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后記;作用;內容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8(B)—0021—01
教學后記是教師對自己或他人教學實踐中的得失的分析和總結,是經驗的積累,是對教與學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師成長的重要臺階。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若能踏上這個成長臺階,并勤奮耕耘,定能有較大的收獲和進步,從而使自己加快成長的步伐。
一、教學后記的作用
1.能夠完善教案,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促進教學、教研不斷發展。無論課前準備多么充分,在上課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意外”。將這些“意外”記錄下來,一方面可以完善教案,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斷積累經驗,使教師的業務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同時又為教師撰寫教學論文提供豐富而又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長期堅持下去,必定會提高教師自身的教研能力。
2.能夠加強師生交流,融洽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是否接受?效果如何?對該節課有何意見、希望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后及時與學生交流,了解情況,并記錄在案。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覺得教師很重視自己,從而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會更專注,更感興趣。
3.為教學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教師及時記下課堂中那些迸發著學生智慧火花的片斷,不僅能增加對學生的了解,還能有效彌補教學上的不足,拓寬教學思路,天長日久,積累成教學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二、教學后記的撰寫內容
1.記錄教師的得意之作。在教學實踐中,幾乎每個教師都會在課前對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進行充分的設計,然而這些教學設計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才能體現出它的精彩。在課后記錄下來,等于記錄下許多成功的個案,日積月累就成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教學經驗。
2.記錄教學中的“敗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最成功的教學過程,也難免有失誤之處。課前的完美設計可能在課堂上暴露出諸多問題,與教師的期望甚遠。如,重點不突出、處理欠當、方法陳舊、演示失敗、指導不力、出現知識性的錯誤以及教案與實際脫節等,教師需拿出勇氣去面對,把這些“敗筆”記錄下來,認真反思,尋求對策,使之成為以后教學工作中的前車之鑒。
3.記錄各種反饋信息。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上完一節課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將這些意見和建議記錄下來,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4.記錄再教設想。上完一節課,坐下來稍作回顧,得與失大致有所體會。這時候教師往往會思考:若再教這部分內容,應如何教才能比這堂課的效果更好。若及時把再教設想記錄下來,則在教學工作中能揚長避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5.記錄對自己授課效果的評價意見。教師在教學生涯中經常會遇到各級領導和同事來聽課、評課,他們所反映的意見都是極其寶貴的,若把評課意見和自己的體會都記錄下來,并不斷總結,則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無疑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