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手槍的創新之路
2009年,格洛克公司首度推出采用RTF2握把的G22手槍,RTF2(RoughTexture Finish)意指采用粗糙外表、具有良好防滑性能的握把表面處理技術。RTF2采用了比第二代格洛克手槍更為突出的防滑顆粒,其防滑顆粒共計4000多個,幾乎覆蓋了整個握把表面。在使用中,這些粗糙顆粒能提供更好的防滑性能,尤其是當槍(或手)比較濕滑時。同樣,如果使用者戴著射擊手套、戰術手套或保暖手套操作手槍,這些防滑顆粒能提供更好的握持觸感。隨后,G17、G19和G23也先后采用了RTF2握把。
一般來說,2010年前的格洛克手槍大致可以劃分為三代:第一代產品采用表面光滑的握把;第二代產品的握把具有防滑功能;而第三代產品主要是增加了皮卡汀尼導軌,并且握把上設有拇指槽。2009年推出的采用RTF2握把的格洛克G22手槍仍舊屬于第三代產品,因此它被冠以GEN3 RTF2的名稱。
顯然,單單是在第三代的基礎上采用RTF2防滑握把,很難說是太大的改進。畢竟第二代的防滑握把相較第一代而言已經是革命性的了。人們不禁期待第四代格洛克手槍將給用戶帶來怎樣的新體驗。
2010年2月,格洛克公司正式宣布推出第四代格洛克G22手槍。那么,G22手槍到底有哪些特性,使得其能自成一代呢?
第四代格洛克G22
5項貼心改進
在格洛克的第四代手槍產品線中,G22扮演著先鋒角色。新亮相的第四代G22口徑為0.40英寸SAW,采用在RTF2基礎上改進的防滑握把。據稱,格洛克公司隨后還將推出第四代G17。而且,格洛克公司還會在未來將第四代設計特征應用到所有型號中去。
作為格洛克公司亮相的第一款第四代手槍,從G22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第四代格洛克手槍的不少新特性。

改進的防滑握把
第四代格洛克手槍的握把表面采用了新的RTF設計。格洛克公司在2009年應用在第三代手槍上的RTF2握把吸引了眾多目光,但總體來說RTF2由于防滑設計太過激進,采用RTF2的諸多型號更像一款過渡產品(或只提供給某些極端條件下使用的用戶)。加之,不少警官在試用RTF2型號后抱怨在使用過程中握把會把襯衣磨破,而使用槍套的執法者則對握把表面與槍套的過大摩擦力頗有微詞。因此,第四代G22并沒有照搬RTF2的設計,而是對其做了一些改進:新握把的防滑顆粒不像RTF2握把那樣,整個握把遍布防滑顆粒,其在拇指凹槽處無防滑顆粒。即使這樣,第四代G22在諸如雨、雪以及炎熱氣候條件下同樣有出色的防滑表現。
握把后墊板可更換
在第四代G22的扳機護圈上方的右側槍身上印有“MBS”字樣,這是“Multiple Backstrap System”的縮寫,意為“可更換后墊板的握把系統”。雖然可更換后墊板的握把系統在其他公司的產品中早就出現過,但對格洛克手槍而言尚屬首次。
在此次推出的第四代G22中,如果不加裝握把后墊板,則握把屬于小號,此外公司提供兩塊附加握把后墊板,分別為中號和大號。添加中號后墊板后的握把與格洛克手槍過去的標準握把大小相同;添加大號后墊板則可以使握把滿足手型較大用戶的需要。
握把后墊板的更換十分方便,利用隨槍提供的工具,可以將位于握把后上部較短的固定銷推出,裝上一個合適的后墊板并裝上固定銷即可,整個過程大概只需要一分鐘。一些人認為,大部分使用者無需額外添加握把后墊板,因為這種小號的握把對手型較大的人同樣適用,并不會感到不便。
可互換的雙手通用彈匣卡筍
