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第6(上)期文章對第一次車臣戰爭作了描述并評析,俄軍在這次戰爭中落得鎩羽而歸,滿載教訓。僅僅時隔兩年多,隨著第二次車臣戰爭的爆發,俄軍洗心革面,卷土重來,與前次戰爭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戰術思想及作戰方或……
挑起第二次戰爭
1999年夏末,車臣武裝分子乘俄羅斯國內形勢復雜之機公開向俄羅斯當局進行挑釁,先是潛入達吉斯坦共和國策動北高加索獨立,后又在莫斯科等地制造多起爆炸事件,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同年8月初,一部分車臣武裝分子潛入達吉斯坦,在當地伊斯蘭教極端分子的配合下策動叛亂,先后占據了幾個村莊,并于8月10日宣布達吉斯坦“獨立”——武裝分子的公開目的是建立一個“達吉斯坦伊斯蘭國家”,要“把異教徒從穆斯林的土地上趕出去”;而其真實目的則是奪取出海口和石油輸出通道,打破長期以來被俄羅斯封鎖的不利局面。
自8月2日起,俄軍就開始與從車臣潛入的武裝分子作戰。8月中旬,普京接任總理后,俄羅斯頂住西方壓力,針對車臣武裝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軍事行動規模不斷擴大。從8月12日起,俄空軍動用蘇-24轟炸機對車臣境內藏有武裝分子的村莊進行轟炸,第二次車臣戰爭從此開始。
戰事歷程
第二次車臣戰爭歷時近4個月,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多路推進,奪控要地(1999年10月1日~12月3日)
1999年10月1日,俄軍以10萬余人的地面部隊,兵分三路,以航空兵和地面突擊火力為先導、摩托化部隊緊隨其后的推進方式,從與車臣接壤的達吉斯坦、印古什和斯塔夫羅波爾向車臣境內推進。10月15日,俄軍完全控制了車臣捷列克河以北的舍爾科夫斯卡婭、納德捷列廳諾耶和納烏爾斯基3個地區,建立了由3道防線組成的安全區。10月16日,俄軍出動蘇-24轟炸機、蘇-25強擊機和米-24武裝直升機,使用激光制導炸彈和導彈對格羅茲尼、古杰爾梅斯、阿爾貢等大中城市和非法武裝的據點進行大規模空襲。同時,俄東、兩、北三路大軍在空中火力和地面炮火的掩護下向縱深繼續推進,奪控了車臣東部、北部和西部地區的一些高地、山谷等戰術要點。
10月21日,經過簡單休整的各路俄軍再次發起攻擊。北部作戰集團集中優勢兵力,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的火力支援下,兵分多路連續攻擊,奪控了格羅茲尼市西北部捷列克山。隨后,又攻占了格羅茲尼市北部亞斯特列比納亞高地,控制了距格羅茲尼市不到5km的五一村和薩多沃耶兩個村莊。西部作戰集團則控制了車臣印古什邊界,切斷了非法武裝潛入印古什共和國和俄羅斯其他地區的道路,使俄軍有了安全可靠的后方。東部作戰集團于10月24日從北、東、西三個方向封鎖車臣第二大城市古杰爾梅斯市。11月12日清晨,東部作戰集團在當地人員和志愿者的協助下,里應外合,兵不血刃,全面占領了古杰爾梅斯。
至12月3日,各路俄軍先后奪控了古杰爾梅斯、阿爾貢、托爾斯泰尤爾特等重要城鎮和90多個村莊,切斷了格羅茲尼與外部的聯系。
第二階段:東西夾擊,清掃外圍(1999年12月4日~12月13日)
第一階段作戰行動結束后,俄軍聯合戰役集團司令卡贊采夫決心以東部作戰集團主力在西部作戰集團一部的配合下,東西夾擊,奪占烏魯斯馬爾坦地區,掃清格羅茲尼外圍據點。
