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今年是中國和意大利兩國建交40周年,作為中意之間的友好使者。您如何評價當前兩國的雙邊關系?
謝颯:早在幾個世紀前,中國和意大利就已經開始互通往來。利瑪竇和馬可·波羅是中華世紀壇上中國歷史大型浮雕畫上出現的僅有的兩位外國使者。而近四十年,意大利和中國都經歷了一段充滿變革的時期,包括中國的改革開放、歐洲一體化、國際全球化進程以及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在這一背景下,兩國的交往變得更加頻繁,兩國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我們成功地抓住國內和國際變化的機遇,使兩國關系變得更加豐富和成熟,建立了涵蓋不同領域的合作關系。綜合來說,意中兩國間的對話以2004年溫家寶總理訪意期間確定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基礎,通過一系列各層次的交流訪問得到加強。其中最具重要意義是:2008年10月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訪華,以及2009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到訪意大利。兩國間的定期交流機制使得我們兩國領導人的對話得以持續。
在經濟方面,最近7年間意中雙邊貿易額從90億美元增加到現在的310億美元,擴大了3倍多。外交關系和經貿關系自然十分重要,雙方在科技、大學交流、旅游、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發展。所有這一切為兩國關系奠定了穩固的基礎。除了雙邊關系,兩國還應該加強多邊合作:應通過G20等國際組織,加強兩國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深化中國和歐盟的關系,在這方面,意大利可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兩國應加強在主要危機領域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合作。
記者:前幾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對意大利進行了訪問。同意大利國家和政黨領導人進行了會面,這是今年兩國高層交往中的一次重要事件,您能否介紹一下此次訪問的重要意義?
謝颯:賀國強書記此次訪意是在兩國政治對話發展背景下,推動意中關系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契機。
意方極為重視此訪的政治意義,安排了高級別的政治會談,納波利塔諾總統、貝盧斯科尼總理以及弗拉蒂尼外長分別會見了賀國強書記。這充分體現了我們對發展同中國關系的重視。
我記得就在賀國強書記赴意訪問的前幾天,一個由600多位企業家組成的意大利經貿代表團訪問了中國,先后在重慶、上海和北京進行了一系列會晤和洽談。意大利政府和企業界為開創兩國間新的經貿合作機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在這一背景下,賀國強書記訪意,也帶動了中國企業家代表也對意大利的訪問,這與意大利經貿代表團的訪華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兩國企業界得以持續、密切地交流接觸。
記者:我們也注意到賀國強在訪問意大利期間,在米蘭出席中意中小企業合作論壇并發表講話,您如何看待中意兩國之間的經貿關系?
謝颯:我們兩國間的經貿關系一直以來都十分穩固并不斷發展。毫無疑問,在對華貿易方面,意大利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之一,這可以用一個數據來證明:在幾乎所有歐盟國家都遭受對外貿易全面萎縮的同時,2009年意大利的出口額增長了3.4%。中國也在意大利市場中保持了良好的份額。
今年6月初訪華的意大利代表團,該團由意大利勞動部長薩科尼率領,包括了我們稱之為“意大利體系”的所有機構高層代表,即負責促進和支持意大利企業海外投資發展的政府機構和企業行業組織。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方問,象征著兩國間經濟關系的進一步加強。在對重慶和北京的訪問中,分別舉辦了900場和1200場企業對口洽談,這些洽談質量之高,充分證明了意大利和中國企業間相互合作的極大興趣。意大利和中國的經濟結構有很大的互補性,這使我看到了未來兩國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積極發展的良好前景,雙方相互投資規模會不斷擴大,兩國合資企業數量將會增加。
記者:此前,在中國剛剛舉辦了中歐政黨高層論壇,包括意大利政黨在內的許多歐洲政黨都參與了此次論壇,您對于中意、中歐政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何看法?如何看待中意政黨交往對于雙邊關系的促進作用?
