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為促進我國煤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進一步提升行業信息化整體水平,命名了10家企業為煤炭工業信息化示范企業,中國中煤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煤集團)的名字赫然在列。
全中國有幾千家煤炭企業,是什么讓中煤集團能成為10家煤炭信息化示范企業之一?是1.25億萬噸的煤炭產量,還是第一大煤機企業的名號,還是另有其他的原因?
記者在中煤集團信息管理部總經理張國平的辦公桌上看到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不久前中煤集團內部信息化研討會議參會代表的合影。從這張合影中,記者似乎找到了答案。“這是我們最近整個集團內部信息化培訓的合照,大概一百多人,培訓是信息化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關系到集團信息化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張國平告訴記者,像這樣的信息化會議他們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參加會議的都是集團內負責信息化工作的人員,大家坐在一起暢所欲言,研討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想法。張國平表示,這樣的會議他希望今后能一年開兩次,另外,如果可能還要帶領這些信息化人員去國資委CIO年會上“充電”。
信息化融入企業生活
在中煤集團,信息化建設絕不是信息部門的相關人員開個研討會這么簡單。信息化的進程已經融入到了中煤集團日常工作的“血脈”中。
中煤集團的官方網站和一般企業的官方網站有些不同,除了公司各類信息的介紹外,在中煤集團的網站上還有一些特別的欄目,例如電子雜志、視頻點播、在線服務等。記者發現,通過在線服務欄目,就可以登錄中煤集團的網絡學院、中煤集團信息報送系統、中煤集團郵件系統、中煤集團煤機產品電子商務系統等等一系列信息系統。可見中煤集團的官方網站不單單是一個信息展現的窗口,還是中煤集團信息化工作的一個最便捷的入口。
網站建設只反映了中煤集團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側面,近幾年來,中煤集團公司緊緊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和核心業務開展信息化建設,并注重做好信息化建設與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緊密結合。2004年#12316;2006年、2007年#12316;2009年,中煤集團信息化建設都被國資委評為優秀企業。
幾年中,中煤集團公司按照“五統一”原則(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投資、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先后建設了包括廣域網、視頻會議系統在內的一批信息化基礎設施,完成了辦公自動化、綜合管理、生產調度報表、財務資金集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信息系統的建設工作。
張國平介紹說:“中煤集團廣域網在200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廣域網及視頻會議覆蓋公司所屬二、三級企業50多家。這套系統為公司之后上線的ERP系統、資金集中管理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生產調度報表系統、安全監控系統等大量應用系統提供了安全、穩定的網絡平臺。中煤集團還建設了覆蓋整個集團的視頻會議系統,這套系統單單在2009年就召開視頻會議145余次,參會人數達到了近26500人,當年直接節約差旅等經費2900萬元。”
針對集團公司銀行賬戶多,資金分散且利用效率低的突出問題,中煤集團建立網上銀行系統,實現了資金的集中和監控管理,初步形成了“統一銀行賬戶、統一銀行授信、統一監管資金收支、統一調劑資金余缺”即“四統一”的資金管理機制。通過與合作銀行建立起的銀企數據信息直聯系統,使中煤能源的資金集中統一在了一個平臺上,集團公司及各公司可以通過統一的平臺進行資金集中撥付和監控,基本上實現了全面的資金集中管理。“自2005年投入使用以來,資金管理工作創造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超過15億元人民幣,財務費用得到了有效控制,資產負債率始終保持在40%以下,位于行業優秀水平。”張國平說。
2009年,中煤集團的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為0.016,井工煤礦全部實現了零死亡,輕重傷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7%和81%。能取得這樣的安全生產水平(國際水平),一方面得益于職工素質建設和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另一方面得益于安全可靠的系統環境。從2007年開始,中煤集團建設完成了國內首家三級的聯網安全監控系統,實現了對集團下屬平朔、大屯、太原煤氣化、華晉、龍華等礦井井下瓦斯、溫度、一氧化碳等數據的實時檢測。這套系統能夠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遠程監測聯網、日常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指揮等功能,建立了縱貫全集團公司總部及所屬煤礦生產單位的安全監控體系,有效地對各種安全隱患實現了信息化管理。
