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國書,今年74歲,1953年我參軍入朝參戰,1958年順利回國,1978年轉業到地方工作,是1997年退休的老干部。2007年因面癱住進川電醫院治療,后期口渴總想喝水,經醫院檢查后血糖高達23mmol/L,并被確診為糖尿病,同時還并發有高血壓癥。經過3年多的時間,自己切身體會到要與糖尿病抗爭,需具備幾下幾點:認真學習糖尿病知識、遵循醫囑配合治療、控制飲食管好嘴巴、適當運動保持個人生活有規律、堅持自我檢測血糖、血壓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生活質量不下降,病情不發展,從而達到相對的穩定。
一朝得病,終身學習
從一開始,我確診為糖尿病后,使用的是胰島素治療,但情況不是很好,幾天后起不了床,下床自己邁不開步,要兩個人扶著走,很是痛苦。于是改用喝中藥的方法治療。3個多月過去了,自己可單獨活動,精神也比原來要好了些。一查空腹血糖,意料之中還是超標(15 mmol/L)。當時的心情很沮喪,恰巧,郫縣第二人民醫院請來了四川省糖尿病防治研究所的教授,他們舉辦了糖尿病學習班,詳細地講解了如何科學、規范、系統地治療糖尿病。使我對糖尿病的一般知識有所了解,接著開始接受糖尿病專科門診并住院治療。
為了進一步掌握糖尿病的有關知識,我帶著諸多問題,例如:糖尿病是否能根治、怎么治的疑問,對糖尿病進行了徹底的學習。首先,我閱讀了眾多的關于糖尿病的書籍,例如:《糖尿病必讀》、《糖尿病知識1000問》、《高血壓知識1000問》、《食療草本》、《糖尿病基礎知識手冊》、《向健康人學習化解血糖不吃藥》等,同時,我還訂閱了《糖尿病新世界》雜志。這些書籍和雜志,對我認識治療糖尿病,給自己樹立信心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糖尿病是以持續高血糖及各種代謝紊亂為特征的一種綜合病癥,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在乎、不重視,不積極配合治療,導致病情發展,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發癥,尤其是慢性并發癥,嚴重時就隨時危及自己的生命。
切身體會,望共勉之
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我最深的體會是:要認定一家醫院,不能今天在這個醫院看病,明天找那個醫生開藥,這樣醫生在對你的病情不了解的情況下,開藥也是沒有原來的效果好,搞不好就會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影響治療效果。我看病就是一直在郫縣第二人民醫院,他們請有省糖尿病防治研究所的專家坐診指導,設有專科門診和病房,既離家近又方便。給我看病的大夫都有豐富的治療經驗,過硬的醫療技術本領,我親眼目睹,有很多病情嚴重的病人,經他們的短時間治療,病情很快就穩定下來了。而且,他們對我的病情了解得非常詳細,服務態度也好,千方百計為病人著想。正是他們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感受到了溫暖,不會覺得得病的自己就是可憐的,他們在病人的心里點燃了一盞燈,一盞照亮生活希望的燈。
與此同時,我也著力于積極配合治療,及時準確的向他們反應病情,這樣做有利于他們修正治療方案、調整用藥。我先后住院5次,做過3次胰島素釋放試驗檢查。結果讓醫院的教授和醫生都比較滿意。
持之以恒,終有回報
對一個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水平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系,若不注意飲食控制,像正常人那樣隨便進食,血糖肯定難以控制。我和一些老糖友做過糖尿病人膳食的交流,也看過一些雜志刊登的資料,深有體會:一是要管住自己的嘴,禁得住食物的誘惑,要有非常強的毅力才能做到這一點;二是要嚴格控制自己每天的飲食量和品種,每天主食4~5兩,蔬菜一斤;三是自己采購時,一定主要查看食物的成分及含量,盡量做到自己動手烹調菜肴,拒絕吃甜食和含糖的食物;四是要改掉吃零食的習慣,吃含糖量低的水果,也要放在兩餐之間去吃,而且要注意換算的量;五是要根據當地市場情況,買一些青葉綠色蔬菜吃;六是平日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少食肉類,補夠每天營養所需即可;七是一定要戒煙限酒,絕不能貪杯,這樣才能將血糖控制得更好。
運動起來,身心開懷
糖尿病人在注意飲食的同時,適量的運動更是必不可少。生命在于運動,要堅持做到這點,不僅需要自己頑強的毅力,更需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導致這樣那樣的并發癥,那就是后悔都來不及了。不僅自己受罪,給家人也帶來痛苦。因此,長期以來,我堅持每天飯后散步一小時,同時自己主動找一些家務來做,像是拖拖地、擦擦窗、洗洗碗,或是去菜市場買菜,給家人做飯,家里的事只要去找,就肯定有事情做。不會呆在家里沒有事情做,又不愿去外面鍛煉,這些都是借口。有時間就做一做健身運動或是保健操,加強對身體的運動。一句話,得了糖尿病就要動起來!
而且,糖友們對于自我檢測血糖、血壓絕不能嫌麻煩,要持之以恒。2008年5月我買了血糖儀和電子血壓計,堅持進行自我檢測,截止今年4月,據我自己檢測的空腹血糖100次統計,其中5.1 mmol/L ~6.1 mmol/L占15%;6.2 mmol/L ~7.0 mmol/L占38%;7.1 mmol/L ~7.9 mmol/L占37%;8.0 mmol/L~9.0 mmol/L占10%;9.0 mmol/L以上只有三次。血壓檢測有223次,并且一直在標準的范圍以內,比較穩定。
這些年來,每次去門診看病,我都給大夫提供了我親手記錄的血糖和血壓數據,縮短了他們的問診時間,我覺得這不僅是我該做的,也是大家都應該努力去完成的。這樣以來,醫生開處方也有了比較具體的治療方案,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我的治療效果,不僅自己滿意,家人也沒有為我擔心,醫生也對治療的結果很是欣慰。
我想,像我這樣一個已經年過七旬的老人能做到的,那么比我年輕的糖友也應該都能做到。我們應該共同努力,讓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活得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編輯/紀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