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寧M1918A2自動步槍是M1918系列自動步槍的最后一款改進型,于1939年定型,1940年裝備部隊。該槍采用長行程活塞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偏移式閉鎖機構,開膛待擊。M1918A2最主要的改進是取消了單發發射功能,即只能連發發射,并在槍托內安裝了一個降低射速的緩沖裝置,可通過快慢機桿選擇兩種不同的連發射速。當快慢機桿位于“F”檔時,為300~450發/分的低射速;位于“A”檔時,為500~650發/分的正常射速。
其他的改進之處還包括在扳機護圈前增設了金屬導棱,在插入彈匣的過程中起導引作用,便于彈匣快速定位;修改了表尺分劃,以適應新的M2步槍彈更平直的彈道,表尺射程裝定為91.4~1462m(100~1600碼)。
二戰中,美軍曾列裝M1918A2步槍,朝鮮戰爭中也有使用。20世紀50年代末,北約統一采用7.62mm NATO彈,M1918A2遂被M14自動步槍及M60通用機槍取代。
外部特征
1 槍管口部特寫。片狀準星由準星護圈保護,兩腳架由槍口帽固定在槍管口部
2 拉機柄設在機匣左側,扳機護圈前增設了金屬導棱,便于快速更換彈匣時定位。保險/快慢機桿有3個位置,后方的“s”為保險位置,前方的“F”檔為300~450發/分的低射速,中間的“A”檔則為500~650發/分的正常射速位置。圖中快慢機桿位于保險位置
3 機匣上方的銘文。其中最上方兩行為槍械名稱、口徑和型號;中間的“MAN‘F’D BY N.E SMALL ARMS CORP”。表示該槍由新英格蘭輕武器公司制造,其下方為槍支編號,最下方的“PATENTAPPLIEO FOR”則表示該槍結構已申請專利
4 扳機護圈前端設有彈匣卡筍鈕,將其向前按壓即可取下彈匣
5 表尺折疊狀態。注意覘孔上方還設有一個缺口式照門,用于100m以內近距離射擊時瞄準;當對100m以外的目標射擊時,需將表尺豎起設定相應的射程,并通過覘孔瞄準
6 表尺豎起狀態。可見表尺板頂部的射程裝定手輪與右側的風偏調整手輪。表尺板正面刻有1~16分劃,分別對應100~1600碼(91.4~1462m)射程
分解步驟
7 按壓扳機護圈前端的彈匣卡筍,取下彈匣。該槍彈匣容彈量為20發
8 將槍口帽擰下,即可取下兩腳架及準星護圈
9 兩腳架的每個架腿上各設有兩個調整手柄,擰松后可分別調節腳架的撐開角度與架腿長度
10 將護木左側及下方的固定螺釘擰下,可將護木取下。護森內安裝有槍管與槍機框之間的隔熱板
11 將機匣前端左側的分解銷拔出,可將活塞筒取下
12 將機匣左側扳機護圈上方的分解銷拔出,可將發射機組件取下
13 發射機組件特寫
14 將復進簧導桿向前推,可取下復進簧及復進簧導桿
15 將拉機柄側面的固定銷推出,可取下拉機柄及槍機組件
16 槍機組件分解圖
17 將槍管下方的活塞桿/槍機框從機匣前方取出
18 槍機開鎖狀態。槍彈擊發后,火藥燃氣推活塞桿/槍機框向后,活塞桿/槍機框通過開閉鎖驅動塊帶動槍機尾端向下偏移離開機匣閉鎖槽而開鎖,槍機框復進到位時,通過開閉鎖驅動塊使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閉鎖槽而閉鎖
19 將槍托底板上的固定螺釘擰下并取下槍托底板
20 將槍托內部的緩沖簧節套擰下。即可取下槍托
21 槍托組件分解圖,可見其內部的緩沖裝置
22 全槍不完全分解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