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本職工作是豐臺區航天部的一名技術工程師,30多年前,他接觸到了古典音樂,從此,他開始了自己的音樂生涯。
那時已經近30歲的他,薪水不高,家里也不是音樂世家,也沒有跟隨哪個大師學習過,但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悟性,終于在十幾年后小有成就,并四處講學,開辦了自己的鋼琴學習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生活忙碌而且充實。可他萬萬沒想到,在他退休幾年后,一張診斷書讓他的生活一下子鋪滿陰霾,已經年近70歲的他,沒想到自己到老了,卻得上了糖尿病,心情極度抑郁的他,每天混沌度日,家人看著也很著急,即使他酷愛的音樂,也不能讓他重拾快樂……
專家點評:
許多老年人對待糖尿病的態度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是極度恐慌,只有少數的人能夠一下子接受現實,不至于耽誤病情。據人民日報統計,2009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6714億,占總人口的12.5%。與上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增加725萬,老年人口比重增加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高齡化程度進一步加重,10年來,我國高齡人口增加了近一倍。空巢化比重進一步加大。這樣隨之而來的老年人心理問題就更加的嚴重。
像張老師這種,老伴已經去世,唯一的女兒也在國外,沒病的時候也還不覺得什么,可以跟大家探討音樂,下下棋,解解悶,但得病以后,卻怕大家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苦于沒人關心,沒人照顧,自己如果再自暴自棄,那么后果就將難以設想。
而且,進入老年化后,往往許多人會呈現出小孩兒的性格,俗話說的老小孩兒,正是這個原因。像是許多年輕時爭強好勝,現在是退休干部或領導的老人,每天沒有事情做使他們心里很煩躁,往往會出現焦慮的情緒,他們雖然沒有像中年人那樣大的經濟負擔和家庭的壓力,但加上身體每況愈下,沒有機會享受天倫之樂,更會容易導致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
心理處方:
老年人感到孤獨無助的原因有很多,要想改變這種現狀也有很多種方法,我們今天介紹的是:培養一種愛好。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報上許許多多的特長班、輔導班,就是想讓小孩將來長大能夠有一技之長,既培養了興趣,又能盡可能大的發揮孩子的潛能。那么,我們的中老年人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培養一個自己喜歡的愛好呢,沒有家長的壓力,沒有各方面的束縛,又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實在是三全齊美的事。那么,有哪些興趣愛好比較適合中老年人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長壽的秘訣
書法藝術,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醫學專家研究結論表明,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書法名列榜首。
而歷史事實也證明,書法對于人的健康長壽的確有一定作用。據統計,就不難發現,從古到今的書法家大多都是高壽。進入現代、當代,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已經超過90歲,例如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均享壽90歲以上,朱屺瞻、蘇局仙、孫墨佛等更上了百歲高壽。
其實,寫字既有動又有靜,恰恰是白領、知識分子較為理想的養生之道。書法是形象思維,由右腦主宰。也有人把人生不同階段練習書法的好處比喻為:幼時習書如馴獸,青年習書如交友,中年習書如避暑,老來習書如進補。
書法的作用
書法有養生的作用,這是不少學書法的人的共識。有人把這些作用總結成四句話:“洗筆調墨四體松,預想字形神思凝。神氣貫注全息動,賞心悅目樂無窮。”所謂“洗筆調墨四體松”,是書法養生的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通過洗筆、調墨等預備動作,達到四體放松,疏通全身氣血經絡。“預想字形神思凝”,是書法養生的第二階段。王羲之說:“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后作字”。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識調節到最佳狀態。這樣才能進入形象思維,就會頓覺心曠神怡,氣力強健。“神氣貫注全息動”,是書法養生的第三階段。把神、氣貫注于書法運動的全過程,關鍵要做到神領筆毫、氣運于手,以此帶動全身心的活動。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書法運動的最實質性的階段。“賞心悅目樂無窮”,是書法養生的第四階段。好的作品可以賞心悅目,令人樂在其中。學習書法,可以從自己的創造中得到滿足感,心境也隨之得到一種超然與凈化,達到心緒舒暢。
糖友練習書法
就在去年年底,有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給我們雜志社寄來了一封厚厚的信件,打開來一看,是一副書法,筆法鏗鏘有力,若飛若動。內容大概是看我們雜志以后,受益匪淺,同時祝我們雜志社越辦越好。當時,我們費了不少周折,聯系到了老人,了解以后才知道,他每天都會抽出幾個小時寫書法,已經有好多年了,而且練習書法的時候不讓任何人打擾,很專心。由于年紀比較大了,聽力不是很好,但當我們提出,給我們再寫一副對聯的時候,他欣然的答應了。
現在每當我們看著老人寄來的書法時,在自愧不如的同時,也在感嘆,是啊,培養一種終身喜歡的愛好有多么的重要!
我喜歡,我快樂
當然了,很多愛好也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的,今天說的只是其中一種比較適合中老人的。許多老年人被老年病虎視眈眈的盯著,本來身體素質已經逐漸變弱,又沒有一個能發泄的途徑,或是打發時間的活動,人就會變得異常懶惰,總覺得渾身沒勁兒,沒有精神頭,但如果能給自己找一個自己擅長或是較為喜歡的愛好,生活就會好的多。
尤其是現在夏季到了,早晚很適合外出運動,像是踢踢毽子,跳跳慢舞,打太極拳,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像本文中的張老師,他完全可以繼續沿襲他的音樂之路,只不過,從病痛中走出需要一些時間,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心里真正的熱愛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打倒你,精神的力量不可限量。
專家簡介
朱春芳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華中西醫臨床醫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屬醫院中醫科主任,北京市中醫藥學會理事,北京安定門中醫院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