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來,阿里巴巴朝著電子商務的各個領域全方位發展,希望形成圍繞全社會生產與消費行為的新生態網絡
10月份,從《華爾街日報》、美國各大咨詢公司分析師到國內各家媒體和商界人士,眾人開始繼國美控制權之爭后產生新的猜想:到底是雅虎控制阿里巴巴,還是馬云為了控制權干脆收購雅虎呢?
故事起源于2005年8月的“雅巴聯姻”。當年雅虎以10億美元外加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參股阿里巴巴,獲得阿里巴巴約39%的股份。根據協議,從2010年10月24日開始,雅虎的投票權從35%增至39%,而阿里巴巴現有管理層的投票權將相應地從35.7%降至31.7%。這種比例顛倒必然會導致雙方在董事會的力量變化。
關于2005年的那筆投資,當時的輿論普遍認為馬云占了個大便宜。但才5年,兩家公司的實力對比發生逆轉。根據Think Equity分析師阿倫#8226;凱斯勒(Aaron Kessler)的分析,目前雅虎股價有85%需歸功于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扣除雅虎持有阿里巴巴集團、雅虎日本的股份和現金部分,雅虎公司核心運營業務的價值已經接近零。
過去這些年,阿里巴巴經歷了井噴式發展。它已不再局限于1999年馬云在杭州公寓里建立的那個只提供中國供應商出口服務的平臺——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有限公司。11年來,阿里巴巴朝著電子商務提供商的各個領域全方位發展,先后增加了另外4大核心業務板塊:2003年,依然在馬云的杭州公寓中,個人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成立;2004年,阿里巴巴發布在線支付平臺——支付寶;2005年,并購雅虎中國;2009年,在慶祝創立十周年的同時,阿里巴巴云計算成立。
由此,阿里巴巴打通了一條從產品到消費者的直接通道: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有限公司提供的是企業交易的B2B平臺;淘寶網提供綜合性網絡零售交易平臺;支付寶是網上交易可靠的支付工具;阿里巴巴云計算則是為了打通整個集團的各項業務,對各個平臺上的商品信息、信譽體系、支付工具、用戶資源進行挖掘提煉,這同樣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參見《商務周刊》2009年9月5日的封面故事《阿里巴巴:解構的舊十年,解構的新十年》)。
大淘寶戰略
2000年是中國電子商務欣欣向榮的年份。先行者卓越網如火如荼,阿里巴巴則不過才一歲。到如今,卓越網仍然只是個賣圖書影像制品的網站,阿里巴巴則已經發展成擁有上億用戶的龐然大物,并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商業生態系統。
整體而言,阿里巴巴集團擅長打造開放性系統。他們會建設好系統的框架,然后讓系統的其他參與者自我發揮,這些力量匯集到整個系統就能夠迸發出令人驚嘆的生長力。
經過了5年的發展,淘寶網改變了9800萬名注冊會員的購物方式和生活習慣。但阿里巴巴集團想要的更多,于是在2008年推出了“大淘寶戰略”,即以淘寶網為核心,深入向電子商務的全領域擴展,影響更廣泛的人群,形成圍繞全社會生產與消費行為的電子商務生態網絡。由此,阿里巴巴希望把零售行業從工業時代推進到互聯網時代,讓網絡零售成為主流零售方式。
為實現這一目標,2008年初開始,淘寶就從底層技術改造到重構網站應用體系架構,一步步進行平臺建設。到2009年6月22日,淘寶開放平臺發布,這是“大淘寶戰略”技術底層上的支撐。淘寶通過開放插件式平臺、對外接入標準等電子商務的基礎,將開發者與用戶這一供需關系直接打通,刺激互聯網技術層面的高速進化。半年內,該平臺的上線總應用已經近千個,日均API調用量過億次。
2009年12月1日,在“地基”打下之后,“大淘寶戰略”的第二步“淘寶合作伙伴計劃”發布。阿里巴巴召集了各方電子商務外包供應商,在IT、渠道、服務、營銷、倉儲物流等生態鏈的各環節,讓服務商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特點為在淘寶上從事電子商務的商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并通過市場選擇來完善整個電子商務產業鏈的基礎設施,從而帶動整個電子商務領域的良性發展。
2010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大淘寶戰略”執行委員會,其成員來自淘寶、支付寶、阿里云和中國雅虎的高管。現在,“大淘寶戰略”就像阿里巴巴這棵參天大樹的樹根一樣,其觸角正在向電子商務土壤的各個角落延伸。
不斷延伸
在供過于求的今天,開發消費者的需求很重要。圍繞著覆蓋全社會生產和消費行為的電子商務生態網絡這一目標,阿里巴巴現在正通過各種終端到達消費者。
