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鏖戰世界杯
拖鞋和國旗的顏色
足球之夏,注定也是Adidas與Nike的戰場。兩家運動用品市場占有率前二的國際品牌,也是世界杯最大的兩支球隊運動用品贊助商。他們甚至一度喧賓奪主,將大多數參賽隊分裂為“阿迪幫”與“耐克幫”兩大陣營;巨星間的對壘廝殺也成為本季Adidas F50 Adizero與Nike Mercurial Vapor SuperFly II的較量。
當然,并不是每個與世界杯沾邊的廠商都如此“國家味”寡淡。奪不到官方贊助錦標的零售商們高興地披著自己的國家隊“羊皮”,鏖戰市場。
來自巴西的世界頭號人字拖品牌Havaianas今夏推出了世界杯參賽隊限量款拖鞋。各國國旗經典色在拖鞋上絢爛,保持著Havaianas一貫色彩豐富、創意無限的傳統。“購買2010夏季限量款來支持你最愛的球隊,17支球隊供你選擇,你可以支持任何一支,還有我們(巴西)!”借由網站宣傳圖,Havaianas大方說出眾多品牌商心聲:要賺世界杯這桶金,也不忘推銷自家球隊。
Happy Socks則選擇向冠軍隊致敬。聯手紐約設計師Stephen Wang,Happy Socks賦予襪子以球衣內涵——連代表奪取冠軍次數的星星都沒落下。然而出售的8款襪子中,南非隊作為東道主躋身其中無可非議,“落魄貴族”烏拉圭卻讓位于“無冕之王”荷蘭。
Ferrero UK也打著 “國家隊”算盤。它旗下的Tic Tac硬糖推出了2010世界杯果味特別款——橘子櫻桃味,顏色則是英格蘭隊傳統色紅與白。它還與大型球迷組織England Supporters Band合作發起了“Shake Some Noise for the England Boys”運動,鼓勵上傳視頻贏取獎品——那上下搖動裝滿Tic Tac糖塑料外盒為英格蘭隊加油的態勢,簡直就是特別版“糖糖祖拉”。費列羅英國區市場總監Maruo De Felip對于泛濫的世界杯經濟深有體會,創意是他心目中“突出重圍”的關鍵,“我們的營銷戰略將球迷放在了核心位置?!?/p>
將微縮球門帶進衛生間
“國家”符號是拉動真球迷和愛國偽球迷消費的敲門磚。但足球元素顯然遠不止足球隊伍這么簡單。
下癟的足球當果盤,裁判的銀哨做椅子,只有球迷設計師才會源源不斷將足球場上的一切化作生活的情趣藝術。來自英國時尚設計公司Mixco的設計師Alex Garnett就是這樣一個人。從“Football”到“Footbowl”的創意實在讓人忍俊不禁。當然,還有更絕的,專注于便池“革命”的游戲公司The Weee,將微縮球門模型帶進了便池,目標客戶是酒吧、飯店、酒店與公司,試圖給每一位具有娛樂精神的男士以進“金球”的機會。
足球場上,“小賭怡情”一語尤為適用。將世界杯與游戲結合在一起的還有一種“游擊”時尚。風靡全球的pop-up shop,此番丟下奢侈品牌與足球廝混,玩的就是“小店面、大樂趣”的城市巡游。Play Beautiful在紐約的各酒吧、飯店、足球場輪番組織世界杯活動,除了觀賽,還有包括球衣商店、模擬掌機游戲、足球訓練、沙龍等周邊活動。幸福的紐約街頭還有ESPN賽事直播車,一邊播放球賽,一邊有大廚出售國際美食,該車還將一路巡游至洛杉磯,造福找不到組織的路邊球迷。
球衣紀念冠軍隊
南非世界杯甫一亮相,關于非洲大陸的文化探索就從未消失于大眾媒體的紙頁。而Nike無疑走得更遠,借由世界杯的東風,六大洲的風土音樂化作六部混音帶,而南非足球夏天的點滴畫面則收納于10集紀錄片中,經由pitch perfect向全球實況直播,可隨時在線收看。
有人在記錄,有人在堅持改變。Joe Komodo與他的公司一如既往貫徹著fair trade的傳統,這一次他們設計了足球主題的球衣,面料全有機棉,生產者為尼泊爾的“公平貿易家庭作坊”。其中就有印著Bafana Bafana(即南非國家隊)的特色T恤。Komodo的這一創想就源自世界足壇的重要原則——公平競賽。從體育到經濟再到政治,公平這一普世價值,正由發達國家逐步滲透至發展中國家。
足球不僅是紐帶,它也是文化本身。去年推出全新英格蘭主場球衣的Umbro在這個世界杯年,為紀念7支冠軍球隊,力邀7國藝術家設計各自的新國家隊隊徽,試圖“探索塑造國家民族特性的文化和故事”。每一個隊徽上的元素都是各國足球傳統與歷史人文的藝術呈現。球衣部分均采用了Umbro施于英格蘭球衣上的嶄新科技。球衣定型后,Umbro更是請來了各隊主力球員的妻子或女友拍攝性感寫真,曝光率大增。傳統與科技、人文與美女經濟,在這里相映成趣。而在比利時,40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以足球之名濟濟一堂。當代藝術空間B.P.S.22舉辦的“One Shot!”展覽于世界杯決賽日后落幕。從1970年曼聯傳奇球星George Best的紀實片到2005年的《Zidane》,展覽透過大眾媒體刻畫了30年來足球運動的演變,“試圖在體育和當下的世界中建立聯結,以透視足球的政治、傳統、經濟和懷舊以及它們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