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記憶會長久的珍藏在心底,成為一生中最寶貴的青春紀念;有些詞匯注定是為激動人心而存在的,青春、校園、理想、愛情、民謠……
中國民謠走過了三十年的光景,如今在華語樂壇的一個全新時代再一次回潮,這足以讓人感動。“民謠在路上”全國巡演,再一次掀起了民謠集體記憶的回歸。
追溯民謠見證人
30年的中國民謠記憶,我們內心深處仍銘記著一些曾讓我們感到溫馨和感動的名字,也許30年并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我們銘記并蕩漾在心底的,是民謠帶給我們的那份感動。
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忘記這樣一些在中國民謠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人——羅大佑、齊豫、高曉松、老狼、葉蓓、沈慶、郁冬、鄭鈞,他們的作品在20世紀80-90年代陪著無數人度過了青春歲月。
1979年,齊豫一首空靈的《橄欖樹》標志著中國臺灣民謠的誕生;葉佳修,中國臺灣校園民謠重要的奠基人,他的《鄉間小路》、《爸爸的草鞋》等作品被奉為臺灣校園民謠的經典。之后羅大佑的《閃亮的日子》、《童年》等經典作品更是影響了整整兩代人……
1994年,歌曲《同桌的你》問世,傳遍那一年以及多年間的大街小巷。高曉松根據一個叫做王陽的男孩的愛情故事寫成的歌曲,10年后,這個愛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也終于結成連理,王陽,便是老狼的本名。
在高曉松為其擔綱制作人的歌手里,另有一個女歌手,叫葉蓓,她唱的校園歌曲是純粹的學院派,她的聲音純凈優雅。《白衣飄飄的年代》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名字。
另一個名字是樸樹。《且聽風吟》、《生如夏花》,為那個時代注入了一股清澈的清流。《那些花兒》中,他唱到,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那里啊……
30年,一個更新換代、吐故納新的30年。現如今的文化快餐時代,一年就可以制造出無數個超女和快樂男生,但是白衣飄飄的年代,只有一個淡然的老狼;一個純凈的葉蓓,一個才華橫溢的高曉松。
中國臺灣民謠“超偶”時代
代表人物:羅大佑、蔡琴、齊豫
齊豫說過,自己是80年代的“超女”。可以這樣說,中國大陸很多人對流行音樂的認識起始于臺灣民謠,像《鄉間小路》、《外婆的澎灣》、《踏著夕陽歸去》等歌曲, 三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有深刻印象。說起臺灣民謠,我們一定會想起這樣一些名字……羅大佑、齊豫、潘越云、蔡琴、王夢麟……
李泰祥:可以不知道這個名字,但卻不能不知道他創作的《橄欖樹》、《春天的故事》等歌曲。可以說他直接帶動了校園民歌的繁榮,間接的促成了日后中國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
葉佳修:1979年的首張專輯《葉佳修》,在民歌運動中首開了流行樂壇全能派歌手的先河。代表作有《鄉間的小路》、《踏著夕陽歸去》、《赤足走在田埂上》。
梁弘志:當年蘇芮曾借《搭錯車》大紅了一把,梁弘志功不可沒,《一樣的月光》、《酒干倘買無》等,可謂是膾炙人口,傳唱至今。
羅大佑:如果說中國最膾炙人口的詩歌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那么中國最讓學子無法忘懷的歌曲莫過于羅大佑的經典之作《童年》了。羅大佑絕對可以對音樂詩人這樣的頭銜坦然受之,《之乎者也》、《鹿港小鎮》、《愛的箴言》……太多的經典歌曲,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在中國臺灣樂壇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 我們再也回不去青春了,還好有羅大佑的《童年》。