張國平介紹說,中煤集團在2008年還建設了辦公自動化系統,對集團的辦公流程進行了梳理和優化。“目前該系統已覆蓋了中煤集團及重點二級企業,正在全集團范圍內進行推廣使用。”
張國平透露,為了降低和規避經營管理和決策還價存在的風險,提高法律事務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中煤集團于2010年啟動建設了法律事務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包括了合同管理、客戶信用管理、應收賬款管理、法律糾紛管理、重大決策管理等12項功能。目前該系統已正式投入使用,在法律事務管理的規范化和數字化等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通過這些系統的建設,中煤集團的信息化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各級企業的領導和員工對信息化的熱情和期望空前高漲,也給信息化管理部門帶來了很多機遇和挑戰。”張國平說,在一批專業應用系統上馬的同時,中煤集團認真思考和摸索將信息化手段與企業管控相結合的思路和方法,并于2009年啟動了綜合管理信息系統(ERP)建設。
打造平臺核心ERP
從2009年開始,中煤集團制定了到2014年實現“22255”,到2020年建設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能源集團,進入全球領先煤炭企業行列的戰略發展目標。“22255”即:煤炭產量達到2億噸;資產總額達到2000億元;實現利潤200億元;建成山西、江蘇、黑龍江、蒙陜、新疆等5大煤炭產業基地;形成煤炭生產、煤化工、發電、煤機制造、煤礦建設5大主業協同發展格局。
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中煤集團總體工作思路是“1458”,即:牢固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這樣一個經營理念,堅持生產規模化、技術裝備現代化、隊伍專業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四化”發展方向,樹立高起點、高目標、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標準,落實“調整、改進、加強、提高”八字方針。而這其中中煤集團的綜合管理系統(ERP)可以說為其完成目標任務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
張國平介紹說:“我們的綜合管理系統,核心部分是ERP,但實際比ERP范圍要大,在這個系統上我們實現了三個集中,即財務、采購和銷售的集中。系統建設最終將實現以統一的ERP平臺為核心,縱向支持集團集中管控的財務、貿易、采購及人力資源四大核心業務,橫向支持全集團煤炭生產及貿易、煤化工、坑口發電、煤機制造及建設施工五大業務板塊。”
2009年3月5日,中煤集團ERP系統啟動建設,2010年1月19日,部分單位上線。2010年2月12日,系統完成首次月結,標志著中煤集團ERP系統成功投入使用。2010年5月11日,在國資委召開的第三次中央企業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李偉在會議發言中專門對中煤集團ERP系統建設提出了表揚:“中煤集團在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下,ERP項目實施強力推進,首批82家單位一次上線成功。”
“中煤集團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上線以后,扮演的不光是一個簡單系統的角色,它要求配套的基礎設施、數據、運維都要能跟上來,才能影響整個集團的管理模式。”張國平說,以煤炭銷售為例,過去傳統的銷售模式,各環節容易出現脫離狀態。而現如今從生產單位裝車,再到鐵路運輸,最后到銷售環節、到客戶都能實時監控,最后結算形成一個完整的實物鏈,實現了對實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統一管控。
目前,中煤集團ERP系統已經初顯成效,張國平介紹說,這套系統實現了業務板塊財務業務的數據繼承、共享,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間的銜接越來越順暢,相互間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由于數據來源惟一,加強了財務對業務的及時反映和監控。業務部門也可以及時了解對應的財務處理狀況,大大提高了業務處理水平。
