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世界與“超級村長”
各種社會網絡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平衡,越來越無標度化,這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險。對超級節點的過分依賴,使得因超級節點的崩潰而造成的損傷也越來越驚人
奧卡姆剃刀
首先考考您,是這么道題:村里有一位王嫂,從電視里看到了海地的一名地震孤兒,想給他送去禮物,但通過電視只了解到孤兒的姓名和所在的地區,王嫂從來沒出過門,也不認識出國的朋友,這份禮物該如何送達呢?于是想到了找村長代轉——在她認識的所有人當中,村長是交際最廣的一個。村長也很幫忙,找人代轉,一級級直到完成任務。憑您的想象力,您認為代轉的中間人大約會有多少個呢?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做了一項社會調查,其結論是:地球上任意兩個人之間平均只要通過5個人,就能與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任何一個人發生聯系,“六度分離”的說法由此確立。2003年8月,《科學》雜志報道了一項在互聯網上進行的類似實驗,研究方在13個國家隨機確定了18名目標對象,并征集了166個國家和地區的6萬名志愿者,要求他們通過找熟人轉發的方式把郵件發給這些目標對象,其中有384封郵件完成了任務,考察其送達過程,發現郵件平均轉發了6次。
為了驗證“六度分離”推斷的正確性,人們又做了很多實驗,其中一個名為“Kevin Bacon游戲”的實驗非常有趣,它的主角是美國電影演員Kevin Bacon。實驗涉及60萬名世界各地的演員和30萬部電影,最終得出統計結果:絕大多數演員通過不超過4部影片,就與Bacon發生了聯系。當時設計這個實驗的計算機專家Brett Tjaden稱“Bacon是世界電影界的中心”,這當然是戲謔,其實換任何一個演員當這個游戲的主角,例如王寶強,結果也差不多。Bacon數數據庫支持在線查詢,輸入任何一個演員的英文名,都可以查到他的Bacon數,地址是:http://www.cs.virginia.edu/oracle/。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際關系網、電話網、交通網等網絡都是按隨機網絡來進行研究的。當前的各種社會網絡,已經逐漸脫離隨機網絡的形態,而向“小世界”模式迅速轉變——大家在建立自己的社會關系時,都以最快、最高效為原則。隨著網絡中人數的增加,人際關系權重的差別就越來越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出“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狀態,這種網絡被稱為“無標度網絡”。
如今,不僅人際關系網,其它一些網絡也越來越向無標度的小世界網絡方向發展。特別是互聯網,它的增長性和優先選擇性特別突出,其結構就非常不平衡,現在,1%的博客吸引著99%的眼球。如果您想找到失去聯系的前女友,不妨在韓寒這位“超級村長”的博客蹲點,搶占沙發并把尋人啟事貼上去,言辭一定要悲切得嘔血——讓人覺得不幫忙就跟看《孔子》不哭一樣簡直不是人——這招絕對比在電線桿子上刷一萬張尋人啟事有效得多。
當下,各種社會網絡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平衡,越來越無標度化,這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險,對超級節點的過分依賴,使得因超級節點的崩潰而造成的損傷也越來越驚人。
無標度網絡不怕隨機攻擊,因為影響全局的超級大節點的數量是極少的。以互聯網為例,有關部門往往更愛收拾那些訪問過千萬的“超級村長”的博客,這種方式就是智能攻擊了。無標度網絡怕就怕智能攻擊,幾個超級大節點一被毀,網絡可能就崩潰了。
各位“超級村長”該如何保護自己博客的安全呢?備份當然是個好辦法,而且備份方式的差異度越大越好,以應對不同的攻擊手段和策略。例如在傳統媒體上備份,也可以把備份放在美國和俄羅斯,畢竟,中美俄三國聯合發文對文化市場進行整頓,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不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