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翔和姚明是中國體育明星,也是陽光健康的代表。可也正是這兩位,一直傷病不斷。他們到底是健康還是不健康?
劉翔拿了巴塞羅那奧運會金牌,那是中國人的驕傲和象征,當我們的期望在2008年奧運會上失落以后,人們又把目光投向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可憐的劉翔,為了那么多人的期許,為了那么多現實的光環,不得不再次征戰在跑道上,盡管他的身體一再抗議。
那是一種危害生命的選擇,劉翔卻不得不硬著頭皮上。那是他的命,他要為那耀眼的光環付出代價。劉翔的命運是我們每個人的命運。一如劉翔,每個人都在追逐光環,這似乎是一種“天職精神”。
“天職精神”,是馬克斯-韋伯所概括的資本主義精神。在傳世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一書中,他沒有明確界定資本主義精神,但是他的敘述表明,個人有增加自己資本的責任,而增加資本本身就是目的。精于職業、精于賺錢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同時與“天職”這樣一個詞語相連。韋伯說:“一個人對天職負有責任乃是資產階級文化的社會倫理中最具代表性的東西,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資產階級文化的根本基礎。”
韋伯為自己的邏輯深深擔憂。他明白,當竭盡天職已不再與精神和文化的最高價值發生直接聯系的時候,或者從另一方面來說,當天職觀念已轉化為經濟沖動,“價值理性行動”也就轉變成“工具理性行動”時,那時就沒有自由的人了。韋伯悲哀地寫到:
“沒有人知道將來是誰在這鐵籠里生活;沒有人知道在這驚人的大發展的終點會不會又有全新的先知出生;沒人知道會不會有一個老觀念和舊思想的偉大再生。如果不會,那么會不會在某種驟發的妄自尊大情緒掩飾下產生一種機械的麻木僵化呢?也沒人知道。因為完全可以,而且是不無道理的,這樣來評說這個文化的發展的最后階段:專家沒有靈魂,縱欲者沒有心肝。這個廢物幻想著它自己已達到了前所來有的文明程度。”
韋伯的預言不幸應驗了。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是韋伯描述的“驚人大發展”的邏輯結點。就是交易所這樣明明白白的公共機構,都可以被執掌者用來為自己巧取豪奪1800億美元的財富,那些不可一世的投行大睜著眼指鹿為馬、虛增市值。
韋伯100多年前為資本主義梳理尋找到的那束光顯然不夠明亮,照不到那些陰暗的地方。一個人冥冥之中都有一盞燈,忽明忽暗,導引著你人生的旅程,要成為什么,要到哪里去,那是在你困頓時給你勇氣和希望的東西。從那里開始,有一種深深地內在的自覺,那是你做人做事原初的動力。失去了那樣一盞燈,無可避免會導致人生悲劇、世間亂象。
物質財富那束光還不夠照耀萬千公司。現代人在財富之外,終于認識到了生態,只有從大生態的觀念上照看你的人生和你的公司,才不至于出大錯。大生態的觀念,也就是中國國學中“天人合一”、 “天人一也”的思想。尋求人的發展,是一切發展的旨歸。發展人,就是造就天人合一的整體人。造就整體人,正是中國古老的教育傳統。
現實中,每個人都在追求財富、權力和名望。那是生命的光環,有了那些耀眼的光環,生命看上去充滿了色彩和美麗。可是,那畢竟只是光環,而不是生命本身。我們往往不會去區分什么是生命力,什么是生命的光環。發生在商界的一波波并購,大多是為了公司規模(或光環)而發出的一次次沖擊,有太多的公司因為“黃袍加身”喪失了生命力,而最終歸于失敗。人們會去尋找生命的意義,那么,公司作為一個生命的本真意義,它的生命力,同樣需要我們去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