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勤” ;“情”;備課;預習;朗讀;
對比;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8(B)—0059—01
“業精于勤,荒與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句話用于我們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再恰當不過。我認為,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要在“情”“勤”二字上下功夫。
一、課前要勤
對于教師而言,課前要勤主要體現在備課上。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勤動腦、勤動手、勤動筆,設計出適合自己所教學生的教案;學生課前要勤主要體現在預習上,要動手搜集、整理資料,了解新課的重點、難點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二、課堂有情
新課程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后續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為后面的學習作準備,后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與發展。進入小學語文第二學段,學生學習的能力有所提高,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都發現,只有利用好情感這一因素,才能真正搞好課堂教學。
1.美讀激情
“美讀”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倡導的一種讀書方法。他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表達出來……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新課本中編有大量篇幅適中、意境優美、文筆凝練的好文章,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產生讀的欲望;其次,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美讀”,讓他們在朗讀中生情、動情。
2.對比生情
學習課文最終的目的,是陶冶情操和掌握作文的技巧。學生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將思想付之于行動。比如,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專題主題為人間真情。導讀中提到:“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使人間充滿溫暖。”當學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涵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幫助過哪些人,受到過哪些人的幫助?談談自己的體會。最后,利用課文中用到的寫作方法寫出自己對愛的感悟。實踐證明,在教師適時地引導下,學生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行為與文章所描述的主人公的行為進行對比,從而產生一種內驅力,久而久之,就會養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同時,通過寫感悟、體會,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
三、反思要勤
實踐證明,無論教學前準備得多充分,上課時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意外”,所以課后進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這節課學生哪些地方掌握得不太好?哪些教學環節出現了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怎樣做會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出現了,應該怎么靈活地進行補救?這些都是需要教師課后進行反思并記錄在案的。長期堅持,必會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當然,學生課后也要進行反思,自己哪些內容沒有聽懂或者理解得不是很透徹?是因為預習不夠認真,還是某方面的知識缺失,或者思想不集中,開了小差?然后再研究,直到搞明白。
總之,只有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教學質量才能提高,學生才能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