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計在今年正式出臺的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微調方案,或將延宕至明初。正在進行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下稱“六普”)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其主要數據出爐后,“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個孩子”(下稱“單獨二胎”)的政策,可能從浙江等省開始向全國逐步展開試點。
規劃建議“留口子”
2010年初,《財經》記者獲知,“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單獨二胎”政策,“有望以省為單位、分批次進行試點,進而在全國逐步展開。”中央也擬在今年6月-7月間,召開會議聽取匯報后再行定奪(詳見《財經》2010年第4期“獨生子女政策謀變”)。
計劃中的匯報會雖然遲至目前仍未召開,但據《財經》記者了解,計劃生育政策微調方案的主要內容和時間表已基本確定。
2010年初,全國人口計生工作會議下發的《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思路(征求意見稿)》中,提出了“按照總體穩定、逐步完善、城鄉統籌、循序漸進的原則,加強分類指導,穩妥開展實行‘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政策試點工作”的建議。
一年來,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編修工作,基本保持著這一思路。
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閉幕。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人口問題的相關表述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質,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趨勢”,并強調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隨后一天, 10月19日,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下稱國家人口計生委)召開黨組擴大會,再次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根據各地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把握節奏、循序漸進,分階段、有步驟地逐步完善人口發展政策體系。”
多位人口學專家對《財經》記者表示,盡管“十二五規劃建議”并沒有直接談到進行人口政策的試點,但也沒有延續“十一五”規劃中“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的說法。同時“逐步完善政策”的表述,也表明中央有意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國家已清醒地認識到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等目前中國人口面臨的嚴峻挑戰,預留了政策修改的口子。”
調整方案已提交
2010年11月初,一位接近決策層的人士向《財經》記者確認,關于“單獨二胎”的調整方案,國家人口計生委已提交國務院。國務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事關重大”。
至于政策正式出臺的時間點,該人士認為,“應該是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出來之后,再一錘定音。”
《財經》記者獲悉,國務院第六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成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此前的一次內部會議上也認為,“單獨二胎”政策正式出臺的時間點,很可能將在明年初的“六普”主要數據出臺時。
前述人士透露,國家人口計生委提交的這一方案,仍然堅持“‘單獨二胎’政策以省為單位、分批次進行試點,進而在全國逐步展開”的主體思路。
據知情人士透露,首批試點的省份可能會是六個,“這包括態度最為積極、前期準備工作做得最充分的浙江等省。”而選擇首批試點省份的標準包括:當地目前的生育率比較低、生育水平比較穩定,當地政府的政策控制能力,以及地方主要領導對政策調整是否積極等。
可為印證的是,10月27日,浙江省人口計生委召開的全省人口計生委主任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將“實施單獨生育政策試點”的舉措。浙江省人口計生委將這一消息公布在其官方網站上,這也是中國各級計生部門對“單獨二胎”方案的首次正式公開表態。
此外,還有數個省份的官員在不同場合“吹風”,他們將于第二批開放“單獨二胎”政策。11月3日,重慶市人口計生委分管政策法規工作的副主任張頌憲,即對《財經》記者證實了重慶將于第二批放開“單獨二胎”政策的消息。
摸底生育意愿
明確將實施“單獨二胎”政策試點的浙江,還在今年夏天,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對“單獨”夫妻生育意愿的專項調查。所謂生育意愿,包括意愿生育子女數、子女性別及生育間隔。其核心是意愿生育子女數。
參與調查的杭州市余杭區黃湖鎮,147戶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家庭中,選擇再生育的有65戶,占44.22%。
浙江省人大代表、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翁歆此前在全省進行的調查結果是,“明確表示會放棄生育‘二胎’的‘雙獨’或‘單獨’夫妻,在30%-40%之間。”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口學者告訴《財經》記者,進行“生育意愿”調查是為政策調整出臺做更詳盡的準備。
作為生育意愿核心指數的意愿生育子女數有如下特點:近十年來,中國所有的全國性生育意愿調查數據,以及樣本代表性好的局部性生育意愿調查數據都顯示,中國居民的平均意愿生育子女數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2.1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這一指標更低,僅為1個-1.2個。而且,東、中、西部的意愿生育子女數差距已接近。2006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抽樣調查”顯示,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的育齡婦女的平均意愿生育子女數分別為1.70個、1.74個和1.77個。
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之間的生育意愿,也沒有明顯差異。
這位學者還談道,“有趣的是,計劃生育政策對生育意愿的影響可能也在趨弱。”他說,2007年全國的調查數據,在有計生政策下,意愿生育子女數為1.89個;而假如無計生政策,只有1.88個。
這些數據從一定程度上預示,“單獨二胎”的實施,將不會導致人口失控、數量劇增的情況出現。
“六普”提供依據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分別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進行了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而此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標是查清2000年至2010年中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決策層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11月1日-10日,“六普”進行了入戶調查階段的工作;從12月起,將展開對數據匯總和資料的開發利用。2011年4月底,主要普查數據將向社會公布。
一位接近國務院“六普”領導小組的人士分析說,“六普”主要數據中,對人口政策調整影響較大的,首先是總人口數——“這是公眾最矚目的,到底中國現在有多少人口?距離上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已經十年,1%抽樣調查也有五年,從上到下都希望這次能盡最大可能地接近實際的數據。”
然后是總和生育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生育孩子的數量。一般認為,該數據為2.1時,代際之間人口數量將大致均衡。在此之上,人口逐漸增加,其下則減少),“這個數據非常重要,人口學界和官方的數據分歧很大,學界很多人認為真實的數據是1.4、1.5,甚至是1.2——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的平均每個婦女生育孩子數為1.22個;官方的目標和目前公布的數據為1.8個左右。”
此外是人口的年齡結構問題,老齡化現象到底有多嚴重?勞動力人口是否能滿足將來的需要?嬰幼兒的數量有多少?以及男女性別比、出生人口性別比等數據。
不可忽視的還有:盡管有相當部分人口學專家主張中國應該放寬二胎生育政策,但相關部門提交給中央的報告認為,中國的“生育反彈已成現實”,當然這種“超生絕大多數是農村人口”,同時“名人富人超生影響惡劣”。
“不容諱言,上述報告描述的部分情況的確與我們一些日常生活經驗相符合,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約束力最大的也只是黨政公務人員、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上述接近國務院“六普”領導小組的人士最后表示,“因此能夠較全面地、準確地掌握中國人口的現行數據,據此再定奪調整政策的出臺,乃至出臺政策的力度,是‘較為穩妥’的做法,這也符合‘事關重大’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