蔡琴 :缺少了蔡琴的中國臺灣民謠就變得不再完整,在歲月的泡沫中,總有一些歌曲滌蕩心靈,這么多年以來,蔡琴的歌就像一杯歲月的美酒,越是久遠,越是香醇。她波瀾不驚、低回委婉的歌聲,是一種被遺忘了的古老語言,有著一種古典的浪漫,一種優雅的感傷。那醇厚的嗓音透著沉靜、知性,和成熟女人迷人的萬般風情,聽著她的歌,那些逝去的時光和在心中沉睡的記憶,便會慢慢蘇醒,那幾乎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齊豫:沒有人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并不是因為她是齊秦的姐姐,而是因為那首《橄欖樹》,而《夢田》、《七點鐘》、《今生》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九月的高跟鞋》是齊豫早期歌曲中在大陸廣為流傳的一首,幾乎和《橄欖樹》與《歡顏》一樣有名。《飛鳥和魚》,有多少人還記得那句“什么天地啊四季啊晝夜啊,什么海天一色地獄天堂暮鼓晨鐘……”。
大陸校園民謠盛世時代
代表人物:郁冬、老狼、葉培、高曉松、水木年華
郁冬、趙節先期已經進行了校園民謠創作的嘗試。《文科生的一個下午》、《老屋》在各大高校傳唱開來。輕輕撥著吉他,夕陽下輕輕吟唱的情景不知讓多少學子沉醉和向往。
還在清華讀書的老狼成立了中國第一支校園樂隊“青銅器”,幾年后,高曉松南下流浪歸來,兩個志趣相投的音樂才子,開啟了內地校園民謠的魔盒。
高曉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以及《睡在上鋪的兄弟》,它們將校園民謠推向了巔峰。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作為記錄著年輕人夢想與激情的音樂篇章,中國大陸的校園民謠,以真誠與純潔為標志,給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留下了青春的證明與印跡。
老狼: 作為內地校園民謠旗手人物的老狼,出過3張專輯,從15年前唱著《同桌的你》,到現在無奈地說:“我已經唱不出那種(校園民謠)味道了。”
從1995年到2010年,漫長的15年時光,這個“和每個戀愛的孩子一樣,在大街上琴弦上寂寞成長”旗手人物,先后用《戀戀風塵》和《晴朗》兩張唱片影響過一代人。
因為《同桌的你》,老狼和高曉松成為永葆青春的校園代言人。我們開始知道什么叫浪漫的年華,什么叫多愁善感,無數的癡男怨女因為成長而出現了煩惱。吉他撥動著潔凈的校園,戀戀的情懷,轉身之后,如風如塵。朗朗上口的溫柔,感動著每一位同桌的我,同桌的你。因為老狼的真情演繹,更多的人卻忽略了背后精心創作的高曉松。
樸樹:同樣,出過《生如夏花》專輯的樸樹,他的聲音像極了一個憂郁的愛擔心的孩子。那些風雨的旅途,那些隨風搖曳的花兒,那片擁有浪漫開始卻悲劇結局的白樺林。俄羅斯的手風琴,吱吱丫丫的民謠吉他,娓娓道來的故事,仿佛到了盡頭,可依然是等待,仿佛又是一個開始。
葉蓓:《看民謠在路上》深圳站的演出時,發現葉蓓的歌學院派味道濃郁,已經與校園民謠有了距離,但仍然能讓我回想起曾經的那個白衣飄飄、黑發如潮的女生來。
每個女生都是上帝派來人間的天使,在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葉蓓遇見了高曉松,注定了她的學院派民謠風格。葉蓓那與生俱來的清新和未泯的稚氣,歌中彌散的古典氣質凝成了令人憐愛的純真,她被人們輕而易舉地接受了。
高曉松:可以這樣說,沒有高曉松的《青春無悔》,就沒有中國的校園民謠。
他讓我們重走校園,讓心去體味那其中的點點滴滴。他讓處于象牙塔下的我們知道了人間就是天堂,天堂就在人間。因為愛戀,因為無悔,因為緣分。每個人處于不同的成長階段都有一張不一樣的臉,背后卻依然是一樣的風景。錯過了,忘記了,再見了,無悔的青春。
