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五大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只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只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當前關注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依靠黨的富民政策富裕起來的廣大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更高層次的追求。如何讓農民群眾共享文化成果,這對于鄉鎮如何開展好群眾性文化廣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就個人粗淺認識表述于后,以期就教于諸方家。
一、當前鄉鎮文化廣播工作的現狀
眾所周知,在農村,特別是在一些邊遠地區農村,人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以后,由于基礎公益文化設施落后,曾一度出現過法輪功猖獗現象,并以其驚人的速度搶占部分人思想上的“空白”點,宣揚封建迷信、歪理邪說并滲透人們的思想意識,甚至個別黨員干部也參與其中,嚴重腐蝕和危害了人們的思想。這一現象說明:由于在某些地方,特別是在基層農村“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農民群眾精神文化活動沒有扎實開展起來,導致部分農村群眾存在“飽肚子餓腦袋”、精神文化生活“貧困”等問題。
首先,有些地方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把關心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放在解決“一手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先進文化的高度來認識。毛澤東同志對思想文化陣地有過精辟的論述,他指出,如果無產階級不去占領其他反動勢力就必然會去占領。這提醒我們,反動勢力時時刻刻在對這塊陣地進行著天孔不入的滲透,“法輪功”現象正好印證了毛澤東這一論述的準確性。個別鄉鎮干部頭腦中存有這樣一種偏見:抓經濟看得見、摸得著,物質利益直接,政績明顯,晉升快。抓思想文化看不見、摸不著,開展活動還要投入,費神費力不顯政績。
其次,基層群眾文化機構缺乏必要的活動場所、設施和器材。據了解,某縣到目前為止,部分鄉鎮文化站至今沒有辦公的地方,有些文化干部竟連一張辦公桌都沒有,稍好一點的也不過一間簡陋的平房和一張桌子,至于開展正常活動必需的場所、設施和器材就更談不上了。個別鄉鎮政府用于文化建設方面的財政投入基本為零。
因此,假如抓不住群眾思想文化教育這個本質問題,社會風氣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有所好轉,類似“法輪功”之類的歪理邪說就會趁勢充斥人們的頭腦,長期發展下去,必然導致愚昧落后、腐敗變質,甚至危及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所以,我們要牢牢抓住思想文化教育這個“本”,適當加大財政投入,切實完善群眾文化設施建設,搞好各類“寓教于樂”活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舍得花錢買平安”。
二、開展文化廣播工作的思考與對策
開發人的精神資源,調動人的精神能量,就會有力地推動社會和人類自身的進步。江澤民同志曾經提出:“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這些精辟的論述,是對廣大文化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的期望和鞭策,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們工作的指南針。
(一)政府要通過開征文化事業建設費的辦法,解決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加強文化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一要抓住政策機遇,確保文化事業建設費的足額征收;二要抓住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機遇,強化征收工作力度;三要抓住文化系統考核的機遇,把文化事業建設費征收好、管好、用好用活。要嚴格落實責任分工,強化合作意識,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實現文化惠民。
(二)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以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占領思想文化陣地。廣大農村鄉鎮文化廣播站的同志,要重新振奮精神,創造性地組織和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通過開展活動來引導人們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處理競爭與協作、自主與監督、效率與公平、先富與后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引導人們拋棄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的個人狹隘觀;引導人們形成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權益的社會主義利益觀。文化工作者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做好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工作,定期舉辦各種類型的農村業余技術培訓班以及文化藝術培訓班,建立和完善科技圖書館和電影電視放映、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有線電視、書畫攝影藝術展、體育健身活動、業余劇團或各類文藝演出隊伍,為群眾提供求知的場所和環境,滿足群眾求知求樂的欲望。
(三)要組織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農村文化廣播站要結合實際,在當地政府支持下,逐步建立一支鄉村業余文藝演出隊、體育隊、高蹺秧歌隊、書畫攝影隊、影視放映隊以及業余文藝創作隊伍等,并使之形成一個鄉村文化組織網絡,定期組織“三下鄉”活動,深入基層生活,演老百姓自己的戲,唱老百姓自己的歌,弘揚時代主旋律,倡導鄉村新風尚。
除組織正常的文體娛樂活動外,還要在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前提下搞好文化設施建設,以便于定期開展群眾性體育比賽、書畫攝影展、文藝匯演以及音樂、舞蹈、美術等培訓活動,從而使農村文化廣播站真正成為鄉村的文化活動中心,做到群眾娛樂活動有場所、學習技術有業校、遇到技術難題有資料,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之花結出物質生產之果,進而實現教育之目的。
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廣播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努力加強對群眾文化廣播工作的領導,把群眾文化工作放在應有的位置上,開展好各類寓教于樂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讀書看報、參加大眾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只有這樣,才能把黨中央關于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堅定清醒地把握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全局,才能以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氣魄迎接困難和挑戰,才能把我們的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全面推向新勝利。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黃泥塘鎮文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