12月4日凌晨,俄空軍首先對位于格羅茲尼西南的阿奇霍伊一馬爾坦區和烏魯斯馬爾坦鎮進行了戰爭爆發以來最為猛烈的空襲。當俄軍西部作戰集團對阿奇霍伊一馬爾坦發起進攻時,駐扎在這里的大部非法武裝已被瓦解,西部作戰集團很快突破敵防御陣地,于12月5日夜控制了這一地區;爾后兵分兩路,一路向北攻打格羅茲尼北部的阿爾汗一尤爾特地區,另一路向南協助東部作戰集團鉗形夾擊烏魯斯馬爾坦鎮。
12月5日,東部作戰集團主力發起攻擊后,與敵在第
道防御陣地上展開激戰。12月6日,俄軍再次集中空中火力對非法武裝防守陣地進行“超飽和”空襲。12月7日凌晨,俄軍最終依靠絕對優勢火力攻占了烏魯斯馬爾坦鎮,并順勢奪占與之相鄰的巴穆特鎮。12月12日,俄軍徹底包圍了沙利市,面對俄軍的嚴密圍困,防守沙利的非法武裝不得不棄城而逃,12月13日,俄軍輕松拿下沙利市。
至此,俄軍占領了97個居民點,清除了格羅茲尼外圍大部具有戰術價值的據點,達成了進一步封鎖格羅茲尼的目的。
第三階段三面合圍,攻打匪部(1999年12月14日~2000年2月6日)
12月14日,俄軍經過格羅茲尼外圍戰后,一方面利用政治攻勢分化瓦解非法武裝,另一方面加緊做好攻城準備。針對格羅茲尼市區結構復雜、不少建筑物高大堅固、部分居民尚未撤出等情況,俄軍采取“分割圍殲、多路并進、立體突擊、圍三闕一、留出通道”等戰術手段,以北部作戰集團擔任主攻任務,東部作戰集團和西部作戰集團實施助攻,形成三面圍攻部署。
12月17日凌晨,俄軍向格羅茲尼市區發起攻擊。各攻城部隊突入市區后,按照各自作戰任務迅速對責任區實施分割包圍,并逐步向內擠壓,與非法武裝展開了激烈的巷戰。12月22日,俄軍首先對市區進行猛烈空襲,派出武裝直升機重點攻擊格羅茲尼市東部地區。隨后,各路地面部隊在炮火支援下進入街區,并逐步向市內推進。當天夜間,俄軍派出空降兵在暗夜掩護和友鄰部隊的配合下,突然奪取了孫扎河上的一座橋梁,切斷非法武裝由市中心增援各方向的重要通道。
至12月底,東部作戰集團攻占了被稱為格羅茲尼東部“鎖鑰”的漢卡拉和舊松扎地區;北部作戰集團指揮所推進至距市中心敵防御陣地前沿僅900m處;西部作戰集團控制了格羅茲尼西北部的老工業區,從而使非法武裝的防御地區被迫限制在市中心的狹窄地區。
2000年1月18日夜,俄軍先頭強擊群開始突破非法武裝防御陣地,進入格羅茲尼市中心。1月23日夜,俄特種強擊群在炮火支援下,逐漸突入米努卡廣場。非法武裝不甘失敗,多次進行瘋狂反撲,幾次將俄軍逐出廣場。俄軍幾進幾出,雙方每天都有近百人傷亡,巷戰打得非常慘烈。1月27日,在消耗了非法武裝大量有生力量和彈藥后,俄軍主力攻破內環防御線,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突入市中心。
經過三天激戰,俄軍于2月1日全面占領米努卡廣場,同時占領了長途汽車站大樓。2月6日,俄軍徹底收復車臣首府格羅茲尼。
第四階段:鎖谷控道,清剿殘敵(2000年2月7日之后)
餓軍收復格羅茲尼后,于2000年2月7日開始清剿逃往車臣南部山區的非法武裝分子。2月19日晚,俄軍東部作戰集團在韋杰諾峽谷方向,以6000名官兵組成的多個強擊群,分多路發起奪占該峽谷北端的謝爾任~尤爾特要地戰斗。戰至2月20日,俄軍終于將俄羅斯聯邦國旗插上了謝爾任尤爾特主峰。為了控制韋杰諾峽谷,非法武裝頭目哈塔卜不惜血本,親自率領1000余名非法武裝分子向俄軍發起猛烈反撲,企圖奪回山口陣地。俄軍則依托有利地形,以堅決的行動阻止了他們的反攻,牢牢地控制了謝爾任-尤爾特。