水木年華:水與木,年與華,好一段憂傷的年華。青春易逝,紅顏易老,惟有那顆不變的心,那個黑白照片上洋溢無數詩篇的少年。沒有謊言,沒有復雜,你看那蝴蝶花,依舊開滿了山腰,就如她的微笑,簡單而又純真。詩意的歌手,詩意的歌詞,詩意的曲子,詩意的歌名,讓曾經的初戀,勾起多少人懷念這似水流年。令人感動的情歌已經不多了,更何況是一朵記憶深處嘆息的《蝴蝶花》。
傳統民謠的人文精神
代表人物:周云蓬
告別上世紀90年代的校園民謠,送走孤獨與自醒的張楚,似乎一瞬間里,中國民謠陷入了低迷和沉寂。隨著2010年“民謠在路上”的成功巡演,十幾年來,民謠歌手厚積薄發,終于開始有所收獲。
周云蓬:有人說當代中國最有資格被稱做“鮑勃迪倫”的人非周云蓬莫屬。周云蓬,這個最具人文精神的中國民謠音樂代表。9歲失明,15歲彈吉他,19歲上大學,21歲寫詩,24歲開始隨處漂泊。2004年推出第一張專輯《沉默如謎的呼吸》,參與創辦“馬齒民謠”網站;其后獨立發展,3年后獨立出品了專輯《中國孩子》。
通過音樂,一個人可以得到多少精神的力量?讓我們聽一聽歌曲《沉默如謎的呼吸》,靈敏的耳朵可以聽見“沉默如謎的呼吸”,而這呼吸正是穿過黑暗深出的一陣陣微小的撞擊,這是生命存在的印證,這是來自內心的掙脫。
在音樂廳聽周云蓬的歌,可能不如在酒吧里聽起來有氛圍,但我仍然被他歌聲中的那種深遠和寬廣所感動,那種遼闊的孤獨深邃的意境深深觸動了我。感謝周云蓬在這個太容易迷失自我的年代里繼續播種自由和憧憬。
實驗民謠與先鋒民謠
代表人物:小河、萬曉利、川子
新民謠是不同于傳統民謠的一種帶有強烈的前衛實驗色彩和先鋒意味的現代民謠,用一種夸張和分裂的方式反映和諷刺現代生活。與八九十年代“校園民謠”的大流行相比,當下的民謠景況確實更豐富多采。
小河:“美好藥店”的主唱,被稱為國內新音樂界鬼才,曾發行現場錄音專輯《飛的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以及《請給我放大一張表妹的照片》。
萬曉利:萬曉利仿佛是一個穿梭在鋼筋森林里的不羈浪蕩者,如同一個冷靜的刺客,卻在最浮華喧囂之地,帶著一把吉他,放聲歌唱,簡單的編曲,稍微沙啞的嗓音,既有傳統民謠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又有先鋒民謠對慣常旋律 的顛覆,女兒和久未露面的老狼同時為萬曉利唱和聲,給人恍如隔世的感覺。萬曉利唱的狐貍,簡單的編配,略帶薩亞的嗓子加上諷刺幽默又不失深度的歌詞,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風格。《這一切沒有想象的那么糟》,《鳥語》、《陀螺》這樣的歌曲同樣顯露出他不凡的才華。
川子:對于35歲左右的人來說,青春對他們意味著什么?2009年初,川子第一張專輯《今生緣》正式出版發行。但最為打動我的一首歌卻是川子在深圳音樂廳唱的那首《朋友》。
小資民謠:
文藝范兒十足
代表人物:陳綺貞
作為主流音樂創作走向群體分化的典型代表,“城市民謠”以其對都市年輕群體生活狀態的精致表達,而得到了獨特、迅速的發展。這個群體的民謠音樂人和音樂,是和當下都市人群的思想年輕化、生活狀況相契合的,創造了一種曖昧隨意的音樂形態。
近兩年最有號召力和思想的聲音,無疑是《華麗的冒險》中的陳綺貞、“城市唱游”里的林一峰、及熏染出《黑暗之光》的雷光夏。
聽這樣的城市民謠,正合適奔忙于都市高樓中的白領們或者媒體從業者們悠閑時的心態。
陳綺貞:畢業于中國臺灣政治大學哲學系的陳綺貞,一直安靜地用自己的吉他,撩撥出屬于自己內心的歌謠。
都市民謠:80后的民謠力量
代表人物:陳楚生
安靜的抱著吉它,唱自己的歌,陳楚生的歌沒有齊秦那種苦澀、也比許巍更流行,歌與人散發著淡淡的憂郁。他的個人專輯《生生不息》由袁惟仁和周治平為其量身制作,周治平說:“他的專輯會主打都市民謠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