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獸王獅子,威猛、勇敢,世界上有二十幾個國家把獅子作為民族或國家的象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是懸垂在南亞次大陸東南方的島國,大象眾多,沒有野生的獅子,古代也沒有。但是,斯里蘭卡的國旗和國徽上卻都繪制有獅子:金黃色的獅子頭顱高昂,尾巴高翹,做怒吼狀。右前爪騰空,擎著一柄長劍,做戰(zhàn)斗進攻狀。似乎在喻示:僧加羅人就是獅子,斯里蘭卡是個獅子國。
在印度古代的兩大敘事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這個島國被稱為“蘭卡”,意為“海島”。最早來到這個海島的西方殖民者是荷蘭人,稱其為Ceilao (錫勞)。后來英國人將這個字的拼法變?yōu)镃eylon(錫蘭)。現(xiàn)稱的“斯里蘭卡”是1978年根據(jù)梵文改定的,意為“榮耀的海島”。
斯里蘭卡之所以自稱獅子國,完全是因為來自次大陸的梵文字Sinhala。公元7世紀,我國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在印度修學凡18載,在所著《大唐西域記》中多次提到一個 “僧加羅國”,就是這個梵文字的音譯。在玄奘之前200多年,我國晉代高僧法顯也曾到印度求法,并從那里前往“僧加羅國”,他將這個國家的名稱意譯為“師(獅)子國”。
獅子國的神話傳說
最早的說法見諸神話傳說。一則神話說,古印度北方的訶劫波城有一個以“僧加羅”自命的商人,經(jīng)常到蘭卡經(jīng)商。這個荒島上到處是女妖,化裝成美女引誘客商,然后把他們吃掉。僧加羅識破女妖的真面目,帶領眾多隨從來到蘭卡,將女妖一一斬殺。從此,他和隨從人員就在蘭卡定居,繁衍后代。為紀念這位賢明的商賈先祖,后人就把自己也稱為僧加羅。另一則神話說,印度北方梵伽國有一位美貌多姿的公主,外出時被一只雄獅劫往深山老林。雄獅待她甚善,同居后生下一兒一女。兒子僧訶巴忽長大后發(fā)現(xiàn)父親是一頭獅子,就伺機帶領母親和妹妹逃走。雄獅失去妻子兒女后,四處尋找,危害百姓。僧訶巴忽“大義滅親”,殺死雄獅,然后娶妹為妻,生兒育女。其長子維阇耶生性不善,為非作歹,被驅逐出海。他帶著700多人漂流到蘭卡,心有所悟,改邪歸正,開荒種田,建國稱王。因其有獅子血統(tǒng),他和臣民都自稱僧加羅人,所建國家稱僧加羅國,也就是獅子國。
早在公元3世紀到7世紀的印度梵文文獻中,也有類似的傳說記載。公元4世紀以后,斯里蘭卡的巴利文典籍,諸如《島史》、《大史》,也都借用了這些傳說。不同文獻的記載,內(nèi)容大致相同。法顯法師西行求法15年,最后兩年是在斯里蘭卡度過的。他在后來所著《佛國記》中,對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多有描述,證實那里確實多鬼蜮龍蛇,也證實當?shù)匾泼穸鄰挠《缺辈窟w徙而來,并確認“僧加羅”的含義就是“獅子國”。成書于唐朝初年的《梁書》,在《諸夷》列傳中單辟有“師(獅)子國”一節(jié),稱“其國舊無人民,止有鬼神及龍居之”。后來,“諸國人聞其土樂,因此競至,或有停住者,遂成大國”。5世紀初,這個獅子國向晉朝“始遣(使)獻玉像”。此后,又向南朝時期的宋和梁兩朝“遣使貢獻”,我國關于獅子國的記載遂逐漸增多。我國著名僧加羅語教授鄭于中先生認為,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對僧加羅人來歷與斯里蘭卡情況的記述,顯然來自古印度梵文文獻。玄奘沒有去斯里蘭卡,但在南印度接觸過來自這個國家的不少僧人。不知他著述時是否也使用了那些材料。
