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五星級酒店成都凱賓斯基飯店,成都某學校國際部60多名高中生,操辦了一場耗資60萬元的酒會。“他們這樣的舉動是增加了自己的能力,還是在炫富?”事后有人質疑。
學校出巨資讓學生辦酒會,讓人感嘆學校的“不差錢”。學校為何愿意花這60萬元?據說是“買學生的國際素質”。
不知道所謂的“國際素質”是什么,也不知道高中生是否需要“國際素質”。在筆者看來,“國際素質”只不過是個虛幻的概念,或許是學校玩弄的一個把戲。其真正的用意,恐怕是想通過這場酒會來吸引媒體的眼球,從而實現炒作,讓家長認為該校對學生的素質多么重視,對培養學生多么“不惜投入”,借此提高知名度。
一場精心策劃的用金錢包裝起來的酒會,最終是否能夠收獲什么“國際素質”,恐怕只能是“自說自話”。教育是需要平民化的,過早地讓學生出入高檔酒店,過早地培養所謂的“國際素質”,對學生來說,是相當危險的。出入高檔酒店之后,學生還能心平如鏡地坐在教室里聽課嗎?
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責任。但教育卻需要遠離奢侈。誠然,學生自己策劃搞一場酒會,能夠提高某些方面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的提高,卻不是高中生最需要的。因為這已經遠離了教育的目的,變成了奢華和驕縱,變成了一場燒錢擺闊的“攀比”。這樣的酒會,說到底,是一場富人的“生活展示”,而不是高中生生活的“必需”。因為教育的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生活,而不是學會“燒錢”。
(胡世民薦自2010年4月26日《今日早報》圖:無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