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心目中,清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一定是個懦弱無能的皇帝。因為,在他的手上不但徹底葬送了“康乾之盛”,還打輸了一場鴉片戰爭,拉開了中國割地求和、賠款茍安、喪權辱國的百年屈辱史序幕??墒?,誰又能料想,道光皇帝其實是位文武兼備、威猛神勇之人。
嘉慶皇帝共有5子,旻寧排行老二,因為長兄早年夭折,旻寧成了實際上的長子。如果我們認為旻寧因為是實際上的長子而繼承了皇位,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清朝與歷史上別的朝代不一樣,是沒有“嫡長制”這個“祖制”的,皇帝選接班人一向奉行“優選法”,只要你有能耐,哪怕是最小的“庶子”,也可以根據“正大光明”匾后的密詔繼承大統。
旻寧自幼隨名師檢點萬承風、編修秦承業讀書習武,無論文武,都顯出超常的天分,深得皇祖父乾隆和父親嘉慶的贊許和喜愛。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一日,已經80多歲高齡的乾隆到威格爾遜圍獵,帶上了年僅10歲的旻寧相隨伴駕。突然,一只驚鹿跑出林子,旻寧眼疾手快,急忙取弓搭箭,一箭射出,驚鹿當即斃命。眾人歡呼雷動,老邁乾隆也為皇孫如此神勇而大喜過望,當即賜給旻寧黃馬褂一件、翠翎一支,還賦七律一首以贊,其中4句可以看出乾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老我策驄尚服武,幼孫中鹿賜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p>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皇帝駕崩,“兒皇帝”嘉慶于次年終于親政,此時的嘉慶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把立儲之事提上了議事日程。幾經掂量,最后把旻寧的名字寫進了傳位密詔,裝進了一只密封的小匣子內,置于乾清宮匾額之后收藏。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間,清朝廷發生了一次大危機。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爆發了“天理教”反清起義。9月15日清晨,200多名教徒在首領林清率領下,于北京舉行暴動,拼命攻打紫禁城,而嘉慶帝正在木蘭狩獵。宮廷外的戰斗非常激烈,一批教徒登上房頂,企圖攻占皇帝寢宮的養心殿。
此時,旻寧正在上書房閉門讀書,聞訊全無懼色,急忙披掛上陣指揮作戰。他手握一支火銃,帶上侍從隱蔽于養心殿下,發現幾名教徒已經登上了房頂,便冷靜地瞄準一教徒開了火,教徒應聲中彈掉了下去。旋即又見一教徒手舞白旗在指揮作戰,又裝彈開了一槍,也將其打死。宮廷衛士見太子爺沉著應戰,不由軍心大振,拼死堅守,進攻教徒不得不撤離,這時,援軍趕到了,把暴動教徒如數剿滅。
嘉慶帝得到奏報火速回京時,叛亂已經在旻寧領導下平息了。嘉慶帝對旻寧的沉著神通大加贊賞,封他為“和碩親王”,他守衛宮廷用過的火銃也被冠以“威烈”之名而珍藏。嘉慶二十五(公元1820年),嘉慶帝因病駕崩于承德避暑山莊,臨終前打開了傳位密詔,旻寧理所當然地登基,成為清朝入關以來的第六代君王,即道光皇帝。
可惜,道光在位30年,卻辜負了皇祖父和父皇的期望,不但沒有把清王國帶出危機,重開輝煌盛世,反而朝野腐敗不止,內亂連連,洋人又發動鴉片戰爭,堅船利炮轟開了閉關自守的國門。旻寧成為喪權辱國的皇帝,大清王國也走上了一條徹底衰落之路。
實事求是地講,道光年間的國運衰落并非旻寧一人之過,而是時勢之必然。道光其實不是昏君,也是想有所作為的,一生都在努力。如果他不主張禁煙,不主戰的話,就不會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也不可能有鴉片戰爭爆發??上馉幍慕Y局出乎他的意料,只好退而求自保。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不是君王無能,而在于整個王朝腐敗。利益集團左右了國家命運,國家根基腐朽完全敗壞,昔日所向無敵的“八旗兵”成了不堪一擊的“豆腐渣”。面對這種形勢,縱使道光有三頭六臂,也難挽江山于既倒。就像一個人,所有肌體器官全部壞死,僅憑大腦清醒,恐怕也難成大事,生命維持不了多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