至此,俄軍徹底卡住了阿爾貢峽谷和韋杰諾峽谷的出入口,并組織內務部隊沿阿爾貢至印古什一線的山前地帶以及韋杰諾峽谷與外界的接壤地帶設置哨所,控制了南部山區通向北部平原的所有通道。
俄軍控制兩條峽谷的出口后,即開始了對山區縱深的大規模清剿行動。在阿爾貢峽谷,南部作戰集團派出空降兵從格魯吉亞邊境開始向內清剿;西部作戰集團則從杜巴尤爾特沿峽谷向南進逼。兩個集團密切配合,逐步擠壓敵人,使非法武裝分子的活動空間日趨減小。在韋杰諾峽谷,東部作戰集團兵分多路對峽谷進行拉網式清剿。自俄軍轉入清剿作戰后,非法武裝分子便采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從俄軍包圍中鉆出來,按照游擊戰的行動特點,在俄軍后方開展游擊戰,以伏擊、襲擾等行動,阻撓牽制俄軍在南部山區的清剿,妄圖挽救其失敗的命運,但終究沒有成功。
重新認識戰爭經驗
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軍重創車臣非法武裝分子,打擊了民族分裂主義分子的氣焰,維護了國家統一,一雪第一次車臣戰爭給俄羅斯政府、軍隊帶來的恥辱,獲得了重大勝利,同時,也用鮮血和生命換取了寶貴的經驗。
經驗一:認識統一,行動堅決
從作戰決策看,第=次車臣戰爭中的俄政界、軍界與社會各界認識統…,行動堅決。極端民族分裂分子的恐怖行徑使絕大多數俄羅斯人意識到必須盡快解決車臣問題,消滅分離主義者和恐怖分子,才能保持國家政治、經濟生活的穩定。1999年11月6日,時任車臣總統的馬斯哈多夫一改此前的強硬立場,表示愿意不提先決條件便與聯邦政府進行談判,以停止俄聯邦部隊在車臣境內的軍事行動時,俄行政當局也沒有放棄以武力徹底解決車臣問題的決心。全社會的團結一致為此次軍事行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配合,與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的認識混亂、彼此掣肘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經驗二:慎重備戰,旗開得勝
從作戰準備看,俄軍思想統一,士氣高漲,當局決策順應民意,俄軍在戰前積極備戰。特別是針對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暴露的問題,北高加索軍區連續兩年舉行軍事演習,重點演練巷戰、山地戰、反游擊戰等作戰行動。該軍區還研究制定了軍隊、內務部隊、邊防軍協同作戰方案,利用各種偵察手段基本掌握了車臣非法武裝分子的活動規律、武器裝備、重要軍事設施和無線電頻率等情況,并據此調整部署。由于戰前準備充分,所以作戰進展比較順利。
經驗三:統一指揮,聯合制敵
從指揮協同看,第二次車臣戰爭開戰前,俄軍就成立了包括總理、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內務部長在內的統一指揮中心,完善了聯合指揮機構,制定了周密的協同計劃。為使各級部隊緊密協同,俄軍還采用了先進的野戰指揮自動化系統,建立了協同通信網。在戰爭開始不久,即組成了以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員卡贊采夫為總司令的聯合作戰集團,有條不紊地進行作戰。該聯合作戰集團包括空軍、陸軍、空降兵、海軍陸戰隊、內務部隊、邊防軍以及聯邦安全局等其他強力部門的兵力。
