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六步教學法;背誦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8(B)—0049—01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也是高考的重頭戲。近幾年,文言文教學卻成了語文教學的瓶頸之一,傳統的“師講生記” 的教學模式受到了諸多質疑甚至批評。那么,如何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怎樣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過探索和研究,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一、文道結合
文言文作品是中國古代精英文化的結晶,具有極為豐富的精神內涵,而選入語文教材的古典文學作品,是這些文學典籍中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都較為完美的藝術珍品。其中有體現見義勇為高尚品質的《信陵君竊符救趙》;有頌揚為國捐軀的仁人志士的《五人墓碑記》;有歌頌祖國山河雄奇壯麗的《登泰山記》;有揭露封建社會黑暗腐朽的《促織》;有勉勵青年努力學習的《勸學》;還有敘述至愛親情的《陳情表》和《項脊軒志》……讓學生和作品中這些杰出的人物“對話”,感受他們高尚的品質、過人的智慧和真摯的情感,體味他們不同一般的憂患意識、生命意識、家國意識,這樣學生就會形成高層次的生死觀、是非觀和榮辱觀。只有做到文以載道、文道結合,這些精神財富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充分發揮出語文教材的教育熏陶作用。
二、優化教學
近年來,筆者在文言文教學中摒棄了傳統“一講到底”的教學方法,采用了新型的文言文“六步教學法”,具體環節是:導(教師激趣引導,點明課文的教學目標);聽(學生邊看書邊聽教師范讀,整體感知課文);讀(學生帶著問題粗讀、細讀課文);說(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口譯課文,疏通文意);寫(學生在口譯和教師點撥的基礎上,筆譯重點句子);結(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依據一定的類別歸納整理,積累文言知識)。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一直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之中,同時,活躍的課堂氣氛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實踐證明,絕大多數學生能當堂解決問題,這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減輕了教師、學生的課外負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抓背誦,重積累
新課標強調學生要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學生要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由此可見,通過誦讀直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表達魅力是培養文言文語感的有效方法。在組織學生誦讀名篇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用心體味文言文的美妙之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抓好文言文篇目的背誦,筆者常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示范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若背不出教材編選的古詩文,又如何能勝任語文教學工作。筆者在講授《琵琶行》一文時,要求學生背誦全文,結果學生抱怨連連,于是筆者示范背誦,不僅將課文背誦如流,還準確無誤地背誦了文后注解,學生們個個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聽著……這樣的親身垂范,效果可想而知,結果全班同學無一例外,都背會了《琵琶行》。
2.分層法。分層法是指背誦時先分段背誦,背誦某個自然段時,再對段落進行分層,用最簡短、易記的詞語(或句子)把各層層意串連起來,使背誦條理清晰。同時,盡可能記住每層的首字首句,這樣分散了背誦難點,文章背誦起來就容易多了。
3.三步法。所謂“三步法”,即“聽、看、背”。首先,教師示范背誦課文,要求學生合上課本,注意力集中,用心記住聽到的信息;其次,要求學生看課本,重讀課文,然后自己默背課文;最后,再讓學生合上課本,集體背誦課文。
4.形象法。在背誦時,若能將枯燥的文字變成鮮明的形象,記憶起來定會順暢、快捷。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背誦時,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邊看邊讀邊記,這樣背誦不僅生動有趣,而且效率高。
以上幾種背誦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幾種同時使用,但不管采取哪種方法,教師都應該先于學生背誦,“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才是最好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