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轟動杭州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弒母案”有了一審判決。32歲的被告張建軍身著囚衣坐在被告席上,他滿臉絡腮胡子,半白的頭發顯得特別扎眼,失望地看著旁聽席——他的親人一個都沒有來。當他聽到“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死刑,緩期二年執行”這個結果時,他愣了愣,突然當庭大叫一聲:“請求死刑!”
庭審結束,張建軍拿出一疊悔過書交給法官,里面記錄了這場悲劇的因果,充滿了對母親的歉疚和悔恨。然而這一切來得實在太遲太遲。
高考志愿被干涉留下積怨
張建軍畢業于頗有名氣的華中科技大學,這并不是他想上的學校。他當年高考成績不錯,立志當醫生。可是母親蔡英堅決反對,要求他報考熱門的計算機專業。
張建軍背著母親偷偷填報了浙江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誰知蔡英得知兒子偷偷填了醫科志愿,又氣又急,直接找到老師要回了志愿表。“你再考慮考慮吧,媽還會害你嗎?”她一遍一遍地苦勸兒子,言辭無比懇切,態度無比執拗。
志愿表上最終填報的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蔡英像拿著戰利品一樣帶著表格去了學校。張建軍則心灰意冷:“是你逼我學的,學不出來,你別怪我。”
1996年8月,張建軍以全市理科第6名的高分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兒子上學那天,蔡英眼里含著淚花,心中萬般不舍,可張建軍連頭也沒有回一下。大學四年,他不經常回家,回家也不怎么跟父母交流。以至蔡英對兒子在學校的情況知之甚少。
2000年7月,兒子竟然沒拿到畢業證,原因是欠了學校三千多元學費。“學費呢?”蔡英莫名其妙。“玩網絡游戲花掉了。”張建軍漫不經心地說。
“給你錢是讓你學習的……”蔡英想發脾氣。誰知張建軍突然爆發了:“學什么學?我根本不感興趣,為什么要學這枯燥的專業?這大學是你選的,你自己去讀啊!”兒子一通大吼,嚇得蔡英目瞪口呆。
母親“贖罪”10年
家里向校方還清學費后,張建軍拿到了畢業證,在杭州一家電腦公司找到了工作。不過他經常辭職,每次蔡英小心翼翼地勸說他珍惜工作機會,張建軍就陰陽怪氣地說:“現在知道IT工作不好干了?要是我讀了醫科,早就進了大醫院了。”
蔡英不敢多問兒子工作的事情,要是在電話里聽出兒子口氣不對,蔡英就知道兒子肯定又辭職了。每次兒子辭職,蔡英都非常內疚。放下電話,她就以“贖罪”的心態給兒子匯出一筆錢。
張建軍收到錢后肆意揮霍,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更加隨意,心情好的時候,他也曾幻想重新設計未來,比如考法律碩士、讀MBA等等;可是只要遇到些許挫折,他的心頭總有一股無名火:都怪母親,如果不是當年她逼我學計算機,我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2009年6月,張建軍又辭職了,這回他回到家里整整呆了兩個月,整日吃了睡睡了吃。一天,蔡英從外面回來,對張建軍說:“鄰居的小二子從廣東回來了,還開著奔馳車,一個初中畢業生這么風光。”
張建軍心里有些不舒服:“你當初讓我上大學干嗎?”
蔡英勸道:“其實關鍵還是看個人努力。你的朋友小強上的大專,不也在杭州買房了。”
張建軍的聲音一下就大起來了,怒火毫無意外再次對準了母親:“他的專業他愿意學,我不是!如果不是你逼我改志愿,我今天怎么會這樣!”
蔡英忍無可忍:“這幾年你工作不順利,全是家里在養著你,現在你倒怪起家里不是了。”
話音剛落,一記猛拳便砸向她的胸口。蔡英連退兩步,兩眼發暈。兒子居然打她了,蔡英號哭起來,張建軍望著一臉淚水的母親,半晌才收起拳頭,掉頭跑開了。他不知該怎么解釋剛才的舉動,他想,也許是母親的話觸及了他內心最痛的地方。這幾年,張建軍事業原點踏步,可是他同專業的同學有的自己開了公司,有的年薪幾十萬,這些他都知道,只是一直不愿意面對。誰應為自己的人生失敗負責,是自己嗎?張建軍無論如何接受不了這一點,他遷怒于母親,在心里對母親咆哮:就是你。
這次動粗之后,張建軍收斂了很多。他雖然沒有向母親道歉,卻主動提出回杭州找工作。2009年年底,蔡英和兒子一起到了杭州,住在張建軍的表妹家。
尖刀對準母親的胸膛
剛開始,張建軍的態度非常積極:一邊在網上投簡歷,一邊跑各大人才市場。蔡英則每天早上6點多就悄悄起床,買菜、做飯、洗衣服,拖地,等著兒子的好消息。
可是張建軍投出去的簡歷絕大多數石沉大海,他的情緒又開始變壞。看到兒子的工作不是一兩天就能找到,蔡英決定自己也去人才市場碰碰運氣,最起碼把母子倆的伙食費賺出來。
2010年元旦,蔡英接到了家政公司的一個電話,說有一個職位。蔡英連忙收拾一番趕了過去。臨出門前,她不忘拍拍兒子的房門,大聲說:“建軍,媽媽出去一下。”
蔡英不知道兒子剛剛遭遇了又一次“重創”,被一家小公司拒絕了。張建軍抱著頭,心如死灰,母親在門外喚他,他明明聽見了,卻懶得去理。
中午,蔡英回到了家,打開門,看到的卻是兒子陰沉的臉:“現在都快1點了,飯還沒做。你干什么去了?”蔡英二話沒說,走進廚房,開始做飯。張建軍跟進了廚房,繼續指責母親:“拖到現在才煮飯!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腸胃不好。我現在胃疼,你高興了吧?”
蔡英生氣地反問兒子說:“你胃疼,是我造成的?你今天的一切,都是我造成的?”張建軍勃然大怒:“是你,一切都是你逼的!”蔡英也大叫起來:“是我造成的,又怎么樣?”
“啪”的一聲,一記清脆的耳光打了過來。蔡英捂著發燙的臉,哭得歇斯底里:“好,我現在就離你遠遠的,我回老家。”
張建軍慌了神,母親走了,以后誰來照顧他,誰來任憑他發泄怒火,誰來為他收拾殘局?
他攔住母親,繼續糾纏。蔡英一句話也不想再說,只管朝前沖。張建軍狂怒地從刀架上抄起了一把尖刀,對準了母親的胸膛……待到120趕來時發現,蔡英已經因急性大出血當場死亡。
張建軍這時好像才明白,母親真的走了。他拿起那把尖刀朝自己的腕部割去,被警察當場制止。
法庭出具的司法鑒定顯示,張建軍雖然患有癲癇癥和抑郁癥,但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公訴人認為,在本案中母親沒有任何過錯,只能說她對孩子過度關心,她的“贖罪”舉動令成年的兒子延遲成熟。
本案的審理也引起當地眾多人士的關注。一位心理專家認為,作為年輕人,應當看到現實與期望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差距,關鍵是如何去調整和適應,要學會在挫折中成長。家長要摒棄家長作風,動輒代替子女選擇,只怕會害了孩子,毀了家庭。
(文中母親為化名)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