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五六點鐘就被一陣肚子痛“叫”醒,上過廁所后立刻好轉。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但我要告訴你,別高興的太早,這可能是種病。
沈顏,45歲。總在凌晨4點多睜開眼睛就感覺肚子痛,有時拉肚子,有時解不出,這樣的困擾已持續幾年,且造成她白天精神頭不足、乏力。她比一般人都怕冷;和同事一起出去吃飯,就只有她會拉肚子。近日,由于排便次數急速增多而前去就診,后被診斷為五更瀉。沈顏對于這個病很疑惑,醫生笑著說:“你的情況也可以說是慢性結腸炎。”
五更瀉,顧名思義是指發生在黎明前五更時辰的慢性腹瀉。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盧秉久教授說:“中醫認為,五更瀉主要由于脾腎陽虛所致。可發生于各個年齡,尤其好發于老年人。因為人到老年,體質衰弱,陽氣日憊,漸漸致腎陽不足,五更時分正當陰氣最盛、陽氣未復之際,在這種特定環境下,虛者愈虛,形成了五更瀉。”
出現癥狀莫忽視
秋涼后是五更瀉的好發季節,引起五更瀉的原因:首先,是先天脾腎陽虛;第二,長期的慢性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第三,飲食不當。比如喜吃陰冷、辛辣食物;最后,性生活過于頻繁,且不注意保養也會是造成五更瀉的原因。
盧秉久教授表示,五更瀉的最重要癥狀就是黎明時分腹痛且急迫,排完便即好。這種情況可能持續多年,也可時好時壞。其他癥狀還有:食欲不好、手腳冰涼、頭發沒有光澤、腰疼、面色病態白、睡眠不好、消瘦、乏力;這類病人舌體胖,多有齒印、顏色暗淡、舌苔厚,脈沉細無力。
除了這些癥狀外,五更瀉的病人一旦遇到某些誘因常常會立即瀉肚。喝啤酒吃冷食即可腹瀉;吃了不干凈的食物即可腹瀉;吃的過飽也即可腹瀉;冷風一吹也腹瀉。
明確病因,對癥治療
五更瀉是中醫的一種說法。從西醫看來,它與其他幾種病癥相似。如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等。不過它們雖說和五更瀉很像,但還是有一定區別,比如過敏性腸炎是遇到特定的某種食物才犯病;腸易激綜合征則是緊張時發病,越緊張越腹瀉。因此,患了五更瀉,首先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明確病因,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五更瀉治療因人而異。但一般多用四神丸。四神丸由六味中藥組成: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棗,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湯劑用水煎服。若久瀉不止,身體虛弱,中氣下陷,宜加黃芪、黨參、升麻和白術等益氣、健脾、升提之藥;小腹疼痛較甚者,可加小茴香、木香以暖腎行氣止痛。但須注意的是,四神丸主要是針對脾腎陽虛導致的腹泄,至于胃腸濕熱、下痢以及胃腸積滯未清的泄瀉則禁用該方。
盧教授說:“很多人都不把‘五更瀉’當回事,甚至認為是每天定時排毒,但如果出現大便粘液、膿血、不僅早晨腹痛腹瀉白天也很多次或發燒發熱、關節疼痛等癥狀,表示病情很重,一定要及早就醫,否則一旦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另外,有些老人如有上述癥狀很可能是結腸癌的特征,要及早排查。”
養大于治
很多五更瀉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可能很快康復了。但由于平時生活中的不注意,病情很容易“卷土重來”,因此盧秉久教授表示,對于五更瀉的患者來說,養大于治。五更瀉多責之于腎陽虛衰,因此治療應溫補脾虛。此外,一定注重平時保養。
飲食調整:以清淡、易消化、少吃油膩為準則。不吃生冷、不潔食物,少吃不帶鱗的魚,不要吃得太飽。忌吃辛辣,忌酒,不光是啤酒,包括各種酒類。
注意保暖: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
情緒調整:情緒很重要,要保持良好心態,情緒樂觀。
其他:平常要注意加強鍛煉,另外,性生活要有節制。
好食物來幫忙
盧秉久教授表示,很多食物都對緩解五更瀉癥狀有好處。如可以用大棗、桂圓、蓮子、銀耳做成粥。大棗健脾;蓮子有收斂作用,多吃可改善脾虛和腸胃不適;銀耳可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
山藥粥:藥用山藥,粉碎成細末,加入鹽,炒到焦黃,放涼保存。每次煮粥時加入一點可養顏、補腎。
薏米芡實煲:可以去濕邪,干腎健脾,預防五更瀉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