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否從移動通訊“霸主”轉型為移動互聯“巨人”,將是中移動新的生死考驗
中國移動誕生時,沒有人會想到一家資產僅63億美元的新興市場的移動通訊服務機構,會在10年間成長為全球網絡和用戶規模最大、利潤最高的電信運營商。Analysys Mason公布的2009年全球十大運營商排名顯示,按照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排位,中移動已將老牌巨頭ATT、沃達豐、法國電信、NTT和德國電信牢牢壓在身下。 截至8月底,中國移動的用戶達到5.64億,占據中國手機用戶市場份額的70%。根據國資委最新統計,中國移動2009年收入718億美元,利潤高達217億美元,分別是中國另外兩家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收入總和的1.22倍,利潤總和的8.68倍。 一句話,舉目海內外,已沒有任何一家電信運營商可以和中移動進行正面較量。 中移動在業界的眼中,一直是“銜玉而生”的“富貴兒”。盡管成立之初,投資建網一度現金流枯竭,租用電信干網備受“潛規則”打壓,但歷經多次電信重組風潮,中移動一直是政策變動和市場變化的最大受益者:成立時,結構年輕、沒有包袱、抓住移動通訊的戰略機遇一飛沖天;成立后,坐觀南北分拆、網通合并,埋頭深耕移動市場,成就“黃金十年”。 中移動2G時代的“霸主”地位,是張立貴與王曉初首領奠基的。張立貴坐鎮北京掌舵集團公司,王曉初立馬香江主導上市公司。專注移動通訊的戰略方向,服務與業務并舉的市場策略,衍生動感地帶的品牌創新,都是“張王時代”的市場杰作。2000年4月中移動成立時約有3600萬手機用戶,而到2004年底兩人離開中移動時,其手機用戶已經達到2.145億,控制了65%國內市場。 將中移動的2G版圖做到極致的是王建宙。2004年,脫身聯通“苦海”,“運勢極佳”的王建宙接手中移動,在當時六大運營商中,這的確是唯一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電信公司,也是王建宙在聯通時做夢也想不到的移動通訊壟斷平臺。 王建宙把自己在聯通一直沒有實現的規模追求傾注到了中移動。在即有的壟斷力影響下,“馬太效應”讓中移動拓展出了帝國般的市場疆界:開拓農村市場,推廣彩信、WAP和無線音樂等增值業務,海外收購巴基斯坦運營商過去6年中國電信市場白熱化的競爭中,中移動步步緊逼,由相對壟斷走向絕對壟斷最終導致了2008年的第六次電信重組,也是第一次以抑制中移動為原因之一的重組。 2009年,中國邁入3G元年。中國移動與重組后的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同獲工信部頒發的3G牌照。新聯通和新電信分別獲準以成熟的歐洲WCDMA技術和美國CDMA2000技術重整旗鼓,而中移動則扛著為民族產業、自主技術爭光的大旗,接受催熟中國TD-SCDMA的重托上陣。 如果把這個巨大變局比作白堊紀岡瓦那大陸向五大洲的板塊分裂,那么與此同時全球技術變革帶來的移動互聯大潮,就好比全球變暖等導致白堊紀生物大滅絕的氣候劇烈變動。在這個越來越以適應市場變化考校競爭能力的時代,反應速度正在超越規模和利潤,成為最根本的生存優勢。 作為2G時代的最大贏家,中移動第一次與其他運營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目前,中移動的3G基站規模為11.5萬個,聯通達到15.3萬個,而中電信的3G基站只需要在現有2G基站上直接升級就行,基站數更多;再如,數量優勢也成為了巨大負擔,目前中移動每將一個2G用戶變為3G用戶,成本為1000元,如果將全部用戶變為3G用戶,成本超過5600億元,這還不包括基礎網絡設施的巨大投入。 更嚴酷的是,移動通訊向移動互聯轉向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年輕“軟公司”可以迅速超越類似電信運營商這樣身軀龐大的基建型“硬公司”。2009年12月,摩根士丹利在其發布的《全球移動互聯網研究報告》中預言:“移動互聯的發展速度要快于桌面互聯,且其規模大的超乎多數人現象,它代表著五大趨勢的融合,3G、社交、視頻、網絡電話和日新月異的移動裝置。在發展速度上,我們相信未來5年,通過移動裝置接入互聯網的用戶,很有可能超過通過桌面PC接入互聯網的10億用戶,達到100億。” 這意味著,中移動5.64億用戶可能轉眼間優勢頓失。比如,如果將網絡電話的領跑者Skype視作電信運營商,按照注冊用戶數,它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運營商”;如果以互聯網注冊號碼數量來衡量,移動互聯時代最大的運營商應該是擁有10億注冊用戶的騰訊。這種超越已經發生。按照發生虛擬交易的用戶數據核算,2009年騰訊ARPU(每月每用戶平均收益)高達24美元,是中移動(11.7美元)的兩倍有余。 在當前IT公司競相逐鹿手機終端、搶占移動互聯市場制高點的賽跑中,從iPhone、gPhone到正在運作的qPhone、淘寶手機、百度手機,可以說,無論是國外的蘋果、Google、Facebook、亞馬遜和Skype,還是國內的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新浪,都有在未來10年取代中移動的潛力。 “現在同以前電報電話時代不同,與移動話音短信時代也不同了。”清醒的王建宙在接受采訪中也流露出了自己的擔憂,“運營商的技術畢竟還是點對點的,完全是通信技術。而現在移動互聯網延伸出許多應用,超出電信技術的范圍如果運營商就做一個管道,會失去增長的機會。”他坦言:“只有通過新的領域,即移動互聯網領域,電信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近兩年來,中移動大舉創新移動互聯技術和業務,比如無線音樂排行榜、手機報、手機電視、手機證券、手機游戲、MM移動商城和OMS操作平臺,目前中移動大約30%的收入來自非話音的業務。一個“巨無霸”身軀的運營商做到如此轉型,算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5月31日,中組部宣布中移動新的任免,61歲的王建宙出任董事長,李躍履新總經理。8月19日,王建宙將CEO一職也轉交李躍,51歲的少帥全面接手中移動。 未來的10年,對中移動來說,無論是用WLAN來分流數據,還是加快LTE建設,如何處理好海量數據的不斷沖擊,是決勝的關鍵;對于李躍而言,蘋果、Google、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帶來的競爭壓力,遠超ATT、沃達豐或NTT。李躍要想續寫帝國傳奇,唯一的道路就是進化,像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冷血動物向哺乳動物那樣,中移動必須舞動自己龐大的身軀,完成向移動互聯的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