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學教學;計算能力;提高;口算練習;直觀教具;計算習慣;錯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8(B)—0061—01
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 堅持口算練習
口算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計算技能,同時它也是估算與筆算的基礎。加強口算訓練對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首先要加強口算訓練。例如,二年級的乘除法的口算要反復練習,要達到能脫口而出;其次,口算訓練還要持之以恒。例如,可以每天早上出10道口算題給學生做或者經常舉行一些口算競賽活動。
二、利用直觀教具幫助學生弄清算理,揭示規律
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又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在低年級的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弄清算理。 比如,在教學“9加幾”時,就可以讓學生拿出小木棒擺一擺,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了湊十法,為后面繼續學習進位加法打下了基礎。
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理解并掌握了計算法則,但計算時常常會出現錯誤,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實踐證明,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1.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認真校對抄寫下來的題目,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2.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字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3.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范。同時,能口算的盡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養成規范打草稿的習慣。4.養成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
四、重視錯題的分析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出錯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可借鑒語文教師批改作文的方法——寫評語。在學生出錯處加上評語指出錯因,讓學生知道錯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馬虎大意,還是由于哪方面的知識缺失導致的。然后在知錯的基礎上把做錯的題重做一遍。教師要仔細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大部分學生都做錯了的題要集中進行講解;對由于基礎較差、知識缺失導致出錯的學生,教師要花時間在課后對其進行輔導。同時,還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改錯本”,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改錯本”上,并寫出出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另外,還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做錯的題目作為課堂作業,再次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計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