謝颯: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本著開放的政策給予歐洲政黨及意大利政黨極大的關注。包括意大利在內的歐洲國家政黨出席了此次論壇,這為發展中歐關系提供了一次良機。在當今社會,任何政治力量都認識到,在自己的政治平臺上都必須包括大量的國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已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福祉。國家經濟已成為政府間相互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切政治力量都應該就執政方式、經濟結構和社會組織等問題進行對話。
中國共產黨與意大利政黨之間、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意大利議會之保持著傳統的交流關系。議會外交和政黨外交是現代國際關系的重要工具之一。我認為這是一種積極的趨勢,因為它是加強人民、或人民的政治代表這之間直接交流的新型、便捷的途徑。
記者:中意兩國都是文明古國,在世界文明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中國文化年”今年也將在意大利舉行,您能否介紹一下當前中意之間的文化交流情況?
謝颯:意大利和中國都擁有數千年的文化積淀,都曾對世界產生廣泛的影響。我發現中國人民對意大利文化的了解日趨深入。學習意大利語的中國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意大利藝術和音樂在中國久負盛名,《秦漢·羅馬一東西兩大文明展》和《利瑪竇——明末中西科學技術文化交融的使者》兩個展覽的成功舉辦就是很好的例證。
關于意大利式的生活方式,我認為可以將其演繹為美食、藝術設計、時裝,同時還可演繹為戲劇、音樂和歌劇。此外,在科學技術方面,意大利在工業化國家中也處于領先地位,上海世博會意大利國家館那壯觀的建筑,充分體現了意大利所具備的一流科技水平。在世博會開幕前,意大利國家館的登記參觀人數就已經達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數量,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登記人數超過150萬人次,這充分體現了意大利生活方式有著巨大吸引力。
毫無疑問,意大利及歐洲人民對中國文化特色也有著比較好的了解。盡管如此,還有許多領域的中同文化尚未被歐洲人民所熟悉。對意大利人民來說,今年10月份在意大利所將舉辦中國文化年活動,將為我們國家更加深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和古老文明提供一次良好的機會。我們應該對文化活動投入更多的精力,應積極推動全面、有針對性地介紹中國各領域特色和當代中國精髓,屆時意大利人民會發現我們兩國間的共通之處要多于不同之處。
記者: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常常是不那么容易的,而不同的政治體制、發展模式之間的交流就更困難了,比如說很多西方國家和民眾對中國、中國的政治制度和中國共產黨存在著不了解和誤解的情況。您對此如何看待?
謝颯:當今的世界是被信息所支配,而這些信息在所有地區和全球所有政治制度中都擁有準確的規則您提到的困難情況大部分是與中國快速發展和全面登上同際舞臺相關聯的。雖然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已有三十年了,可對國際社會所產生的政治方面的影響卻只是在近年來才日趨明顯。南于歐洲缺乏對中國國情的深入了解,而導致許多民眾仍帶著一絲擔憂的心理來看待中國、我總是邀請歐洲朋友到中國來旅行,親眼看看中國的真實情況。為了使外界了解中國,應該更好地推介自己,要在對外傳播上更多地投入正如專家們所說的那樣,中國應更加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這就必須通過更加透明化、更廣泛的信息發布和進一步的改革來實現。我認為,就各自觀點、包括不同看法進行不帶偏見的對話和交流,是實現相互理解的必由之路。從這方面來說,利瑪竇的精神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記者:您對在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一些歐洲國家出現的主權債務危機有何評價?
謝颯:主權債務危機是由金融危機所引發,并對全球公共財政產生了惡劣影響,這是一個全球性現象,并非僅限于這個或那個地區。我相信我們的政府能夠克服困難。對整個歐洲,包括那些發達國家來說,鞏固公共財政在今后幾年中仍然是極為重要的任務。
我同時也非常關注全球背景下持續經濟危機所引起的變化。這個過程尚在進行中,不應該過早評判和下定論。迄今為止可以確定的是,危機將中國更快地推向了全球關系的中心,不僅是從金融和貿易角度而言,而且是從政治、外交的角度也是如此。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舞臺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對像我這樣擔任大使工作的人來說,能夠身臨其境地在最前沿觀察這場巨變是一項殊榮。
(責任編輯:王 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