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合理施用氮、磷肥的基礎上,增施鉀肥,不僅能改善夏玉米的生育狀況,而且提高其抗倒伏能力和抗病性,提高夏玉米的產量,增加籽粒中粗蛋白、粗脂肪及氨基酸的含量,改善夏玉米的品質。本試驗條件下,在666.7m2施尿素35kg,磷酸二銨10kg的基礎上,氯化鉀(含K2O60%)最佳使用量為8kg,夏玉米產量可達586062kg。
關鍵詞:鉀肥;夏玉米;生育性狀;產量;抗性;品質
中圖分類號:S513006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9—0068—02
鉀是玉米所需三大主要營養元素之一。鉀在植物中有著重要功能,除活化植物中的酶,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作物吸水能力,提高光合產物運轉能力外,還可以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在山東省高產地區,土壤中缺鉀已成為夏玉米增產的重要障礙之一。為了進一步探討施用鉀肥對夏玉米生育性狀、產量、抗性和品質的影響,提高廣大農民對鉀的認識,并掌握施用技術,特進行該項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氯化鉀(含K2O60%):產地為加拿大;玉米品種為鄭單958。
1.2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菏澤市農業科學院試驗地內,土壤質地為粘壤土,有機質含量1.38%,堿解氮81.6mg/kg,速效磷57.3mg/kg,速效鉀124.2mg/kg。前茬作物為小麥,犁地前秸稈還田。
1.3 試驗設計
在常規施肥的基礎上,氯化鉀用量分別設O(CK)、100、120、140kg/hm24個處理。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面積12m2。常規施肥為基施磷酸二銨(美國產)150kg/hm2,尿素300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25kg/hm2;且氯化鉀均為基施。
1.4 試驗方法
試驗采取4行區,行長5m,行距0.6m,株距0.4m;6月10日播種,四周設保護行。試驗區全部采取種衣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
1.5 測定方法
對夏玉米生育期和農藝性狀進行詳細調查,并適期調查病害和倒伏性,收獲后考種測產,品質由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用量氯化鉀對夏玉米生育期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夏玉米施用氯化鉀的處理與對照相比,拔節期提前2—3天,抽雄期、灌漿期提前1-2天,成熟期提前2—4天,不同鉀肥用量對生育期影響差異不明顯。

2.2 不同用量氯化鉀對夏玉米生育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表2結果表明,玉米施用氯化鉀可以促進其生長發育,株高增加2.4—11.8cm,玉米的穗位降低1—3cm,第二節位莖粗增加0.01—0.04cm,穗長增加0.2—3.0cm,穗粗增加0.02—0.16cm,穗行數增加0.4—1.6行,千粒重增加3—11g,單株活葉片數增加1.3—2.0個,禿尖程度降低0.06—0.26cm。其中單株活葉片數比對照增加1.3—2.0個,延長了葉片的壽命,增強了光合作用,有利于光合產物的形成與積累。不同處理比較,以處理3穗部性狀較好。
由表2還可以看出,3種不同用量氯化鉀肥處理的產量與對照相比,增產均達顯著水平。其中以處理3增產效果最好,增產率達5.74%,但3種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2.3 不同氯化鉀用量對夏玉米抗性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在合理施用氮、磷肥的基礎上,增施鉀肥能增強夏玉米的抗逆性,能使其秸稈堅硬,增強抗倒伏能力,同時還能減輕病害,從調查結果看,處理3抗病性和抗倒性較強。

2.4 不同氯化鉀用量對夏玉米品質的影響
表4結果表明,施用鉀肥夏玉米籽粒中粗蛋白含量增加3.1%—6.0%,粗脂肪增加1.0%—4.3%,賴氨酸增加8.0%—28%,以處理3的效果較好,因此適量增施鉀肥可顯著增加夏玉米籽粒中多種營養物質的含量,改善夏玉米的品質,大大提高玉米營養價值、加工品質和適口性。

3 結論
3.1 夏玉米應用鉀肥對其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使生育期提前,秸稈堅硬,抗倒伏能力增強,同時還能減輕病害,延長葉片功能,增強光合作用,有利于光合產物的形成與積累,改善穗部性狀,提高夏玉米產量,而且籽粒中粗蛋白、粗脂肪和賴氨酸量等多種營養物質的含量增加,改善夏玉米的品質,增加收益。
3.2 本試驗條件下,在666.7m2施用尿素35kg,磷酸二銨10kg的基礎上,氯化鉀(含K2O60%)最佳使用量為8kg,可做基肥、種肥或早追肥,但做基肥施入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