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已經多次談到現代人要祛除濕邪以養護陽氣,以及激發體內陽氣的一些方法,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何將養生保命的陽氣固藏在體內使之不失,這才是我們給大家“漁”的真經。本期為您奉上——
談到種陽之法,武國忠醫師神情嚴肅:“道家歷代一向把種陽之法奉為絕密,無論是各部丹經,還是無數道書,其中都沒有泄露,甚至還有‘輕泄者必受天殃’之類的威嚇言語。而我的恩師——仙學大師胡海牙先生卻沒有絲毫顧慮,毫無保留地把這一打開奇經八脈的入手方法奉獻出來,這里我做一轉述。”
腳跟到底能不能呼吸?
人體經絡里有一個道家特殊的修煉穴位——陰蹺穴,這個穴位歷代修煉家都視為珍寶,自古就有“陰蹺一穴秘不宣”的說法。為什么這個穴位如此重要?這還要從莊子的一句“真人呼吸以踵”說起。
粗通古文的人都知道,“踵”就是腳跟的意思。所以有的人認為,莊子這句話,就是說要用腳跟來呼吸,當然這在生理上講不通;還有的人說“踵”是“接踵而來”的意思,比喻呼吸的連綿不斷,莊子這句話是講深呼吸的益處。大家爭論不休,紛紛擾擾。俗話說,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但有些話卻被無數人越解釋越含糊。如此將養生真言文學化,更是太小看莊子了。
為了不再讓眾人猜來猜去,延誤養生時機,胡海牙先生及武國忠醫師在前人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非常明確地提出:“踵”其實就是陰蹺穴。人體的腳跟處正是陰蹺脈的起始端,再結合上古丹訣“當呼吸之機,則從陰蹺迎歸爐”的說法,更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超鏈接】
陰蹺脈是奇經八脈之一。起于足跟內側,沿內踝向上,經下肢內側、前陰部,腹部、胸部、頸部、鼻的兩側,止于眼部。
調養陰蹺穴是舍末求本
陰蹺穴在人體的前陰與后陰之間的凹陷處,這個部位也叫會陰穴。這個穴位與我們頭頂上的百會穴,是一條直線上的,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它統攝著真氣在全身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要害部位。所以說,陰蹺穴發生作用,連帶陰蹺脈,在腳跟一定會有感應。其實何止腳跟,全身都有感應,“真人呼吸以踵”這句話其實是借腳跟來暗講陰蹺穴的。
有的朋友會想,既然陰蹺脈的開端就在腳跟那兒,為什么意守腳跟又不行呢?武國忠先生說,養生要抓核心,陰蹺脈的核心就在陰蹺穴,舍本求末肯定不對。如果僅僅意守腳跟上的陰蹺脈,將意念放在腳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時間長了身體會出毛病。
靜坐陰蹺種真陽
陰蹺穴如何保養呢?武醫師指出,實際上,激發陰蹺穴最大潛能的方法就在靜坐的時候。
靜坐的姿勢,是所有的門派共同的,道家、佛家,都是一樣。靜坐的方法是先找一個相對安靜的房間,坐在地上或普通椅子上都可以,然后下面墊一個坐墊,可以保證身體不后仰;百會(頭頂)、頸椎、尾椎成一條直線,可以調整頭的角度,體會一下全身放松的感覺。打個比方,好比橡皮筋,不是扎得很長,也不是松松垮垮,而是略微扎一下,這樣的松緊度就是整個身體略微往上抬一下,再往回收一點的那個狀態,這樣我們就坐好了。
就這樣每天靜坐15~20分鐘,不要追求身體的反應,一切順其自然。待用功日久,真氣充裕以后,就會感覺腰間像有個暖水袋捂著一樣,熱乎乎的,異常舒適。這時只要把這似有還無的一物以意送入陰蹺穴即可。不要糾纏什么腰間到陰蹺的路線,更不要琢磨路線的寬窄。人身原本就是處處貫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線。只要一閃念,腰間熱力便已到陰蹺,如同在山中一叫,四處都有回聲。
當真氣已經灌注到你的陰蹺穴時,會感覺像小草發芽般有微微的動感,說動卻不對,又像是下小雨時陰陰靜靜的光景,那種感觸非動非靜,在動靜之間。只要陰蹺中感覺一到,你就不要去管它了,只安安穩穩地坐下去,陰蹺中的感覺自然會反射到全身。這時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腹內的感覺好像剛飲了酒,這是精氣神在蒸騰互化,此時只管靜心享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斷的陽氣升起,這便是古人不傳六耳的種陽法了。
升陽后,性欲旺盛怎么辦?
采訪尾聲,武國忠醫生談了一個身邊的例子,當他把這套種陽秘法教給朋友們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煉,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其中,一位朋友是中年人,他詢問:當自己晚上靜坐練功時,夫人過來了,他突然覺得夫人比平時要美上許多,于是便順理成章,“只羨鴛鴦不羨仙”了。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
陰蹺種陽之法是非常獨特的。由于陰蹺穴與身體腎經的部位非常接近,如果我們僅僅按摩揉推這個穴道,腎陽強盛后,性欲也跟著旺盛,普通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于是陰蹺功能就成為了發泄的資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損再損,反而傷害身體。比起那些意守腳跟的荒唐做法傷害更大。當我們將陽氣引入到陰蹺穴后,貴在能平心靜氣,不生邪念意淫,方能避免陽旺施淫,方補即泄的危險。這也是古人對于陰蹺一穴秘而不宣的緣由。
當然,這是一個度的問題,養生并不是要杜絕性生活。但是,有的人養陽的目的就是為了縱欲,甚至淫邪,這與道家種陽養生的精髓與宗旨,是完全背道而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