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不久前,37歲的馬女士得了一種怪病,不管吃啥都吐,軟的、 硬的、干的、稀的,只要一入口,不出幾分鐘全部都得吐出來,起先以為是消化不良,沒去醫院檢查,后來吐得一塌糊涂,整個人瘦了一圈,家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馬上將她送往醫院,沒料到在趕往醫院的途中,馬女士昏倒了……
等到了醫院,醫生對其進行了搶救,并告知家屬馬女士得的是2型糖尿病,由于長期沒得到有效治療,并發了胃輕癱,這次昏迷是發生了酮癥酸中毒。
胃輕癱,又稱糖尿病胃麻痹,是1958年由Kassander首先明確定義的糖尿病常見的消化道慢性并發癥,是繼發于糖尿病的以胃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而引起的胃動力低下為特點的臨床癥候群。臨床常表現為腹脹,甚則餐后上腹部飽脹,惡心,嘔吐等。本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可導致不可預測的血糖波動,使病情惡化。臨床多發生于未經治療,治療不當或治療不規則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據近年資料顯示,大約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輕癱,尤其常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胃輕癱的七種病因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消化間期胃的運動缺乏,餐后胃的張力減弱,胃舒張功能下降,胃竇、幽門、十二指腸運動失調,使胃排空延遲。胃電圖觀察到糖尿病胃輕癱患者胃電振幅降低和節律紊亂,發病原因尚未十分明確,可能與以下方面有關。
高血糖:高血糖可使糖尿病患者進餐后胃排空滯留相延長,尤其進固體餐的胃半排空時間明顯延長。血糖從正常水平低限升至高限即可對胃排空造成影響。血糖水平升高就使胃排空速率下降。
自主神經病變:即內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長期高血糖可誘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使支配胃腸的神經受累,胃張力降低,胃蠕動減慢,而引起胃排空延遲或胃-幽門-十二指腸動力異常。主要表現為迷走神經損害,如糖尿病胃輕癱的胃運動功能與迷走神經切除后的胃相似。
胃腸激素分泌異常:糖尿病患者一般胰升血糖素水平增高,該激素具有抑制胃蠕動,減弱胃收縮能力。高血糖又使腸抑胃肽的分泌進一步減弱使胃張力低下,胃排空延遲。胃輕癱患者有多種胃腸激素如胃動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抑素的分泌異常。胃腸激素以神經遞質和內分泌激素的方式參與胃腸道運動的調節,它們的分泌異??墒刮傅倪\動異常。
食道肌肉收縮異常: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影響食管肌肉的收縮和食管排空緩慢。
胃酸缺乏: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免疫缺陷,可引起胃酸缺乏,殺滅胃內細菌不力,易引起胃部感染、發炎,影響胃的消化功能。
微血管病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使胃粘膜血流量明顯降低,推測胃粘膜微循環灌注不良也可能是造成胃輕癱的原因之一。
胃細胞內因子異常:糖尿病胃細胞內因子減少,引起維生素Bl2不足,進一步致使神經功能失調,促使嘔吐,以致出現營養性貧血。
糖尿病胃輕癱的表現和診斷
糖尿病胃輕癱表現為腹脹,惡心,嘔吐,厭食等,可伴有其他自主神經病變的征象,如泌汗異常、體位性低血壓、陽痿等,血糖控制不良可能提示有胃輕癱的存在。具有2種或2種以上消化不良癥狀并持續15天以上,超聲檢查證實有胃排空延緩;胃鏡或上消化道鋇餐檢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質性病變,B超檢查排除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疾病;排除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代謝紊亂疾病,就可確診為糖尿病胃輕癱。
胃輕癱應及時調整用藥、進餐方式
糖尿病胃輕癱不僅因消化道癥狀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由于胃排空延緩,不能將藥物從胃內以正常速度排出,影響口服藥物的吸收,影響藥物治療效果,所以,患糖尿病胃輕癱時一般都停用口服藥,而改用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是,進食后食物排空延長,可使注射的胰島素劑量及時間與進食不相匹配,給糖尿病的治療帶來了不少困難。應該根據餐后血糖變化曲線、胃排空率及胃排空時間的變化程度調整胰島素注射與進餐的時間間隔。
1.進餐時間的調整
由于胃排空延緩,不能將食物以正常速度排出,從而引起血糖不穩定,所以要調整進餐與胰島素注射的時差。研究顯示,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應在進食后每隔30分鐘測血糖1次,根據血糖變化曲線調整胰島素的注射時間。臨床醫生的經驗是:經B超檢測,胃排空率<60%的患者應在注射胰島素后10~15分鐘內進食,胃排空率為60%~70%的患者在15~20分鐘內進食,胃排空率為70%~80%者在20~25分鐘內進食,胃排空率為80%~90%者在25~30分鐘內進食。總而言之,進餐時間不能千篇一律,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使胰島素作用與注射時間相配合。
