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562 文獻標識號:B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9—0099—04
山農棉7號(原名泰豐棉7號)是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與山東濱州博洋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以高產、高抗黃萎病的自育非轉基因中熟品系880B(山農269×JH26后代系統選育)為母本,轉Bt基因抗蟲棉KB—5系(GK—12xA097010后代系統選育)為父本組配的一代雜交種,2004—2006年組合鑒定表現突出,2007—2008年參加山東省中熟春棉雜交種區試,2009年參加生產試驗,2010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魯農審2010018號)。2008年獲得黃河流域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生產應用證書[農基安證字(2008)185號]。
1 主要生物學性狀
山農棉7號屬中早熟品種,全生育期125天左右。出苗較好,中后期長勢穩健。株高110cm左右,第一果枝節位7.4個,果枝數14臺。植株塔形,較松散,葉片中等大小,通風透光好。區試結果平均單株結鈴21.2個,鈴卵圓形,鈴重6.6g,衣分42.1%,籽指10.9g,霜前花率96.1%。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HVICC)測試結果:纖維長度29.7mm,比強度28.9cN/tex,馬克隆值4.9,整齊度85.8%,紡紗均勻性指數145.3。
2 豐產性好
在2007—2008年山東省棉花中熟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666.7m2平均產量分別為270.9、258.9、110.9kg和106.3kg,分別比對照魯棉研15號增產7.1%、8.0%、6.9%和8.0%;2009年生產試驗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666.7m2平均產量分別為266.5、247.7、108.1kg和100.9kg,分別比對照魯棉研15號增產11.8%、10.5%、9.6%和8.3%。
3 抗逆性突出
農業部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安陽)檢驗報告表明,在二、三、四代棉鈴蟲發生盛期,該品種棉葉對棉鈴蟲抗性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78.38%、39.17%和65.97%,葉片受害級別分別為1級、2級和2級,綜合評定抗性級別為抗。山東棉花研究中心區試抗病性鑒定: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高抗棉鈴蟲。該品種全生育期內長勢強,前期對苗病有較好的抗性,后期葉功能好,抗逆性強。2008年和2009年在山東惠民、金鄉、德州、聊城等地的多點試驗結果表明,該品種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和抗逆性。
4 栽培技術要點
該品種適宜山東棉區春直播和麥棉套種,適宜直播期為4月15—20日,666.7m2種植密度以2500—2800株為宜。該品種增產潛力大,需肥量多,首先應施足基肥,每6667m2施有機肥3000—4000kg,氮磷鉀復合肥50kg,開花初期追施尿素15—20kg,根據長勢適當追施蓋頂肥,追肥要深施。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科學化調。縮節胺用量不能過量,苗蕾期一般666.7m2施0.5—1g,花鈴期2—3g即可。注意苗期防治棉蚜和地老虎,花鈴期及時防治非鱗翅目害蟲,酌情防治鱗翅目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