“從橫向來看,ERP系統建立了集團和企業兩級橫向聯合體系。建立了跨區域、跨單位的大營銷協作平臺,提高了煤炭貿易鏈條中的財務結算效率和信息傳遞效率。對于獨立的企業來說,逐步建立起財務業務一體化的集成平臺,提高了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能力。在煤礦生產企業,建立了以基礎項目管理、設備管理、采購管理為核心的設備資產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為煤炭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和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礎。縱向來看,ERP系統改善了集團管控能力。通過統一業務流程規范,提高了以財務為核心的集團管控能力。通過組建采購中心并快速推進集中采購業務運營,構建供應商和采購業務兩級集中管理體系,搭建集中采購管理平臺,為實現高績效采購打下基礎;同時為進一步實施信息標準統一、商業智能和決策分析系統邁出了堅實步伐。”張國平說。
兩抓手讓信息化給力
從2009年開始的五年規劃中,中煤集團計劃通過了信息化戰略、應用構架、基礎構架、數據管控體系、信息化管控、信息化保障體系等方面的詳細規劃,對全集團信息化工作建設進行了規范和指導。對列入規劃的項目,將給予重視和支持,未列入規劃的項目,原則上不允許開工建設,以實現中煤集團信息化建設的統一和集成,使信息系統對主營業務的覆蓋率以及決策支持系統在所屬企業的普及率達到90%以上。
當問及中煤集團信息化進程能夠迅速而又高質地推進,原因何在時,張國平坦言:“信息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信息化管控,應用系統、數據和基礎設施建設都很難完善。在中煤集團,一是領導重視,建立了以總經理為首的信息化領導小組,再分設信息化辦公室,到每個二級單位還有信息化領導小組,如此全面的組織機構保證了信息化建設的進展。要實現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另一個抓手就是要實行信息化業績考核,一般企業的考核標準是占到全年工作的5%,大型企業占到10%,我們也實行年度信息化考核,標準介于5%#12316;10%,這在國內企業中是很少見的情況。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須考核什么,不然,說再多“重視”的話也是枉然。”
通過多年的信息化實踐,張國平認識到,企業信息化需要既懂信息技術、又了解公司業務的復合型人才,而信息系統在企業內的順利推廣使用依賴于企業員工的信息技術水平。因此,中煤集團充分重視并加強了人員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做好機構建設工作,給信息化管理機構增加編制、補充人員;另一方面,注重做好人員培訓工作,為信息化從業人員提供信息技術和公司業務管理知識的培訓;同時,在信息化項目方案制訂和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培訓先行”,將培訓工作作為項目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
“以ERP項目為例,項目組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策略組織各類專題培訓共27期,107次,6294人次,培訓之后還有嚴格的考試制度進行考核。”張國平笑著說,集團總部周圍三公里內的出租屋都快給參加培訓的人員租光了,有的參訓人員因為上了歲數,甚至帶著兒子、女兒來學習,就是為了能盡快掌握系統操作,盡快跟上集團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背景資料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能源企業,主營業務包括煤炭生產及貿易、煤化工、坑口發電、煤礦建設、煤機制造、煤層氣開發,以及相關工程技術服務。現有全資公司、控股和均股子公司41戶,境外機構4戶,參股企業11戶,在冊職工12.1萬。截至2009年12月31日,總資產1476億元。
中煤集團是中國第二大煤炭生產企業,連續三年產量過億噸。主要礦區有山西平朔、離柳、鄉寧礦區,江蘇大屯礦區,內蒙古鄂爾多斯礦區,陜西榆林礦區,黑龍江依蘭礦區,在建新疆哈密、準東、伊犁礦區,資源總量超過450億噸。現有生產礦井21座,在建礦井24座,總產能超過1.6億噸;擁有洗煤廠22座,生產能力1.2億噸。中煤集團有近30年的煤炭、焦炭進出口貿易歷史,擁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銷網絡。大型煤焦化工和煤基醇醚、烯烴化工的設計規模和技術水平居行業領先。煤機制造企業位列全國煤機行業第一位,具備煤礦井下綜采綜掘成套裝備研發、制造能力,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為國內第一。煤礦建設設計企業承擔了國內半數以上的千萬噸級礦區、千萬噸級高產高效礦井、百萬噸級礦井和大型洗煤廠的設計建設任務,代表行業最高水平。
采訪手記
溝通是門藝術
張國平說,自己在集團內部信息化培訓上,花了很長時間做了一個如何溝通的報告。
在張國平看來,信息化建設一定要以業務為主導才能成功,“信息化搭臺,業務唱戲”。如何才能讓業務部門減少對信息化建設的抵觸,很重要的就是要“靠溝通、靠服務”。信息化部門要承擔起一個協調的角色,信息化人員要善于與同級、下級、供應商、直接領導、業務領導等多個層面的人員進行有效溝通。
張國平認為這種溝通要有一定頻率,要有一定的高度,而且還要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最關鍵一點還是要有一個服務的心態,承擔起一個平衡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