭城。9月份,杭州共有49個樓盤分64批次申領出12000余套商品房的預售許可證但真正開盤的只有43個樓盤近8000套房源這一數據只占本月申領預售證總房源的三分之二。除少量經濟適用房及商業項目外,所有住宅房源按規定均應一次性全部公開銷售。然而,截止月底前,仍有個別樓盤,領出預售證已多時,但在透明售房網上顯示的已售套數和預定套數均為0。
不管何種形式的捂盤惜售其最終目的都是人為制造樓盤熱銷,房源緊張的局面,以此抬高銷售價格,逼迫購房者下單。
對此我愛我家市場研究中心負責人周包軍表示短暫的成交量回升并不能說明市場真正回暖。“國家并未放松對樓市的調控不少購房者仍在繼續觀望。近期市場活躍僅是剛性需求者在需求抑制一段時間后的小幅釋放市場并不具備成交量進一步大幅回升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