在1980年代,槍套生產商約翰·比安基接到了一筆政府采購訂單,為國防部設計生產雙手通用的槍套。在調查過程中,約翰發現軍警部門中有13%的使用者是左撇子,這一調查結果使后來的許多槍械生產商都更加注意其產品的雙手通用性。然而,格洛克公司對雙手通用設計似乎不感興趣,雙手通用設計被格洛克公司無視了20多年。
在第四代G22中,格洛克公司開始順應潮流。改進后的彈匣卡筍外形加大,并且雙手均可通用。不過與一般雙手通用彈匣卡筍不同,格洛克手槍并不是在握把左右兩側都裝上彈匣卡筍,而是通過在彈匣另一側增加卡筍槽和調整彈匣卡筍的位置來實現雙手通用的。產品出廠時,彈匣卡筍設在握把左側,對慣用左手的使用者而言,只需將彈匣卡筍調到右側即可。彈匣卡筍的調整十分簡單,先卸下套筒并取下彈匣卡筍,然后用鑷子伸入握把內部,將彈匣卡筍彈簧取出,待調換彈匣卡筍位置后再將彈簧放回,然后裝上套筒就可以了。
第四代G22使用的彈匣與以往彈匣的惟一不同之處就在于兩側都有容納彈匣卡筍的開槽。也就是說,第四代彈匣可用于早期版本的手槍,而以前的彈匣也可以用于第四代手槍(當然,前提是使用者無需對彈匣卡筍左右位置進行調整)。
全新的雙復進簧設計
第四代G22在內部構件上也進行了改進,采用了對格洛克手槍而言全新的雙復進簧設計。這種設計最明顯的好處是能有效緩解后坐力,盡管缺乏格洛克公司的官方數據,但大多數試用者都認為后坐力削弱效果比較明顯,據格洛克公司的工作人員私下透露,采用雙復進簧后的第四代G22的后坐力比第三代G22削弱了20~30%。
同時,采用雙復進簧的設計還使復進簧的壽命得以延長,這個不難理解,在其他設計沒有大的改動情況下,兩條復進簧共同分擔后坐力,自然壽命要長些。對第三代手槍而言,格洛克公司建議使用者在發射3000~5000發槍彈后最好更換復進簧,因為當發射5000發槍彈后,老式復進簧將嚴重磨損,無法確保槍械的可靠性。在第四代G22的測試中,經過5000發槍彈射擊后,兩條復進簧依然完好無損。不過,目前格洛克公司并未公布具體發射多少發槍彈后需要更換復進簧。
扳機連桿形狀改變
第四代G22的扳機連桿在形狀上也做了一些改進,以延長扳機簧壽命,同時使扳機扣動的觸感更為干脆。不過,扳機簧和扳機力均沒有變化。
射擊體驗
第四代G22的射擊感覺與其他格洛克手槍一樣,精度高,手感好,并且安全可靠。筆者在45.7m(50碼)距離分別用站姿和臥姿進行試射,所用槍彈為彈頭質量11.7g的雷明頓全金屬彈頭,結果顯示彈著分布相當密集(在射擊過程中使用沙袋和支架等支撐物應可取得更好效果)。
整個試射過程中,G22的表現令人滿意,沒有出現任何故障,依然秉承格洛克手槍一貫的優良性能。
市場前景良好
格洛克公司推出的第四代手槍展現了不少貼心改進,其中一些改進對某些用戶而言甚至相當有吸引力,比如對那些慣用左手、經常會在極端環境下使用手槍的軍警和執法人員而言,這些改進或許會成為他們選擇換代的關鍵。
近年來史密斯韋森公司生產的手槍正在逐漸獲得執法機構的青睞,而史密斯一韋森吸引執法機構的MP手槍的主要亮點就是其可更換握把后墊板這一特性。隨著第四代格洛克手槍的推出,恐怕兩家公司的比拼又要再次回到價格和品牌上了。
雖然第四代格洛克手槍并沒有什么顛覆性的革新,但其中的新特性毫無疑問將得到格洛克擁躉者的熱烈歡迎。對于那些目前還沒有采購格洛克手槍的潛在用戶而言,第四代格洛克手槍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對于已經擁有格洛克老款手槍的使用者,在確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為其新特性而再次出手。
編輯/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