目前,中國的8億手機用戶遠遠超過4.2億的網民。為在這塊市場有所作為,繼2009年年底推出3款淘寶手機后,阿里巴巴集團于今年3月份宣布成立大淘寶無線事業部,全面整合淘寶無線事業部、支付寶無線業務部、口碑無線業務部的業務及團隊。
電視也是消費者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3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淘寶將與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成立華數淘寶合資公司。在阿里巴巴的藍圖中,以華數數字電視為平臺,結合淘寶網強大的網購資源,電視用戶只要在家里按動遙控器,就能輕松上淘寶網購物。
為讓電視內容對消費者更有吸引力,淘寶還與湖南衛視共同出資成立了湖南快樂淘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推出了一檔電視節目,同時在淘寶網上設立專門的潮流購物頻道及外部獨立網站,未來還要打造與網購有關的影視劇。
除了網絡、手機和電視終端,阿里巴巴同樣盡可能通過地域性的合作伙伴去到達更多的消費者。針對一些不懂上網的老人,淘寶跟其合作伙伴推出社區代購模式,在社區建立據點,幫助老人進行網購。目前,淘寶在全國有數萬個社區代購點,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阿里巴巴集團希望能夠將該模式在二、三線城市發揚光大。
當然,消費者的注意力并不一定能夠形成購買力。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也成了阿里巴巴集團考慮的要點。2007年,阿里巴巴集團推出“阿里媽媽”的商業模式,首次引入“廣告是商品”的概念。有產品推廣需求的制造廠商可以在阿里媽媽上發布自己的需求并懸賞傭金,“淘寶客”(個人或網站)幫助賣家通過各種隱性方式推廣,并按照成交效果獲得傭金。這種模式的精彩之處在于:在淘寶網,廠商是賣家,個人消費者是買家;但在阿里媽媽,個人消費者通過隱形的推廣活動成為賣家,而廠商是買家。這給許多人提供了賺外快的機會。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自己的生態系統中,是阿里巴巴所樂見的效果。2008年,阿里巴巴集團又將淘寶網和阿里媽媽合并,以發揮更強大的協同效應。
今年4月8日,淘寶網宣布啟動網絡聯盟體系“淘寶聯盟”,這次加大了跟中小網站的合作。為了獎勵用各種渠道帶來消費者的中小網站站長,阿里巴巴宣稱將于今年給他們分成10億元。
突破物流瓶頸
不斷延伸的觸角讓年營業額已達到2083億元人民幣的淘寶網上不缺賣家和買家,每天全中國50%以上的包裹都是來自淘寶交易平臺,“優衣庫”等一系列品牌也開始在淘寶商城進行B2C直銷。阿里巴巴集團還將自己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輸出給各大品牌,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在各大品牌的官網上進行網上交易。
在占據國內電子商務制高點之后,淘寶的觸角還延伸到日本。通過跟雅虎日本合作,阿里巴巴集團建立了“淘日本”平臺,雙方產品互相展示和交易。阿里巴巴表示,之所以選中日本作為淘寶網的首個境外試點,其一是日本人有著類似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其二,日本人被認為是全球最挑剔的消費者,如果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也就能滿足整個世界的要求;其三,則意在探索物流解決方案。
電子商務最重要的是信息流、支付流和物流,淘寶平臺保證了信息流的暢通,支付寶保證了支付流的安全,現在唯一制約“大淘寶戰略”的正是物流。對于阿里巴巴來說,不僅國際業務面臨著物流問題,國內業務也出現物流瓶頸。隨著淘寶遞送量的激漲,多數快遞公司的擴張速度已經難以與其匹配,進而導致服務品質下降。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物流費用也是一大制約因素。早在2009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就推出“限時物流”政策:凡是加入限時物流的快遞公司須承諾所送快遞的到達時間,如果快遞公司在承諾時間內沒有送達,消費者將獲得全款運費的賠償。
來自阿里巴巴的最新消息顯示,從今年9月開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包括淘寶的物流項目組等多個部門已經在全國各大城市考察物流合作伙伴和倉儲用地。目前淘寶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成都成立了四大配送中心,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建有物流中心。這些舉措都涉及到阿里巴巴與物流行業伙伴的合作,雙方希望通過更好的分倉處理和分倉配送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