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驗采用點接法進行了蛹蟲草菌絲適宜C、N源的篩選。結果表明,蛹草擬青霉可以利用的C、N源種類較多,常規飼料原料均可利用;根據C、N源篩選結果,設計了固體培養基配方;試驗所設計的豆粕、麩皮、玉米面等固體配方可以滿足蛹蟲草菌絲生長的要求,蛹蟲草菌絲的固體培養切實可行。
關鍵詞:蛹蟲草;菌絲;固體培養
中圖分類號:S567.304.3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11—0066—03
眾所周知,蛹蟲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一種名貴藥材,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種藥理作用,是藥用效果較好的保健食品。長期以來,蛹蟲草菌絲產品主要是采用液體深層發酵的生產方式,從生產設備到最終產品后處理等環節都需要大量生產成本,導致目前市場上蛹蟲草菌絲產品的價格偏高,制約了蛹蟲草的生產和應用范圍,比如在養殖業領域,利用蛹蟲草研發綠色高效的飼料添加劑已取得進展,蛹蟲草有望成為極具潛力的飼料添加劑。如何改進工藝,降低成本,則是能否實現蛹蟲草在養殖業中應用的關鍵。本試驗采用固體發酵培養蛹蟲草菌絲的方法,首先進行了蛹蟲草菌絲適宜生長的C、N源的篩選,在此試驗基礎上,又進行了三角瓶培養試驗及曲盤培養試驗,試圖簡化設備,降低成本,為蛹蟲草菌絲固體法培養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菌株
蛹草擬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由遼寧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提供。
1.2 試驗所需器皿及儀器設備
滅菌鍋、培養皿、三角瓶、天平、移液管、無菌操作臺、接種針。
1.3 試驗方法
1.3.1 蟲草菌絲適宜C、N源篩選
①培養基的制作:參考《微生物學試驗》中的培養基配方。
唯一C源培養基:硫酸銨2.0g,硫酸鎂0.2g,磷酸氫二鈉0.5g,氯化鈣0.1g,磷酸氫二鉀0.5g,蒸餾水1000ml。常規滅菌后備用。唯一N源培養基:葡萄糖10g,硫酸鎂0.2g,硫酸鐵0.0005g,磷酸氫二鈉2.13g,氯化鈣0.005g,磷酸二氫鉀1.36g,蒸餾水1000ml。常規滅菌后備用。
②孢子懸浮液的制備:將蛹蟲草菌從試管中挑出,放人事前滅菌含有10ml無菌水的試管中,無菌條件下吸取一小滴,用血球計數板計數,計算孢子濃度。
③含菌平板的制作及點樣:事先將滅菌的培養皿底用記號筆打上“+”,將培養皿均分為4塊,無菌條件下倒入PDA,待平板凝固后,每皿接種1ml孢子懸浮液,涂抹均勻,放置1h后,分別接種C、N源(C、N源明細見表1),使用滅菌的接種針蘸取少許,沾于培養基上,放置的位置盡量處于分區的中心位置,減少與其他營養源交叉的幾率。按事先劃好的分區每皿接種4種c源或N源,做好標記。以不接種任何c源或N源作為對照。每處理重復3次。置于25%條件下培養,及時觀察菌絲的長勢,并做好詳細記錄。
1.3.2 蛹蟲草在固體培養基上的培養情況
培養基配方:1號培養基:豆粕8%,麩皮20%,玉米面72%等;2號培養基:豆粕20%、麩皮20%、玉米面60%等;3號培養基:豆粕40%、麩皮20%、玉米面40%等。
營養液配方:硫酸銨2%,硫酸鎂0.5%,磷酸二氫鉀0.5%。料水比1:1。
按上述配方制作培養基,分裝于250ml三角瓶中,每瓶固含物約20g,常規滅菌30min,及時取出,將培養基振蕩均勻,使之松散,能保持良好的透氣性。待培養基放涼后,將菌液分別接種于1號、2號、3號培養基中,每處理5瓶,接種量為2ml。振蕩均勻,于25℃下避光培養,及時觀察記錄生長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蛹蟲草菌絲生長適宜C、N源篩選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蛹草擬青霉可以利用的C、N源范圍較廣。試驗發現蛹草擬青霉對C源的要求不高,供試C源均能使其生長,其中較為適宜的有蔗糖、酒糟、玉米粉、大米粉、高粱粉、麥粒粉、甘薯粉等。在未接種C源部位菌絲生長非常微弱,幾乎不生長。試驗結果表明,N源對蛹草擬青霉生長影響大,除了硫脲不能為蛹蟲草利用外,其他N源均可利用。其中較適宜的有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酵母粉、豆餅粉、花生餅粉、蠶蛹粉、硫酸銨等。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比較適宜蛹蟲草菌絲的生長,但高濃度時可能會由于滲透壓比較高而抑制蛹蟲草菌絲的生長,導致平板上出現了透明圈的現象。
綜合本試驗結果的固體培養條件、培養效果、成本、原料獲得難易及營養需求等方面的因素,確定了以玉米面、麩皮和豆粕為主要原料設計固體培養料配方,并進行了固體培養初步試驗。

2.2 蛹蟲草在固體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
試驗發現,在接種后24h時,在2號培養基和3號培養基上的蟲草已有很明顯的白色菌絲生長于物料表層,而在1號培養基上生長緩慢。在培養至第5天時,各培養基上蛹蟲草菌絲的長勢良好;且可以離瓶。本試驗比較了不同配比的豆粕和玉米面對蛹蟲草菌絲生長的影響,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試驗所設計的配方可以滿足蛹蟲草菌絲生長的要求,蛹蟲草菌絲的固體培養切實可行。在本配方基礎上,豆粕水平在20%—40%范圍內對蛹蟲草菌絲生長的影響不大。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減豆粕量。

3 討論
本試驗采用的是比較適宜大量篩選的點接法,操作中點樣量不宜定量,有些觀察結果不精準,但仍能比較明顯的觀察是否適宜菌絲的生長。試驗表明,復合營養源比單一營養的利用情況好。C源濃度高也沒有導致抑菌圈的出現,而N源中,牛肉膏與酵母膏濃度大時,可能由于具有較高的滲透壓,出現了明顯的透明圈,但外圍菌絲長勢旺盛,因此如果培養基中有此類成分要注意其濃度的把握。各復合氮源的利用情況較好,相比較而言,無機氮的利用情況很不理想,硫酸銨的利用情況一般,其他幾類不宜利用。
在篩選C、N源的基礎上,設計了固體培養料配方,并進行了初步的培養試驗,結果表明,在培養周期為5天時,蟲草菌絲可以吃透物料。試驗所設計的配方可以滿足蛹蟲草菌絲快速生長的要求,蛹蟲草菌絲的固體培養切實可行。
本試驗僅是初步結果,今后還需開展一系列擴大培養試驗,如曲盤開放培養和袋栽培養等研究,在工藝方面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如何從各個環節減少接觸雜菌的幾率,如何進一步縮短生長時間等等,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才能真正實現蛹蟲草在飼料領域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