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人口計生委一間寬大的辦公室內,于滋主任利用難得的短暫空閑翻看著手中的北票文史資料,臉上淡淡的倦意,卻透著從容與篤定。40多年前北票的知青生活,從來沒有從腦海中消失。只有經過那樣一段艱難的歷練,才能理解她就任大連市人口計生委主任后的所為: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奉行“民需我為,我為民樂”
的價值觀,帶領大連市人口計生系統創新創造了一系列為全國同行所贊許的佳績……
曾經滄海歷練多彩人生
1968年10月,剛滿1 6歲的于滋輾轉顛簸在遼西北票鄉間小路的馬車上。他們一行7個人,成了鏵子爐大隊高杖子北隊的知青。整整十年的艱苦磨礪,她和戰友們在勞作中求生存,在困難中求自強,在生活中求真情……1978年,于滋嫁給了一名在役軍人,開始了長達18年兩地分居的生活。她獨自帶著女兒,一邊工作一邊參加自考讀書。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于滋完成了從大學到研究生的學習,也實現了個人知識和能力的提升和飛躍。歲月以嚴肅的姿態,歷練她以理解寬容的心態去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天,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去探索創新工作中的每一頁。
滿懷著對美麗家園的深情,于滋在大連市人口計生委主任的崗位上,踐行科學發展觀,實施“三觀運作”,著力構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運行機制,推動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取得實效并走在全國前列,2009年全國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工作會議在大連舉行:適應群眾多元化需求,創新工作載體,探索工作轉型新路子,打造了以”民需我為,我為民樂”為理念,以提高群眾生育、生活、生命質量為宗旨的”健康家庭促進計劃”品牌工程,2007年遼寧省人口計生委在總結大連經驗的基礎上,在全省推廣這項計劃,目前該項計劃受益的群眾已經達百萬人;唱響“公共理念“和”民本思想”,以能力建設為重點,以實施強基提質工程為動力,探索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咨詢師職業化建設的路子,全國第一批生殖健康咨詢師于2007年誕生于大連……
真摯情懷傾注“民需我為”
2009年7月,在全國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工作會議開幕式上,每位代表面前呈現著一部厚厚的、裝幀素雅的《民需我為》——大連市人口計生工作綜合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這本由于滋主編的書記錄了大連市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的艱難歷程和工作軌跡,字里行間傳遞著統籌人口、關注民生、以人為本,民需為先、健家福民,我為民樂的理念和實踐,這正是以于滋為代表的大連人口計生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價值追求。
凡是涉及人口計生政策制定和工作決策都要首先考慮群眾的需求,維護計生家庭的切身利益。13年來,她每年都有1/3的時間在基層調研,她常說:“我的思路來源于群眾,來源于基層。”早在2002年,于滋就審時度勢在大連市多年實行避孕節育措施知情選擇的基礎上提出了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優質服務需求選擇,在全國較早地將群眾的需求納入計生工作決策。2004年,她和班子成員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研究政策,形成了《關于大連市建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有關情況的報告》報送市委,市政府。當年,大連市率先在東部地區自籌資金實施了農村部分計生家庭獎勵扶助制度。
在農村部分計生家庭獎勵扶助制度順利啟動后,于滋又將心思放到一個新的社會群體,獨生子女遭遇意外風險死亡的家庭。經過一年的摸底調查和政策準備,2006年,大連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死亡家庭扶助制度。2008年,又啟動了計劃生育傷殘家庭扶助制度。
時代腳步催生“三觀運作”
帶著激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創造的是精彩別樣的人生。被譽為天下第一難的人口計生工作,和于滋所經歷的知青、民辦教師、公社秘書、宣傳、共青團和婦聯工作崗位既有一定相關性,又有著截然不同的工作要求和內容。這樣一個帶有濃厚中國色彩的,時代賦予的艱巨任務,因為其淵源的歷史性、厚重的文化性,決定了它的工作的艱難性和挑戰性。
適逢國家人口計生委決定在全系統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大連市雖未被列入首批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但面對經濟轉軌、社會轉型、政府職能轉變對原有工作方式的沖擊,面對長期穩定的低生育水平對人口計生工作的新要求,面對群眾不斷增長的提高生育生命質量的多元需求,于滋主任同一班人不等不靠,結合大連實際,廣泛調研,組織專家討論,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和經驗,形成了”發展,統籌,公共、民本”的核心價值體系;確立了“宏觀調控、中觀服務、微觀自治”三觀運作的改革基本思路;明晰了黨委政府、人口計生,基層群眾在不同層面的事權和責權,使得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在大連市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促進了宏觀調控、科學決策、經費投入、考核評估,人口管理、宣傳倡導,優質服務、政策激勵,網絡保障、人才支撐和社會參與等新機制的建設。于滋積極主動通過不斷實施高層倡導,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人口計生工作的宏觀調控政策,建立了市委、政府督查,人大、政協視察的工作機制,并在全國率先將人口計生領導小組更名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領導小組。于滋同志在人口計生委工作的13年,為人口計生事業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支持。
真摯情感傾注“健康家庭促進計劃”
大連被譽為“北方明珠”、“浪漫之都”,先后兩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堅持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和發展實踐。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國際健康城市的目標,如何圍繞新的目標和任務,建設和諧大連,構建健康城市,家庭健康和諧是基礎;家庭的幸福和諧,科學生育,生命健康是基礎。人口計生公共服務的基點在家庭,打造健康家庭,提高群眾生育生命質量和生殖健康水平是新時期的人口計生最大的民生。于是,一個全新的“健康家庭促進計劃”在于滋一班人的頭腦中逐漸形成和清晰:以“生育,生命與健康幸福”為主題,以生殖健康服務為主線,以家庭為基點,以健康促進為手段,圍繞生命周期,面向百萬家庭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行動在城鄉全面開展起來。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不事張揚又堅韌不拔的于滋帶領團隊決心要將“健康家庭促進計劃”做成服務于民的品牌工程。從開展“科學生育、文明生活、身心健康、守法誠信、幸福和諧”的健康家庭標準大討論到“標識”的設計,從“惠家福民”宗旨確立到四大系列十大行動和十五項惠家項目的實施,從新型服務體系規劃到1 591個健康家庭指導中心(站)的建成,從服務功能的轉型到生殖健康咨詢師的職業化提升,從工作示范典型的培樹到城鄉全面推進,“健康家庭促進計劃”不僅讓普通百姓感受到新家庭新生活理念,也享受到科學規范的高端化公共服務產品。”健康家庭促進計劃“實施6年來,每年都有1~2項重點的突破,歷經了從無到有,從自然到規范,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循序遞進的發展過程。
活水源頭強化隊伍建設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于滋認為,成事之本,關鍵在人,干部隊伍的素質決定事業能走多遠,是否走得踏實。
完善科學的用人機制,樹立正確人才觀。委黨組重新修訂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意見》,對干部任免、選拔、交流等一系列人事工作都作出了明確規范,建立了后備干部推薦、選拔、培養等工作制度,對年輕干部、轉業干部及新招錄的公務員加大培養力度,建立選派干部下基層和崗位鍛煉制度,提高干部整體駕馭,綜合協調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
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切實加強教育培訓工作。按照職能法制化、建設標準化、服務規范化、人員職業化的要求,堅持每兩年對鄉(鎮)、街道黨政分管領導和計生干部進行一次大規模高質量的集中培訓。同肘借助高校公職教育的優勢,整合辦學資源,使計生職業需求與公職教育相結合,計生職業培訓與在職教育相結合,逐步實行職業資格上崗制度,在人口計生系統建立咨詢服務、統計調查、技術服務,群眾工作四支專業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