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名:紅典軒
地址:北京798藝術區(qū)內
電話:13801290896
早在一年前去798采訪時,就注意過這家店。那天采訪結束路過紅典軒,遠遠的就看見門口櫥窗里擺放著針織陶甕,深咖啡的棉線繞成的陶甕有著沉穩(wěn)的色澤,擺放在櫥窗里優(yōu)雅迷人。因為暴雨將至,來不及細看,記者一直以為這是一件把棉線纏繞在陶瓷器皿上的作品——這個創(chuàng)意不錯!
一年后,當記者再次探尋紅典軒時,發(fā)現事情并非想象的那樣簡單,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用鉤針勾起來的,即使高度為30厘米的甕,也沒有內襯,全靠力學原理和鉤針工藝支撐,它們都是能站起來的針織品。
從先民時代修補漁網算起,中國人用針織品做披肩、桌布、門簾,卻從未出現過立體的針織造型。王惠若鉤針織品近20年,她很想試試立體針織造型。
2006年,王惠若帶著一批喜歡鉤針的姐妹進行嘗試,由于沒有內襯,又掌握不好力學原理,即便小尺寸動物造型的針織品也很快塌了下去,更別說尺寸更大的器皿。為了解決難題,王惠若請教大學教授物理的朋友,通過力學原理對自己的鉤針技法進行了補充,難題終于解決。
第一款真正意義上能站起來的鉤針藝術品做出來了,王惠若和朋友們興奮得徹夜難眠,很快申請了專利。“雖然今天看來第一件成功的作品十分粗糙,但對我們的鼓勵卻是空前的。”王惠若笑著說,“也因次才走上開店的路。”
2008年開店至今,紅典軒從798內的一家店擴展成兩家,并把產品進行了分類銷售。一家專做幾十元到兩三百元的小尺寸卡通造型針織品,另一家則專營價位千元以上的大尺寸高端家居品。如今的紅典軒有獨立的工作室,有一位專職的設計師和十幾個熟練的針織工,也接受造型復雜的昂貴定制品。
因為798游客眾多,王惠若的手工產品又極具特色,紅典軒生意一直不錯。王惠若說,自己的成功在于找準了產品的定位——獨特的創(chuàng)意、他人無法抄襲的手工以及一個和自己產品氛圍契合的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