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自主學習;質疑;教學情境;學習氛圍;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8(B)—0050—01
一、設疑,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會對所學的知識產生疑問,并渴望及時釋疑。這時,如果教師尊重他們學習的意愿,學生就會自覺、積極地投入學習之中,反之,則會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其學習效果必會受到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如,教學《烏鴉喝水》時,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學生思考后,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往瓶子里放石子,使水上升,然后就能喝到水了。”至此,作為傳統(tǒng)教學而言,問題就解決了,但此時我繼續(xù)提問:“向瓶子里放石子,烏鴉就一定能喝到水嗎?”問題一出,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他們有的說烏鴉能喝到水,有的說烏鴉不能喝到水,有的說烏鴉不一定能喝到水。通過討論,學生明白:烏鴉不一定能喝到水。當瓶子中的水不多時,即使往瓶子里放再多的石子,烏鴉也喝不到水。實踐證明,通過進一步的設疑,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是使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問題的有效策略,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與學的需要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如,在教學《兩只鳥蛋》一課時,我事先將教室進行了一番布置:教室里掛了百鳥圖,鳥兒有的展翅飛翔,有的玩耍嬉戲,有的在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上課時,我出示自制的課件。悅耳的鳥鳴聲,色彩鮮艷的畫面,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趁熱打鐵:“同學們,你們想和這些美麗可愛的小鳥做好朋友嗎?”學生們說:“想!”“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課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對待小鳥的吧!”這樣,學生就會入情入境,與作者產生共鳴。
三、創(chuàng)設寬容民主的學習氛圍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就要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教師真誠鼓勵和啟發(fā)學生,才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比如,教學《憶鐵人》時,初讀文章后,有學生認為鐵人高傲自大。教師沒有責怪該學生,而是笑著對他說:“你敢講真話很好。不過,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說說好嗎?”學生說完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提出問題,讓學生仔細讀書、思考并回答。在結束講讀時,再讓學生講講對鐵人的印象,講講現在和開始的認識有什么不同。總之,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見,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還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作出激勵性的評價
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在進行評價時,盡量以鼓勵為主,不以成敗論英雄。因為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學生理解到位,當然要贊揚鼓勵;學生理解有所偏差,也不能全盤否定,應順勢引導,使其獲得正確的認知,最終也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對學生自主學習成果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有利于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巧妙引導,善于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的熱情,從而讓學生的自學能力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