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課程;新理念;新內涵
〔中圖分類號〕 G420〔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8(B)—0018—01
新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它涉及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它使教育教學的很多方面需要重新去探索,去定位。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新課程需要怎樣的新理念,才能夠有效促進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產生新的教育效果。作為教師,要積極理解新課程改革,研究新課程理念。
一、新課程中體現的人文性理念
新課程中的人文素質教育表現在通過提供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環境、積極適應社會發展和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從而培養學生應有的人文素質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作為教師,必須通過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增強課外活動的輔助功能等方法來加強人文素質的教育。
首先,教師是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較高人文素質人才的關鍵。教師的人文素質集中體現在自身的人格魅力上,無論是高尚的師德、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還是為人處事的修養,所有這些榜樣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影響遠比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影響更深遠。其次,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如果教師缺乏人文意識,學生便不會在教學活動中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再次,新課程中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學生的課外活動、生活實踐展開的,這就將教學環境從課堂的狹窄范圍擴展到社會的廣闊空間,強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
二、新課程注重塑造健康心理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發現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知道如何發揮優勢、彌補短處。在生活中,學會用適當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識,能夠在危難中自救與求救。懂得自己的權利與義務,能夠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學生應關愛他人,通過和他人的接觸、交流,學會理解他人,體諒他人。通過體驗個人與群體的互動關系,懂得他人和社會群體對于個人的重要性。
三、 新課程具有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
新課程具有綜合性 、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教師必須打破單科知識體系的封閉性,改變以往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改變以往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在教學過程中對相關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從而形成與各學科領域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識能力結構。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建設者,我們只有邊教邊學,建立一個綜合的跨學科知識體系,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才能滿足新課程為廣大學生提供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知識需求,才能勝任新的角色和職責。
四、新課程注重營造新型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的推行中,需要建立平等、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不僅是提高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還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突出教師的個人魅力,增強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從而提高教育效果。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教師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學習新知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開發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潛能、創新思維,挖掘學生的健康情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