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煜同志是六十年代的老大學生,身上有許多優秀品質。他有大學歷史系專業訓練的基礎,通古今,曉未來,好學而精鉆,史志、碑刻、園林、瘟疫、錯別字……皆在他的研究視野;他還有相當高的文學修養,求風雅,有趣味,作詩撰文,保有君子風范;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有行業領導干部克己奉公的美德,時刻注意當廉政表率,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以后,就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要再揩公家的便宜,出門自掏腰包,凡事親力親為不麻煩單位和朋友。這種公仆意識是非常可貴的。
游記,也可以叫“記游”,是最能明心見性的一種文體。錢鐘書曾說過,要想真正的了解一個人,就必須要跟他一起旅行一次。人在旅途,才能真正把個人諸方面的品性不加掩飾地暴露出來。
跟隨著吳曉煜的這本《華夏與海國游記》,我們在與他同游的過程中,能體會到吳曉煜的真性情,那就是:詩、酒、茶、清風是他同鄉;山水、竹、石、明月是他里黨。文人趣味,史家情懷,盡皆顯現。
吳曉煜的這本《華夏與海國游記》,如煤礦作協主席劉慶邦所說,游記里有主體和人物,既有六經注我,也有我注六經。一切紀行都充分顯示出主體人物的審美趣味。他的游記兼有徐霞客游記的視野開闊和放達,也有沈括《夢溪筆談》式的娓娓道來和物證考據,一地風物水土,形之有因,求之有果,句句都落到實處。
吳曉煜雖然祖籍是河北唐山,又出生在河南新鄉,卻對江南山水情有獨鐘。書中華夏行記大部分篇章,都是記錄江浙一帶風光。
每至一處為世人熟悉之場景,都能形成自己的見解。如,沈園游記中,他分析陸游和唐琬的愛情悲劇,能對女性深懷悲憫,指斥陸游的忘恩負義不能承擔責任,同時也鞭笞婆媳關系中封建家長制對于媳婦的刁難和殘害。
在《救國何須索女人》篇章中,談到西施的命運時,也充滿對婦女遭際的同情。對伍子胥所說:“美女,邦之咎也”這種女人是禍水的論調,吳曉煜給予無情評判,對于那些千古稱頌的大英雄如越王勾踐、吳王夫差、范蠡和伍子胥等,吳曉煜也不是簡單附和前人說法,而是獨具眼光,對于男人們總是利用女人做文章、將國家之興衰嫁禍于女人身上的言行和做法,加以痛斥和批評。“丈夫立世當剛強,求借脂粉名聲惡”。這些話,簡直擲地有聲!表明了吳曉煜的人文情懷和關懷弱勢群體的立場。多有這樣的作家,簡直是廣大女性讀者的福氣了!
在書的第二部分“海國游記”里,愈發見證了他的視野開闊,不拘一格。他的每一次海外旅行,都不光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式的,而是真切的記錄和考證。看到他累積起來的厚厚的游記,從埃及到南非,從日本到意大利……那些有來歷有出處的精美人文地理景物描寫,不但可以當做旅游指南,更能見出他認真學習考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鉆研精神。仿佛不是為游山玩水觀光而去,而是真帶著責任、帶著使命和任務而去學習的。學習是指廣泛的學習,考察則是專業的交流考察,對于他國的煤礦安全監察經驗認真探討的精神,對于本職工作的極其負責任,都著實令人感動。
我們衷心希望各行各業能多出一些像吳曉煜這樣的領導干部,不但術業有專攻,而且博學而勤勉,優雅而有風范。如此,便能讓冷冰冰的行業產業到處都能蕩漾出動人美好的人文氣息。
(徐坤,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