2.食物成分的調整
高纖維膳食可延緩胃排空,減輕患者饑餓感,減少進食,從而降低餐后血糖,因而一般都建議糖尿病患者進食高纖維素飲食。但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消化期間胃運動減弱,胃排空已延長,故需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纖維的含量,停止一切能使胃排空延長的藥物。一些含豐富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和馬鈴薯等),對胃輕癱患者不利,要少食用。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每日蔬菜攝入控制在100~120克比較好,但同時應注意補充營養與維生素。
3.食物狀態的調整
由于糖尿病胃輕癱患者進食固體食物時,胃排空受阻較液體食物更明顯。因此,膳食搭配時最好將固態食物改為半流質食物,或多進食流質食物,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完全進食流質食物,這樣有助于改善胃腸道癥狀與控制血糖。
4.進餐次數的調整
糖尿病胃輕癱以少食多餐為佳,可將每日3大餐分為6~7小餐,分別在早晨、中午、下午、臨睡前進餐,餐間安排2~3次點心,以減少餐后高血糖,同時避免餐前饑餓感。病情平穩后(惡心、嘔吐、上腹飽脹等癥狀減輕),重新改為每日3餐。
另外,規律地進食是糖尿病的基本飲食療法?;颊呖筛鶕錁藴鼠w重、現有體重、年齡及活動量,計算每日飲食量,以達到熱量攝入與能量消耗間的平衡,保持理想體重。
中西醫結合治療胃輕癱
糖友得了胃輕癱怎么辦?在確保降糖治療的同時,應聯合促胃動力藥物進行治療,包括抗膽堿藥、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5-羥色胺4 (5-HT4)受體激動劑和胃動素受體激動劑等。如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可改善和逆轉胃輕癱。雖然促胃動力藥物對糖尿病胃輕癱的療效各家報道不一,但大多數學者認為療效肯定。多潘立酮(嗎丁啉)和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可阻斷多巴胺D2受體對胃腸道的抑制作用,增強胃腸動力,改善和消除上腹脹、早飽、惡心、嘔吐等胃部癥狀。對應用各種藥物無效的頑固性胃輕癱者可擇期進行手術治療,以解除胃輕癱癥狀。中醫辨證論證胃輕癱也能收到不錯的療效。
中醫辨證治療胃輕癱
飲食停滯
治則:消食化滯,寬中理氣,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加味。
半夏10克,茯苓12克,陳皮6克,甘草6克,厚樸10克,蒼術10克,藿香10克,萊菔子12克,山楂10克,炒麥芽10克。
方解:方中山楂、炒麥芽、萊菔子、厚樸消食化滯,寬中理氣;半夏、茯苓、陳皮、甘草、蒼術、藿香和胃降逆止吐。
加減:積滯較重,腹脹便秘者,可用調胃承氣湯以導滯通腑,使濁氣下行,嘔吐自止。
脾胃虛寒
治則:溫中健脾,和中降逆。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味。
人參10克,砂仁6克,半夏10克,陳皮6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白術10克,吳萸3克,木香6克,生姜3片。
方解:方中四君子湯以益氣健脾,二陳湯燥濕和中,理氣化痰。加木香寬中理氣;砂仁開胃行氣;生姜、吳萸溫中散寒,降逆止吐;茯苓、白術健脾。諸方合用,以達溫中健脾,理氣止吐之效。
加減:嘔吐甚者加伏龍肝30克;嘔吐頻繁伴噯氣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枳殼;泛吐清水者用吳萸溫中散寒,降逆止吐。
胃陰不足
治則:滋養胃陰,降逆止吐。
方藥:麥門冬湯合增液湯加減。
太子參20克,麥冬12克,粳米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沙參12克,花粉15克,石斛10克,生地10克。
方解:太子參、麥冬、沙參、花粉、石斛養胃陰,潤腸燥;半夏降逆止吐;竹茹清熱化痰止嘔;生地清熱養陰;粳米養胃和中。
加減:嘔吐甚者加代赭石、北秫米以和胃降逆。腸燥便秘可加生首烏、郁李仁、芒硝。
命門火衰
治則:溫補命六,和中降逆。
方藥:六味四逆飲加味。
人參10克,甘草6克,干姜3克,附子3克,熟地10克,當歸10克。
方解:方中人參、甘草補中益氣;干姜溫中散寒;附子辛溫大熱,補益元陽;熟地、當歸滋陰養血,于陽中補陰,陰中求陽,使陰陽相濟,脾火得生,谷能熟腐,則反胃自愈。
加減:自汗者加黃芪;滑泄者加赤石脂、烏梅、五味子;大便不行者加肉蓯蓉,甚者黑錫丹;腹脹加草果;面浮腫者加茯苓、澤瀉。
(編輯/羅春燕)
小常識: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少吃醋
醋是人們常用的調味品,可刺激食欲,但對于糖尿病胃輕癱思者來說,則應少食為佳。由于支配胃運動的神經末梢病變神經傳導速減慢,響胃肌律性運動和蠕動導致胃障礙,使胃排空延遲。患者主要表現為食后腹脹、喛適。
糖尿病胃輕癱的飲食,除要注意少食多餐及易消化外,還要注意少食酸性食物,因為食物酸堿度對胃排空影響顯著,酸性越強,排空越慢。醋是酸度較高的調味品,稍加一點即可明顯提高胃內酸度,減慢排空速度。如果糖尿病胃輕癱患者喜食醋,不僅影響胃排空而加重癥狀,而且還會降低胃復安、西沙必得等胃動力藥的療效,因而應對食醋加以限制。此外,檸檬、酸梨、山楂、酸棗、酸菜等食品也如同醋一樣,對糖尿病胃輕癱患者不利,也要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