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網絡教學;交往角度;優點特征
〔中圖分類號〕 G434〔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8(B)—0039—01
一、教學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交往
近些年教育界漸漸形成了共識: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交往。
從交往的角度理解教學,可以對教學作如下定義:教學是教學主體之間,以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為中介,以教學主體的雙方發展為目的的交往活動。
這里的“教學的主體”是指參與教學的教師和學生。將學生也納入教學主體的范疇,是現代教學論區別于傳統教學論的顯著特點之一。另一個顯著特點也在定義中有所體現,即教學主體的雙方發展。傳統的教學理念是: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學的目的是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現代教學理念是: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二、網絡教學的優點
網絡出現后,迅速地被各級各類學校所采用,成為教育現代化的利器。網絡環境的形成,改變了教學的形式,促進了教學的發展。網絡環境是指以網絡技術所支持的、具有豐富教學信息的、師生共同組成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間接影響師生活動的各種物質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總體。
網絡信息的海量貯存、瞬間檢索、超級鏈接等特點,使教師和學生都能方便地獲取、使用、保存信息,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改變了教學交往的方式,為教學交往的雙方拓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間。
網絡還加快了師生雙方知識更新的速度。網絡上的內容時時在增減、在變化,每天都能從網絡上獲得新鮮的內容,其更新速度是傳統教材無法比擬的。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從而提高知識水平。
三、網絡教學的特征
1.虛擬性。網絡教學是師生雙方通過網絡進行的,雙方信息的交流,都經由網絡,以電子方式進行,不論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均為電子虛擬,因此,虛擬性是網絡教學的首要特征。網絡教學中的信息雖然是通過網絡以虛擬形態出現的,但它是正確可信的,特別是視頻信息,可以使師生雙方有如面對面交往。
2.多向性。教學交往既包括師生之間的交往,也包括生生間的交往。網絡教學中,教學交往是多向進行的,教師通過網絡傳遞教學信息,學生也通過網絡傳遞反饋信息。同時,學生與學生之間,也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可以是單個學生與單個學生之間的,也可以是單個學生與多個學生之間的,還可以是多個學生與多個學生之間的交往。
3.平等性。由于網絡教學有虛擬性的特點,所以決定了網絡教學的另一特征——平等性。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均處在網絡的一個終端,在網絡上都顯示為一個電子符號。教師不再顯得威嚴、高大,學生也不再顯得無知、弱小,師生雙方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在網絡交流,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焦慮、膽小、害羞等負面心理。以一種寬松的心情上網學習,更有益于對知識的吸收,更有益于學生思維的開拓。
4.互動性。網絡教學中的交往是多向的,而電子信息傳遞的快捷也保證了信息反饋的及時,這就使得互動性成為網絡教學的另一特征。互動性指在網絡教學中,教學主體之間通過信息交流而進行的互相協調與互相促進的特征。正是通過互動,教學雙方才能彼此了解,才能順利完成教學過程。
5.靈活性。通過網絡進行的交往是形式多樣、方便靈活的,因而網絡教學也展現出很強的靈活性。多數網絡教學軟件都支持同步互動,也支持異步互動。這就使得網絡教學可以因時、因地、因人而宜進行,對師生雙方都十分方便,顯示出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越性。電子郵件、QQ群、網絡論壇、博客、微博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每一步發展,都會使網絡教學的形式進一步豐富。
6.共享性。資源共享是網絡的特征。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使得信息的獲取變得十分容易,每個上網的人都可以方便地發布信息。這些信息中,有用的,會被需要的人使用,使用的結果,又會被反饋到網絡上,從而使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