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
HbA1c 6.3%:中國人糖尿病診斷標準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賈偉平教授和包玉倩教授等進行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社區人群中,糖化血紅蛋白(HbA1c)≥6.3%對診斷糖尿病的效率等同于空腹血糖≥7.0 mmol/L。在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年齡≥45歲、體質指數≥24 kg/m2)中,HbA1c≥6.3%的診斷效率顯著優于空腹血糖≥7.0 mmol/L,也優于HbA1c≥6.5%。該研究發表于《英國醫學雜志》。
長久以來,HbA1c一直被作為評價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監測指標。2009年6月,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和歐洲糖尿病學會(EASD)組成的國際專家委員會建議HbA1c≥6.5%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2010年ADA頒布的新指南已將HbA1c≥6.5%列為糖尿病診斷標準之一,并將HbA1c≥5.7%作為糖尿病篩查標準之一。然而,應用HbA1c診斷糖尿病的切點存在種族差異。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來自中國人群研究的HbA1c診斷切點(HbA1c≥6.3%),為提高糖尿病診斷效力提供了新手段。
適度飲酒者患2型糖尿病幾率降四成
荷蘭最近一項研究報告稱,健康成人每天喝1、2杯酒精飲料,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小于不飲酒者。
荷蘭國家公共衛生環境研究所以及荷蘭醫療科學中心10年針對35000名成人進行調查。該研究報告著重在年過40歲居民較常罹患的2型糖尿病。
研究結果顯示,適量飲酒、且4項健康生活方式至少達到3項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較完全不飲酒者低40%。
該研究追蹤20-70歲的成人,并把適度飲酒定義為女性每天最多飲1杯,男性每天最多2杯。4項健康生活方式為避免肥胖、適度運動、不吸煙及均衡飲食。
家族史怎樣增加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
一般認為,假如某人與2型糖尿病患者有親緣關系,將會使他患這種病的風險增加一倍。不過以往研究發現,導致這一狀況的罪魁禍首并非由于基因和遺傳。研究者為了探索真正的原因,對7萬3千200多名婦女展開了長達20年的調查研究,但對這一問題還不是特別清楚,其中只有約21%的關聯性可以解釋為這個家族的共同特征:例如高體重指數(BMI)。其他的生活方式因素,比如飲食習慣和飲酒則影響有限。
新動態
世界衛生組織呼吁限制垃圾食品廣告
鑒于全球范圍內肥胖兒童的數量不斷增長,世界各國衛生部長一致呼吁,為減少兒童垃圾食品及軟飲料的攝入量,各國應對相關產品的廣告與營銷活動進行限制。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193個成員國都應遵循這一指導意見,對面向兒童的食品及非酒精飲料營銷進行管理。WHO負責人表示,攝入大量脂肪、糖或鹽分,易導致肥胖、心臟病及癌癥等慢性疾病,因慢性疾病致死的人數約占全球死亡人數的60%。
WHO數據顯示,全球5歲以下的兒童中估計約有4200萬人超重,其中3500萬為發展中國家兒童。目前全球肥胖兒童數量還在持續增長,其中發展中國家的增幅最大,這與當地飲食習慣的迅速轉變及體力活動的下降有關。
美國公共衛生署署長本杰明在WHO年度部長會議致辭中表示,針對兒童食品及非酒精飲料營銷活動進行限制的指導意見,將對WHO各成員國推廣健康飲食習慣起到重要作用,并有助于減少肥胖兒童的數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與糖尿病專家共識》公布
“所有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患者都應考慮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的可能性”,這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與糖尿病專家共識》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與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學組的專家進行聯合討論達成的這一共識,發表于日前出版的《中華糖尿病雜志》上。
根據近期我國糖尿病患病率調查的結果,我國20歲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總體患病率已達9.7%,而多省市調查顯示我國成人中OSA患病率約為4%;國外研究結果表明,OSA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超過40%,而糖尿病患者中OSA的患病率可達23%以上。“打鼾”是10年后發展為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OSA可導致胰島素抵抗加重,而2型糖尿病所致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也可增加OSA的危險,形成惡性循環。此次由兩個學會協商達成的共識中,對OSA相關術語定義、病因和主要危險因素、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診斷和治療流程等提出了簡明扼要的建議。
2010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確定
2010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口號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緩!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1月14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以喚起公眾對糖尿病防治的重視。每年糖尿病日都設定了特別的主題,2009-2013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為“糖尿病教育與預防”,今年是這項5年計劃的第二年。IDF發布了2010年糖尿病日活動的指導意見。
活動的主要信息如下:
——您屬于高危人群嗎?請進行藍環測試。
——了解糖尿病的征象和癥狀。早期診斷可挽救生命。
——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簡單易行,經濟,應作為最優先的任務。
——您的孩子也可能存在患病風險。您需要了解危險征象,請醫生進行發病風險的評估。
——享受積極的生活,預防并發癥。
新發現
GnRH激動劑可能增加糖尿病危險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近日提醒醫務工作者和患者,抑制睪酮生成的藥物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動劑可能增加糖尿病和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FDA回顧相關研究發現,接受GnRH激動劑治療的患者,糖尿病和(或)心血管事件危險的增加幅度小,但具有統計學意義。相關回顧分析仍在進行,目前尚未得出“前列腺癌患者使用該類藥物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危險增加”的結論。但醫務工作者和患者仍應警惕該藥存在的潛在安全問題,在決定治療方案時,應當慎重權衡GnRH激動劑的益處和危險。此外,患者未得到相關醫囑不應自行停藥。
糖尿病腎病者不宜大量服用B族維生素
加拿大學者發現,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與對照組相比,大劑量服用B族維生素的患者,其腎小球濾過率(GFR)降幅更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更高。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
該試驗共納入238例確診有糖尿病腎病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療糖尿病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分別給予受試者含葉酸2.5 mg/d、維生素B6 25 mg/d以及維生素B1 25 mg/d的B 族維生素或安慰劑。
在第36個月時,B族維生素組受試者的核素GFR平均降低16.5 ml/(min·1.73 m2) ,對照組降低10.7 ml/(min·1.73 m方正中等線簡體),2組患者對透析的要求未見差異。B族維生素組心肌梗死、卒中、血運重建等復合轉歸更為常見。研究者表示,最近有大規模臨床試驗表明,B族維生素并不能使此類患者獲益,結合該研究的結論,建議這類人群應用B族維生素時須慎重考慮。
(編輯/易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