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判“新工黨”
蔡子強
柏拉圖曾經說過:“修辭學是一種駕馭人心的藝術。”(Rhetoric is the art of ruling the minds of men.)
上個禮拜本欄討論選舉口號政治學,提到它如何在一場選戰中決勝千里,也提到有人對此深惡痛絕,認為不但膚淺庸俗,更是民主政治的墮落,這一期繼續談。
適逢英國大選在即,這里就拿布萊爾及其“新工黨”的故事作為例子。
戈登#8226;布朗昔日情同手足、今天卻反目成仇的難兄難弟布萊爾,當年憑著“新工黨”(New Labor)及“第三條道路”(The Third Way)這兩個口號,不但贏得了大選,一度更把它們打造成英國乃至歐洲的時髦政治名詞,但后來受到不少批評。
為布萊爾打造“新工黨”這塊金字招牌,完成“品牌再造”(rebranding)工程的3大智囊之一菲利浦#8226;古爾德(Philip Gould,另外兩位是曾經呼風喚雨的政治化妝師阿拉斯代爾#8226;坎貝爾以及現任英國商務大臣彼德#8226;曼德爾森)便指出,將工黨由“老工黨”變為“新工黨”,是因為布萊爾知道,只有通過把兩者對立起來,才能說服選民,工黨已經蛻變,因而可以信賴。
所以,正如學者諾曼#8226;費爾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在其所著的《新工黨,新語言?》(New Labour, New Language?)一書中所說,由“老工黨”變為“新工黨”,重要的不是后者與前者真的在意識形態上有何重大分別,而是選民聽得“順耳”!那是一種借著語言的操控,改變公眾印象的伎倆。
所以,為了讓市民聽得順耳,“新工黨”即使將對手的政策借尸還魂,卻死也不會再用保守黨用慣的“私營化”(privatization)這類惹人厭的字眼,而改用“公私伙伴關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不說“教育開支”(education spending)而說教育“投資”(investment),而且是“投資在人民身上”(investing in people)。
也是為了讓市民聽得順耳,“新工黨”總愛用“不但……,而且……”這樣的語法。例如:“第三條道路”不但講社會公義,而且有經濟活力;不但積極進取,而且富有同情心;不但講求公平,而且具有企業精神。(The Third Way is not only social justice, but also economic dynamism; not only ambition, but also compassion; not only fairness, but also enterprise.)
當有人問戈登#8226;布朗,到底重視教育多一些還是重視公共醫療多一些,他回答說:“教育是我的‘激情’(passion),醫療則是我的‘當務之急’(priority)。”朋友,下次太太問你究竟是她重要還是你母親重要時,你知道該如何回答了吧!
政治,就這樣變得模棱兩可。
這樣的政治發展,就是黨內的一些“老臣子”,也不禁頗有微言。
1999年,乘著布萊爾出國度假,英國副首相、“老工黨”約翰#8226;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香港譯為“彭仕國”)趁機發難,帶出了政治上所謂“實質”(substance)與“修辭”(rhetoric)之分別。他先在《獨立報》的訪問中主張:“我們需要舍棄修辭而回到政府的實質。”(We need to get away from rhetoric and back on to the substance of government.)這段訪問更讓《獨立報》起了一個刺激醒目的標題:“普雷斯科特把政治化妝置于箱底而回到政策實質”(Prescott bins the spin for real policies)。
接著,他在接受BBC第4臺《Today》節目訪問時,再次帶出“實質”與“修辭”的問題,并說當時英國的問題是大家關心后者多于前者。當然他不忘把問題和責任歸咎于傳媒,說這是他們的低俗水平和品味所致,以避開工黨內訌的指責,雖然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其實普雷斯科特是指桑罵槐。
眾所周知,普雷斯科特是個老粗,但他的以上反思卻發人深省。
無論如何,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通過打造“新工黨”這類口號而盡享風騷10多年后,英國工黨已經成了當地知識分子圈批評的對象,認為它只是營造了一陣又一陣的政治語言迷霧。嘲弄“新工黨”的笑話層出不窮,下面舉幾個流傳較廣的:
1. 問:“新工黨”與小提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答:兩者都是靠左,而操縱于右。
2. 問:“新工黨”與大麻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答:兩者都為你制造幻覺;
兩者都令人語無倫次;
兩者都令人感受強烈,盡管實際上現實沒有絲毫改變。
3. 問:導演奧利弗#8226;斯通(代表作包括《刺殺肯尼迪》、
《亞歷山大大帝》等)與布萊爾有何分別?
答: 前者靠“拿過去撤謊”(lying about the past)而
致富;后者靠“拿將來撤謊”(lying about the future)
而當選。
4. 布萊爾是一位真正的政客。
他愿意為工人階級做任何事——
除了真的加入他們。
以上笑話來自Iain Dale和John Simmons輯錄的《托尼#8226;布萊爾和新工黨笑話》(The Tony Blair and New Labor Joke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