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網的互聯標準已經成熟
“今年1月,MEF宣告MEF26標準問世,這是一個運營商級以太網網絡間互聯的標準,也是ENNI或外部網間接口的第一階段,它明確了網絡間如何進行互聯。這意味著,全球運營商級以太網之間互聯有了國際標準,也意味著運營商級互聯即將成為現實。”MEF主席陳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從2001年開始,MEF就致力于推廣成本低、靈活性強的以太網技術在電信行業的應用。為了解決以太網在服務質量(QoS)、可靠性以及應對現有通信系統所需的特色方面的不足,MEF號召業界制定了許多相關的標準規范。
MEF分幾個階段,逐步實現這一目標:
第一階段,從2003年第四季度開始到2005年初,MEF批準了6個新標準;
第二階段,從2005年開始,MEF建立了認證程序,這一階段主要對電信設備和產品進行認證,確保符合MEF技術規范,此后,電信級以太網服務的全球需求迅猛發展,到2008年已經超過了120億美元;
2009年初,MEF啟動了第三階段項目,實現以太網完全可擴容的全球連接。MEF將此描述為“全球互聯——電信級以太網自動互聯以驅動并提供標準化及簡化的MEF認證的電信級以太網服務交付,同時包括端到端服務級別、管理和保護。”
“2010年,MEF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通過了互聯標準,這讓運營商全球互聯成為可能,以太網在運營商級市場發展迅猛。”陳子說。
CENX讓互聯落地
由于MEF的強勁推動,以太網在運營商領域發展迅猛。Infonetics研究公司的預測顯示,到2014年以太網服務業務的全球收入可以達到400億美元。盡管在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中其他一些技術遭受重創,但電信級以太網卻由于低廉的運營成本、強大的靈活性以及新的商業潛力,在艱難的時勢下吸引了更多關注的目光。
目前,國內的運營商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中興等,都已經加入MEF。據悉,中國移動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入認證階段,有望明年加入MEF,成為又一支推動以太網運營商應用的強勁力量。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部史凡介紹,中國電信的以太網服務剛剛通過了MEF9和MEF14認證,這讓中國電信在為自己的企業客戶服務時,能提供標準化、成本更低廉、價格更便宜、運營更靈活的以太網服務。“比如,在以前的電信技術下,用戶選擇帶寬服務,只能要么是2M,要么是155M,而現在利用以太網技術后,用戶可以選擇任何大小的帶寬,這極大地提高了中國電信面對企業提供服務的靈活性。”他說。而這也將極大增強中國電信的服務競爭能力。
為了讓互聯標準落地,今年,陳子成立了一家名為CENX的公司,基于最新的MEF26標準,搭建了一個運營商之間實現互通的平臺,全球各地的運營商連接到這一平臺上,就可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聯互通。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實現了同CENX在紐約和洛杉磯交換局的連接,這樣,中國電信就能夠為其分布廣泛的最終用戶提供來回雙向的以太網服務,從而打開中國電信美國公司和當地合作伙伴的新的創收機會。
“未來,世界將只有一個通用的商業語言——它既不是英語、也不是漢語,而是以太網。”陳子早在2008就這樣預測,如今,他相信這一預測很快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