古代圖騰的印記
各種神話傳說和歷史文獻把僧加羅人與獅子聯(lián)系在一起,很可能是古代圖騰信仰的一個印記。這個印記后來逐漸演變成這一民族起源的表征,為后來的歷史研究提供了明晰的回溯線索。原來,斯里蘭卡只有數(shù)量很少的維達族先民居住。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次大陸北部的一些雅利安人開始移居這里。他們先是在沿海地帶落腳,然后沿著河流向內(nèi)地遷移。他們建立村落,發(fā)展生產(chǎn),同維維人逐漸通婚融合,形成后來所說的僧加羅人。現(xiàn)代不少學者認為,斯里蘭卡歷史上確實有一個叫維阇耶的人,于公元前 483年率領其僧加羅同胞首先到達蘭卡,建立起僧加羅王朝。繼這個王朝之后,還曾出現(xiàn)僧加羅人所建的蘭巴建納、波隆納魯沃等王朝。僧加羅人利用從次大陸帶來高度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技術,興修水利,灌溉農(nóng)田,種植水稻,建立了高度的物質(zhì)文明。同時,他們也從次大陸帶來印度教古代形式的婆羅門教。婆羅門教在斯里蘭卡盛行大約200年,直到公元前247年,次大陸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王子摩哂陀前來弘揚佛法,僧加羅人才將其擯棄而皈依佛教。佛教更是崇奉獅子。佛陀被視為人中雄獅,其座席被稱為獅子座,其講法警世則被稱為獅子吼。
民族與宗教的百年紛爭
斯里蘭卡的這些變化,引起次大陸南部一些土邦國的極大關注。建立這些土邦國的大多為信仰婆羅門教的泰米爾人。他們一次又一次派兵入侵斯里蘭卡。公元前2世紀前后,有些泰米爾人開始在斯里蘭卡北部沿海地區(qū)定居。14世紀初,又有大批泰米爾人入侵,占領斯里蘭卡北部和東部地區(qū),建立賈夫納王國,與南方的僧伽羅王朝分庭抗禮。從此,斯里蘭卡形成南北兩個使用不同語言、信仰不同宗教的民族地區(qū),引發(fā)長達幾百年的民族與宗教紛爭。
斯里蘭卡的內(nèi)部紛爭給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可乘之機。1518年,葡萄牙艦隊侵入,很快取得對沿海地區(qū)的控制權,掠奪當?shù)靥禺a(chǎn)的肉桂、胡椒和大象,脅迫和誘騙當?shù)厝烁男盘熘鹘獭K估锾m卡人以內(nèi)地山區(qū)康提為基地進行反抗。但是,由于力單勢薄,康提王朝統(tǒng)治者尋求另一個海上強國荷蘭的支持。1638年,荷蘭人進來,20年后取代葡萄牙人的占領,照樣欺壓當?shù)厝嗣瘢訆Z他們的財富。斯里蘭卡人不得不又一次進行英勇反抗。1796年,荷蘭人敗走,英國人又進來,宣布斯里蘭卡為“王冠殖民地”,隨后從行政到司法建立起一整套殖民統(tǒng)治制度。斯里蘭卡人民再一次進行反抗和斗爭,終于在1948年2月4日取得獨立,結束長達430年的西方列強的殖民統(tǒng)治。值得注意的是,每次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斯里蘭卡人民高舉的都是帶有雄獅怒吼的旗幟。
“虎獅斗”內(nèi)戰(zhàn)26年
