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0)09-0418-02
腦卒中即通常所說的腦中風,是指由于急性腦循環障礙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腦功能缺損綜合征。腦卒中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高,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全世界每年腦卒中的發病率約為2‰。,并且每年以8.7%的幅度遞增。腦卒中是目前全球第2大致死和致殘原因。預測2020年腦卒中發病率可能將增加1倍,其中4/5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我國每年腦卒中新發病例250萬,每年死于腦卒中者約150萬。即:每5秒鐘就有1個腦卒中新發病例,每21秒鐘就有1人死于腦卒中,且其存活者中有3/4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腦卒中導致人群壽命平均縮短12年。因此,預防腦卒中備受各國重視。
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迎接21世紀挑戰》報告中指出:“21世紀的醫學,不應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對象,而應以人類健康作為醫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也就是說,醫學的重心將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移。
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卒中協會卒中委員會于2001年發表了《缺血性卒中的一級預防指南》,2006年發表了修訂版。該指南系統地總結了缺血性卒中一級預防現有的研究證據,其中包括控制危險因素降低卒中風險和首發卒中的風險評估等證據,并基于證據提出了預防建議。
祖國醫學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治未病”思想有4層含義: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瘥后防復。“末病”不是絕對的無病,是指“已疾之后、未病之先”。疾與病不同,“疾”的甲骨文字形像人的腋下中箭,表示人受了箭傷。看來,“疾”是從人受外傷而衍變成的字。古人認為:外傷為疾,內傷為病;輕者為疾,重者為病。《說文·廣部》解:病,疾加也。也就是說,病比疾嚴重,是疾發展、衍變、惡化的結果。
腦健康檢查及管理就是作首發腦卒中的風險評估并控制危險因素以降低腦卒中風險,是預防腦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腦健康檢查是指:為了早期發現和預防腦及腦血管疾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等進行的一系列檢查。與一般體檢有所不同,它針對可能發生的腦部疾病,對于腦部的檢查比一般體檢更加細致,目的在于早期發現尚無癥狀的病灶和腦血管病的危險因子,從而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早期治療。
腦健康管理是指使腦保持健康狀態的積極措施,包括生活習慣、營養、運動等方面的調整。
腦健康檢查已日益受到各國重視。日本1988年開始推廣,有專門的腦健康檢查學會,2003年制訂了指南,在2008年修訂版的《腦健康檢查指南》中特別將包括擴大的血管周圍間隙在內的腦內微小病變也寫入了指南。
腦內微小病變是指在頭顱核磁共振畫像的T2加權畫像上見到的呈高信號的影像,直徑<3 mm,邊緣整齊,境界清楚,不伴有周圍信號改變。目前大多認為它主要是血管周圍腔的擴大,血管腔周圍粗疏化。還有人發現其中一小部分是梗死灶、陳舊性出血灶,或伴有脫髓鞘、神經膠質增生、纖維化、細胞浸潤。筆者研究發現,不同部位的腦內微小病變往往與年齡、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癥、飲酒等血管性危險因素相關,且也與腦梗死的發病相關,是腦梗死發病的預知因子。筆者完成的中藥治療腦內微小病變預防腦梗死發病的臨床研究證實,中藥治療腦內微小病變預防腦梗死發病有效。
根據國外的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以下人群應及早進行腦健康檢查:
1)年齡40歲以上者。
2)感覺處于“亞健康”狀態者。
3)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房顫、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以及長期吸煙、飲酒者等。
4)有肢體無力或麻木(即使時間短暫)者;頭痛、頭暈及耳鳴者;情緒不佳、睡眠不良者。
5)記憶力下降或一過性健忘者。
6)一過性黑矇者。
7)有頸椎病者。
8)有腦血管病家族史者以及關注自己腦健康者。
通過腦健康檢查可以及時了解潛在的疾病或危險因素,如是否存在無癥狀性腦病變,包括腦內微小病變、腦梗死、腦白質病變、腦出血等;是否存在無癥狀性頸部、腦的主干動脈狹窄、閉塞;是否存在無癥狀性未破裂腦動脈瘤;是否存在無癥狀性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煙霧病;是否存在無癥狀性腦腫瘤及腫瘤樣病變。還可以從中醫體質角度發現某種偏頗體質。這些潛在疾病可能可以解釋某些患者一般體檢無法明確原因的頭痛、頭暈、一過性黑矇、健忘、肢體無力、麻木等癥狀。
以日本札幌腦神經外科醫院為例,該院從1988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有3 039人接受腦健康檢查,其中發現無癥狀腦梗死患者246例(發現率8.1%),平均年齡59.0歲。男性(8.3%)多于女性(7.6%)。
在具有各種危險因素的患者中,無癥狀性腦梗死的發現率居前3位的因素依次為:糖尿病(15.5%),高血壓(14.2%),吸煙(9.8%)。
在該院腦健康檢查中,未破裂腦動脈瘤的發現率是7.3%,發現率與年齡成正比,在70歲以上者中的發現率為14.1%,60-69歲是8.2%,50~59歲是7.4%。女性(9.8%)高于男性(6.0%)。平均年齡55.7歲。
在具有各種危險因素患者中,未破裂腦動脈瘤的發現率居前4位的對象依次為: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家族史患者(11.3%),吸煙者(7.9%),有腦卒中家族史患者(7.7%),高血壓患者(7.6%)。
作為全國地市級以上重點中醫醫院的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在這一領域做了長期而積極的工作,作者在完成了國外研究課題之后,又完成了多項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專項基金、上海市衛生局課題項目,率先開設了腦健康檢查及腦健康管理門診,為廣大有腦健康檢查需求者提供診療服務。如果早期發現問題,就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并為患者進行腦健康管理。
總之,腦卒中是可以預防的,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和管理好危險因素是預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