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年輕人看來,工人不做工,拉到荒郊野嶺去玩命練走路,這事兒聽著都新鮮,但這事兒真的發(fā)生過。這就是從1969年底開始,后逐漸波及全國的野營拉練。
1969年3月,珍寶島中蘇武裝沖突爆發(fā),當年10月,全軍進入戒備狀態(tài)。1969年11月到12月間,沈陽軍區(qū)某營將部隊拉出營房進行“千里野營”,野營拉練揭開序幕。1970年11月24日,毛澤東在一份北京衛(wèi)戍區(qū)向中央遞交的關(guān)于野營拉練的總結(jié)報告上批示。根據(jù)毛澤東的“11.24”批示,掀起了全國兵(解放軍)、學(xué)(學(xué)生)、工(工人)的野營拉練熱潮,各地紛紛成立“野營拉練指揮部”。北京車輛段在1971年5月初也開始組織野營拉練,分兩批進行,每批時間為15天。拉練地點選在北京南郊大興縣魏善莊、龐各莊(此地西瓜甚美)、榆垡、禮賢一帶。
當時我在北京車輛段六連木機班。六連是后勤單位,連長郭松義,除木機班外還包括修配、材料、食堂、門衛(wèi)、司機班等。我被選入第一批拉練隊伍,隨食堂行動,負責伙食。食堂的炒菜大鍋、水桶、米面等許多物資需要運輸,運輸工具不用汽車而用獨輪車,以達到鍛煉目的。木機組師傅誰也沒做過獨輪車,好在7級木工王洪年師傅技藝高超,曾為宣傳隊做過大提琴,做獨輪車自然小菜一碟。大家找來樣車,結(jié)合實際加以改造,很快做出幾輛獨輪車,雖不能與“木牛流馬”相比,推起來卻也輕快穩(wěn)當。段領(lǐng)導(dǎo)對這次活動非常重視,出發(fā)前專門在西頭大禮堂舉辦文藝演出,為拉練人員壯行。
一日清晨,拉練隊伍浩浩蕩蕩從大北窯出發(fā),經(jīng)雙井、潘家園,直奔大興。食堂的高玉田師傅平時賣菜看人下菜碟,如是干部,一勺下去,將菜撈起,干脆利落放入盤子。如是工人,撈起菜后手腕不斷抖動,勺里肉紛紛落入鍋內(nèi),等放到盤里,不但分量減半,葷菜也能變成素菜。憑此絕技,人送外號“高半勺”。拉練路上,高師傅卻搶著推捆綁著背包和鐵鍋的獨輪車,不時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臉上汗水,看來艱苦環(huán)境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雖不拿槍,但拉練隊伍每到駐地,都像解放軍一樣宣傳毛澤東思想和“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大好形勢,還幫老鄉(xiāng)打水、掃地。選擇住處也要先問階級成分,必須和貧下中農(nóng)住在一起。有一次,食堂選了一套很講究的房子住下,一切都安頓好后,領(lǐng)導(dǎo)卻突然要求立即搬家,原來這家是富農(nóng)。
食堂拉練隊伍里有我和崔振華、李耀龍、關(guān)增厚4個一起入段的年輕人,個個朝氣蓬勃,人稱“四個小老虎”。對野外長途行軍,我并不陌生。1967年1月,我和學(xué)校同學(xué)步行串聯(lián),背著背包從北京出發(fā),到天津、保定轉(zhuǎn)了一圈,最多一天走了120里。經(jīng)過河北白洋淀時,我們專門拜訪了電影《小兵張嘎》中嘎子的原型之一趙波。在白洋淀,我曾不慎掉入幾丈深的冰窟窿里,幸虧當時沉著冷靜,自己破冰游了上來。當?shù)乩相l(xiāng)說,一周前有個串聯(lián)大學(xué)生掉入同一地方,不幸遇難。
所以對我來說,擔心的不是長途跋涉之苦,而是缺乏基本生活技能。我開始想推獨輪車,卻總掌握不了平衡,推起來東倒西歪。大家怕把做飯的鐵鍋摔壞,索性取消了我的推車資格。每到駐地,別人都可以休息,食堂的人卻愈發(fā)忙碌,要挑水做飯。我從小到大在機關(guān)食堂吃飯,這次到食堂干活,才知道敢情這做飯比吃飯麻煩多了。一開始讓我洗菜切菜,可我不是洗菜不干凈就是切菜太粗。不但紅案白案拿不起來,連打下手都不夠資格,最后只好專門負責去井邊打水。可這打水的活兒也不好干,打水講究技巧,先要使勁抖動系著鐵桶的繩子,接著突然松手,讓失去平衡的鐵桶瞬間沉入井水,然后迅即提起已灌滿水的鐵桶,鉚足勁兒左右手輪換,三下五除二把水桶提到井口,放到井邊。全部動作要一氣呵成,干凈利索。可我多次抖動繩子,水桶就是不往下沉。挑水也不容易,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走起路來東倒西歪,許多水灑在半道上。
盡管如此,我還是愿在食堂干。因為食堂人員行軍走路不用排成整齊隊伍。每次行軍,食堂人員都不與大部隊一起行動,而是單獨提前出發(fā),且從不走坎坷小路。食堂人員的背包都放在獨輪車上,走在大路上往往仨一群倆一伙,隊伍稀稀拉拉。遠遠望去,這些頭頂破草帽、肩披毛巾、渾身是汗、彎腰推著捆有被褥鐵鍋的獨輪車在烈日下疾走的人們,不像是在野營拉練,倒更像闖關(guān)東的難民。拉練隊伍出發(fā)前,為達到鍛煉效果,段領(lǐng)導(dǎo)特別規(guī)定:減少每個拉練人員的糧食定量,以提高抗饑餓能力。走路做飯本來就是力氣活,咱又是年輕人,正是吃的時候。好在食堂有不忌口的好傳統(tǒng),師傅們對我們這“四只小老虎”又非常照顧。常常晚上大家都睡覺了,我們這些“小老虎”還拿著花卷或糖三角在被子里啃咬,活像“小老鼠”。
一天,隊伍到達大興魏善莊(今稱魏善莊鎮(zhèn)),食堂的人們開始忙著做晚飯。有人用水和好了一大桶棒子面粥,準備一會兒放到鍋里用火煮。我坐在一條長凳上,粥桶就緊挨著放在長凳后邊。我抬腿邁過長凳想要出去,無意中一腳踏進粥桶,粥迅即沒過腳面。我趕緊拔出腳來,為時已晚。食堂其他人見了趕緊把門先關(guān)上,然后聚集在一起,緊急研究這桶粥是倒掉重做還是煮熟吃掉,一時兩種意見爭執(zhí)不下。眼看吃飯時間快到了,最后食堂領(lǐng)導(dǎo)一錘定音,斬釘截鐵地說,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教導(dǎo)我們:“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這桶粥決不能扔,煮熟了大家吃!
晚上開飯時,棒子面粥煮好后被抬了出來。大家一擁而上,喝得很香,誰都沒聞出其中的腳巴丫味。我悄悄觀察了一下,食堂的人沒有一個去喝桶里的粥。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