綜觀第二次車臣戰爭每個階段的作戰進程,每一場戰斗都有明確的目的,各部隊都能彼此配合。航空兵和炮兵及時對敵人實施猛烈打擊,支援地而部隊行動;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搶占制高點,斷敵交通線;陸軍部隊圍城打援、拔點殲敵;內務部隊警戒安全區和交通線;特種警察梳剿和清剿奪占的居民點、消滅殘敵。整個戰場上戰斗緊張激烈卻忙而不亂、步步有招,取得了較好的戰果。
經驗四:活用戰法,屢屢奏效
從作戰方法看,俄軍一改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由地面部隊打城市攻堅戰的做法,而采取先用航空兵、導彈和遠程火炮最大限度地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爾后再發動地面進攻的方法。即使是發動地面進攻也盡量避免近距離作戰,而多是集中力量摧毀車臣武裝分子的通訊、交通、經濟設施,打癱瘓戰,從而將己方傷亡減少到最低程度。
此外,在對車臣非法武裝分子實施包圍的過程中,俄軍采取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多路擠壓的戰法,將進攻與清剿相結合,強化占領區秩序與鞏固戰區后方相結合,不給車臣武裝分子以可乘之機。正當非法武裝彈盡糧絕、走投無路時,又采用引蛇出洞、巧設伏擊的戰法,使其頭目誤以為能用10萬美元買通餓軍內線,放他們從格羅茲尼西南撤出并進入山區,2000多名非法武裝分子鉆進了俄軍的“口袋”,遭到毀滅性打擊。同時,俄軍還運用特種力量實施作戰,分別組成搜捕、偵察、營救等擔負不同任務的特種小分隊,深入非法武裝分子的心臟,以特殊形式進行非常規軍事行動,顯示了巨大的威力。
經驗五:明察秋毫,主動制敵
在信息戰方面,俄軍周密地組織和運用了各種偵察手段,特別是空中偵察和地面偵察相結合,互為補充,為作戰部隊提供了可靠的情報保障。在空中偵察方面,除使用軍用衛星外,俄軍還使用了蘇-24MP偵察機和“蜜蜂”-IT無人偵察機。地面偵察更為活躍,除使用成建制偵察分隊外,還抽調作戰分隊遂行偵察任務。在清剿過程,偵察兵遂行了大量的任務,除查明車臣非法武裝的據點、陣地、工事和行動特點外,還通過繳獲的軍服和武器裝備判明其來源。由于有了準確的情報保障,除車臣非法武裝的基地、機場、彈藥庫、工事等固定目標被炸得所剩無幾外,運動目標也隨時遭到打擊。
經驗六:加強心理戰,戰績顯著
從心理戰看,俄軍除了猛烈的軍事打擊外,還開展了強有力的對外、對內、對民眾、對軍隊及對敵宣傳,心理大戰貫穿始終,為俄軍最終達到戰略目標、取得全面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防止俄軍采取的軍事行動被國際上某些勢力作為干涉俄內政的借口,俄當局始終強調,對車臣采取的軍事行動的目的是消滅國際恐怖主義在車臣的策源地,恢復車臣的憲法秩序,確保車臣及其鄰近地區居民的正常生活。這一立場得到了俄羅斯國內各政治派別和廣’大人民的支持,也得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特別是許多阿拉伯國家的理解。針對車臣非法武裝分子發布的虛假信息,俄軍加大了宣傳力度,及時、充分報道車臣恐怖分子的罪行,宣傳戰爭的正義性質,大力報道俄軍勝利的消息,以贏得國內民眾的廣泛支持。同時,為了爭取車臣大多數民眾的支持,俄軍一方面對車臣平民百姓采取安撫政策,密切了軍民關系;另一方面,及時對車臣武裝人員宣布大赦,瓦解了恐怖分子的抵抗意志。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