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名從事地級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多年的政府工作人員來說,今年一直在等待中度過。現在全國省一級信息化部門的調整大多塵埃落定,但地級市政府信息化的工作還是面臨著令人郁悶的冬天。
機構調整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的地級市,政府信息化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才開始有所突破。近日,政府信息辦公室(簡稱信息辦)改名為政府網絡中心,因此,電子政務工作要有新的安排。在最近內蒙古自治區召開的幾次全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下簡稱經信委)會議上,巴彥淖爾市經信委和政府網絡中心都是同時參加會議,自治區經信委下發的文件有的是送到政府網絡中心,有的是送到了市經信委。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還是要從國家信息化機構的合并說起。
2008年3月11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家層面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各部委信息化部門的名稱、職責、內設機構、行政級別、人員編制各不一樣。例如,有的由辦公廳負責,有的由科技司負責,有的下設直屬事業單位(如信息中心、計算機中心)。
在省一級信息化部門,機構名稱大都叫做“經信委”,包括北京、內蒙古、山西等17個省級政府都組建了經信委;河南、河北等5個省級政府組建的是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西、黑龍江等4個省級政府組建的是工業和信息化委;福建則成立了省信息化局;還有一些省市的信息化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尚未出臺。省級政府機構改革涉及到信息化的部門大多是經濟委員會、經濟和貿易委員會與信息產業辦公室、信息辦合并。
而在地級市的信息化辦公室的改革中,不外乎兩種形式,一種是全劃分到經信委,一種是分工協作,仍然保留網絡中心,把信息辦的職能交給經信委。從機構性質調整來看,信息辦由臨時機構變為一個職能部門的內設機構,在行政權力方面得到保證。但從行政級別來看,絕大多數信息辦都降格了,省級信息辦從正廳級變成正處級,工作職能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改革之后,信息管理機構工作的重點由電子政務的建設推廣變為促進工業和信息化的融合,把各地區工業企業的快速增長列入到政策管理中來,加大力度扶持地方工業的信息化發展,從而減少企業的管理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收入,使它們更加適應未來信息化社會的發展。
地級市信息辦過去的工作,主要是依托于政府,參于到國家電子政務內、外網的工程建設中,要連通市級各政府組成單位,實現網上辦公,建立和維護政府門戶網站,提供面向公眾的政務信息公開,加大對本地區的宣傳力度。但地級市信息辦對于其他領域的信息化,因為管理職能不夠,所做甚少。工業和信息化的融合雖然是今天信息化社會迫在眉睫的事情,但對于大多數地級市來說,面對的大企業很少,要做的工作也不多。
實現任務
對于巴彥淖爾市的信息辦來說,這次職能分離,網絡中心只負責政府的信息化工作,擺在當前的工作有三項內容。
規劃內、外網 巴彥淖爾市電子政務內、外網絡已經建成投入使用,除有些部門采用VPN方式接入外,大多數政府組成單位都已物理連接,旗縣區一級電子政務內、外網也已建成。
電子政務外網建設的內容包括統一的互聯網出口,提供內、外網服務器區的安全,上連自治區,下連旗縣區,橫向市直單位的連通。但規劃工作還需要繼續完成,才能順應不斷提高的安全需求和業務需求。
電子政務外網工作還包括視頻會議服務。現在視頻會議已連通旗縣、鄉鎮辦事處,方便了很多交通不便的地區,大大減少了參會的會議成本。
推廣辦公平臺 推行電子政務辦公平臺的使用一直是政府信息化的難點,阻力很大。在領導支持的前提下,加大培訓是唯一的解決辦法。我市采取從每個單位抽調出至少三名人員進行多期理論加上機學習的方法培訓。比如以政府辦公廳為中心,推行公文流轉的下行文,包括會議通知、辦文等,以由簡到難,循序漸近的方式進行,大大提高了行政辦事效率。
做好門戶網站網絡中心要發揮作為政府部門的優勢,及時在門戶網站上發布信息;做好問答平臺,對于群眾提出的問題及時予以回復,遇到不能直接答復的,應轉交相關秘書處解決;擴大信息的來源,加強和報社、電視臺的緊密聯系,表彰各市直單位信息員的工作,對上報的信息進行篩選,發布在政府門戶網站上;并給自治區政府提供及時的有質量的信息,做好對本市的宣傳工作。
總而言之,地級市政府信息化工作的內容是圍繞電子政務展開,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服務于政府,服務于群眾。合并方案確定以后,國家一級是工信部、電子政務辦公室并存,省一級是全部合并到經信委或工信廳,而地級市面臨的是兩種情況都有,或分或合。而電子政務是一項要求依托政府才能完成的工作,就此而言,仍然保留網絡中心,是有利于地方政府信息化完成的。對于具體管理地方事務的政府來說,要想把政務信息化做好,要想把城市信息化做好,最好把網絡中心改組成立信息化委員會,作為市政府的組成部門,并擁有信息化規劃、信息化建設項目審批、信息化績效考核等關鍵職責。
(作者: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政府網絡中心 任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