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紅”是一個早熟的優良蘋果品種,在煙臺、威海地區的引種試驗結果表明,該品種果實圓錐形,平均單果質量201g,果面底色黃綠,著鮮紅色;果肉細脆多汁,風味酸甜適度、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4.2%,果肉硬度為8.8kg/cm2,品質上等,冷藏條件下,可貯藏30天左右;在魯東地區果實8月上旬成熟。該品種生長勢強,抗病性好,易形成短果枝,早果豐產,是一個適合魯東地區推廣栽植的優良早熟蘋果品種。
關鍵詞:蘋果;早紅;魯東地區;引種表現;栽培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661.102.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11—0103—03
“早紅”是鄭州市果樹研究所從意大利引進的嘎啦自然雜交種中選育出的一個早熟優良蘋果品種,2006年通過河南省新品種審定。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果樹研究所于2002年從該所引進早紅品種接穗,在品種觀察圃內進行高接,并繁育苗木,在煙臺、威海地區進行幼樹建園觀察、品種對比、區域試驗。經多年觀察試驗,早紅蘋果適應煙臺、威海地區的氣候條件,表現出個大、外觀漂亮、耐貯運、豐產性好等優點。現將該品種的引種結果表現和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 引種結果表現
1.1 植物學特征
樹姿半開張,樹勢中庸,屬于普通型。多年生枝條灰褐色,皮孔橢圓形,中大、中密;1年生枝條陽面紅褐色,陰面黃褐色,皮孔小,中密,有茸毛,節問平均長度2.44cm;葉片深綠色,多為長橢圓形,平均長8.28cm,寬4.34cm,葉緣鋸齒較鈍,葉尖漸尖;葉芽貼生,長三角形。花蕾粉紅色,盛開后花瓣白色,花冠直徑3.25cm。
1.2 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圓錐形,早紅平均單果重201g,果形指數0.82;果實底色綠黃,全面或多半著鮮紅色,不套袋果著色指數達65%以上,蠟質薄,果點小、稀;果頂略帶棱,萼片宿存,閉合,萼洼深、闊;果肉淡黃色,肉質細、松脆、汁多,風味酸甜適度、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4.2%,采收時去皮果肉硬度為8.8kg/cm2,品質上等。果實8月上旬成熟,成熟期較嘎啦早。果實采收后在一般室溫條件下可貯藏15天,冷藏條件下貯藏30天后仍能保持其松脆的肉質,其果實綜合品質超過普通嘎啦品種。
1.3 生長結果習性
幼樹生長勢較強,成形快,枝條粗壯,節問較短;進入結果后樹姿較開張,隨著樹齡增大長勢逐漸趨中庸,易形成短果枝。干性強,樹勢開張,樹冠中等大,5年生植株冠徑3.20m×3.25m,干周為28.5cm;萌芽力強,成枝力中等,短截后可發出2—4個枝;幼樹具有較強的腋花芽結實能力,發育健壯的1年生新梢中上部可形成多個腋花芽。隨著樹齡的增大,腋花芽結果能力逐漸降低,轉為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生長強壯的盛果樹果臺上能抽生果臺副梢,連續結果。高接樹第2年開始結果。幼樹定植后,早果性強,第3年結果,5年生樹株產蘋果54.6kg。
1.4 主要物候期
在煙臺地區,一般年份,花芽萌動期4月6日—8日,4月25日左右盛花,4月21日葉幕出現,果實成熟期較嘎啦早,8月上旬成熟,11月底至12月初葉片開始脫落。
1.5 抗逆性
根據引種試栽的情況調查,早紅蘋果對蘋果輪紋病抗性表現高抗,7年生枝未見輪紋病瘤和腐爛病疤;植株表現生長健旺,在藥物防治措施相同的情況下,斑點落葉病、白粉病等葉部病害發生較輕;對蘋果銹病的抗性強于富士和嘎啦等品種,葉片的感病率為6.56%,病斑發生率為9.84%。
2 建園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2.1 苗木選擇
經多年苗木繁育試驗,早紅蘋果與多數的實生砧和中間砧均有較好的嫁接親和性,在煙臺地區適宜的實生砧包括八棱海棠、平邑甜茶、福山沙果等;適宜的矮化中間砧包括M26、SH系列等;適宜的矮化自根砧包括M9、M7、MM106等。
2.2 建園方式
喬化砧木苗、M7、MM106自根砧砧木苗和M26中間砧苗可采用(3.0—4.0)m×(4—4.5)m的株行距,也可采用(2.5—3.0)m×5.0m的寬行密植栽植方式,樹形采用自由紡錘形;M9自根砧苗木定植株行距一般為(2.0—2.5)m×4.0m,樹形采用細長紡錘形。建園時應配置合適的授粉樹,可與珊夏、藤木一、紅將軍、紅富士、美國8號等品種互為授粉樹。
2.3 整形修剪技術
采用大苗壯苗建園,定干高度為1.0m;早紅在喬化砧上樹體生長旺盛,枝條開張角度較小,幼樹應注意及時拉枝開張角度,緩和樹體生長勢。矮化中間砧苗木,在栽植當年應注意幼樹期扶干。自由紡錘形,樹高2.5—3.0m,冠徑2.3—2.5m,中心干上螺旋著生12—18個主枝,主枝角度70—80°,下部主枝長,上部主枝短,且主枝上不留側枝,直接著生小型結果枝組;中心干和主枝、枝組枝軸從屬關系分明,粗度比差異明顯,各為母枝的1/3—1/2。隨樹齡增長,適時疏除主干上部過長的大枝和頂部競爭枝。疏除主干中下部大枝時留小樁,促發平生的中庸更新枝,培養細長下垂結果枝組。
2.4 土肥水管理技術
平原黏土地果園建議采用行間起壟栽培模式,壟上覆蓋黑色地膜,行間生草或自然生草。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實采收后、中晚熟品種采果前施用基肥,基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混加少量氮素化肥和鈣鎂磷肥。施肥量根據果園產量。要求是“斤果斤肥”。施用方法以溝施為主,不提倡撒施。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在果實生長的關鍵期進行土壤追肥和葉面噴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生長季土壤含水量應穩定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之間,地表下5—10cm處的土壤手握可以成團、一觸即散為宜。有條件的果園可采取滴灌、微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或者隔溝交替灌溉技術,避免采用大水漫灌。干旱缺水的山地果園可采用穴貯肥水法,提高肥水利用效率;還可使用抗旱保水劑,增強土壤蓄水抗旱能力。
2.5 花果管理技術
早紅蘋果早果性好,采用矮化砧建園時,應根據樹體長勢情況,合理確定早期留果量,樹冠未充分形成時,盡量不留果。該品種易成花、花量多,花序、花朵坐果率高,應進行合理的疏花疏果。該品種在不套袋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較好的著色,但為進一步提高果面光潔度和外觀質量,建議采用套袋栽培,在煙臺地區5月底6月初套袋,7月底8月初摘袋。
3 推廣應用前景分析
早紅是鄭州市果樹研究所選育出的優良早熟蘋果品種,目前已在河南、山西、陜西等地進行推廣栽培。經多年在煙臺、威海地區的栽培試驗,該品種在魯東地區表現出果個較大、外觀漂亮、耐貯性強、抗病性好、易形成短果枝、早果豐產等優點,綜合性狀優于嘎啦、珊夏、藤木一等現有早熟蘋果品種,適合在山東東部蘋果產區進行大面積推廣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