獨立后的斯里蘭卡,僧加羅人占據(jù)國家主導地位,僧加羅王朝的獅子標志正是成為新生國家的標志。當時,斯里蘭卡有1500萬人口,僧加羅人約占74%,泰米爾人占18%。殖民統(tǒng)治時期,英國人一直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施政方面總是偏袒泰米爾人。在教育、文化、就業(yè)等方面,新政府奉行有利于僧加羅人的政策。泰米爾人感到受歧視,強烈要求民族平等。于是,他們紛紛建立自己的組織,提出“為建立泰米爾獨立國而奮斗”的政治口號。其中,1975年5月建立的“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主張通過暴力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目標。
斯里蘭卡的猛獸中只有斑豹,既沒有獅子,也沒有老虎。泰米爾人這一組織以猛虎作為自己的象征,完全是出于同以獅子為標志的中央政府的武裝對抗。1983年7月23日,猛虎組織在北部賈夫納地區(qū)伏擊政府軍巡邏隊,打死13名僧伽羅官兵。憤怒的僧伽羅人立即以武力相報復,引發(fā)兩個民族的大仇殺。隨后,斯里蘭卡議會通過取一項法案,決定立即取締猛虎組織及其他類似泰米爾人組織。猛虎組織于是集結到北部和東部地區(qū)展開游擊戰(zhàn),一場被稱為“獅虎斗”的內(nèi)戰(zhàn)正式爆發(fā)。
猛虎組織以賈夫納半島為根據(jù)地,設立政府機構,建立軍隊,形成一個“國中之國”。它的1.2萬名軍隊裝備有大量重型武器,還有專門從事自殺式襲擊的黑虎敢死隊和婦女猛虎敢死隊。從1991年起,兩支敢死隊先后刺殺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斯里蘭卡總統(tǒng)拉納辛哈·普雷馬達薩和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建設部長、公路部長等150多名政府官員,還炸傷總統(tǒng)庫馬拉通加夫人。政府軍對猛虎組織進行多次圍剿,均未見顯著成效。2006年7月,政府軍集結7個師5萬兵力再次進行強力圍剿。近三年時間,雙方損失7萬多人,100多萬人流離失所,大量社會財富化為灰燼。2009年5月19日,馬辛達·拉賈帕克薩總統(tǒng)正式宣布,猛虎組織領導人韋盧皮萊·普拉巴卡蘭被擊斃,所有叛軍徹底被消滅,持續(xù)26年之久的內(nèi)戰(zhàn)終于結束,獅子旗在全國各地飄揚。
獅子無處不在
在首都科倫坡,海濱大道旁的一座古樸的僧房前,首任總理班達拉奈克的雕像四周有雄獅的雕像峙立。國家博物館有僧加羅王國國王的獅子寶座存展。在位于北中央省的古都阿努拉德普勒,用來裝飾寺院的月形石上都雕刻有栩栩如生的雄獅。名氣最大的,是科倫坡以北160多公里處的獅子巖。獅子巖是位于古城錫吉里耶附近的一座山巖。在蒼翠平坦的高原上,這座山巖拔地而起,高約200米,猶如一頭雄獅昂首怒吼。相傳公元478年,在位于錫吉里耶北邊的達都舍那國,國王長子迦葉波弒父篡位。他既害怕父王的亡靈糾纏,又害怕弟弟為父報仇起事,就放棄有600年歷史的古都阿努拉德普勒,遷都錫吉里耶。參照古印度詩人迦梨陀裟在長篇抒情詩《云使》中對一個夜叉在羅摩山修建宮殿的描述,他在獅子巖頂端修建了自己的天宮。通往天宮的山崖上修建有獅子棧道,棧道旁邊雕鑿有石頭獅子把守。他以為這樣就可永保平安。豈料,18年后,他弟弟目毽連興兵討伐,再堅固的城堡也未能救他于死命。現(xiàn)在,1500多年的風雨已將原來的獅子巖剝蝕得面目全非,只有形似獅子的兩只巨爪隱約可見,成為當年爭權奪利而釀成家族仇殺的生動見證。
僧加羅的故事也好,獅子巖的傳說也罷,只不過是歷史遺留給斯里蘭卡人民的一種奇幻的民族符號。千百年來,他們對這一民族符號充滿自豪。一切皆可消失,唯獨代表民族精神的獅子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