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吃緊讓更多企業轉向開源軟件。然而,選擇開源軟件并不總能達到節省投資的目的,部署開源軟件需要特別小心一些絆腳石。
王經理是一家大公司的CIO。他所在的部門最早使用開源軟件并不是出于省錢的目的,或者說省錢并不是最重要的。與成本的節省相比,他更看重開源軟件能讓他把IT系統快速部署到位。根據他所在的公司采購慣例,采購一套商業軟件一般需要6個月到一年,這么長的時間他實在等不及。而采用開源軟件,如果技術力量到位的話通常幾個月就能搞定。由于不用與軟件供應商商談合同,整個項目進展變得可控得多。王經理看好開源軟件,下一步計劃把公司的業務系統從目前的Unix遷移到Linux,不過這次主要目的則是為了節省成本,因為成本可能會降低一半或者更多。
實際上,根據Gartner所做的市場調查,盡管80%的企業部署開源軟件的首要原因仍然是節省成本,但是像王經理這樣看重開源軟件其他方面優勢的企業越來越多。調查報告說,過去10年開源軟件已經走出技術愛好者的社區,成為一個數十億美元的大市場。然而,報告提醒說,過于看重開源軟件在節省成本上的作用,可能導致忽視開源軟件其他優點以及部署開源軟件面臨的挑戰,包括文化的改變、治理機制的建立等,最后導致成本的居高不下。
開源
也可能有許可費
導致開源軟件部署成本比預期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企業沒有用開源軟件的免費社區版,而是購買開源軟件的授權許可。不少開源軟件供應商采用“雙許可”的商業模式,如果客戶購買許可,可以得到該廠商的技術團隊的支持和其他一些高級的功能,例如管理工具。
Gartner的分析師Mark Driver說,今天絕大多數開源軟件供應商采用的都是“雙許可”的經營模式。因此,用戶應該知道這里可能存在的問題: 盡管開源軟件的許可費用可能比純商業軟件的許可費便宜,但是,它們中所包含的條款和限制可能會把你鎖定到該廠商的產品上。“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倒退,除了節省成本以外,用戶選擇開源軟件原本就是為了避免這些問題。”
一般來說,大型企業如果有很強的技術力量,應該可以采用免費的社區版,但是,由于廠商的宣傳,或為了圖省事就與廠商簽訂了一份服務級別協議,最后很多企業實際上還是購買了開源軟件的許可證。
當然,并不能完全認為購買許可證的這種開源軟件使用方式就不好,必須視具體情況而定。購買許可證也的確可以給用戶帶來很多方便,比如,有了問題可以直接找供應商提供幫助。另外,盡管要支付軟件許可費,但仍然可能帶來成本上的節約,至少與部署商業軟件相比會便宜得多。
誰提供技術支持
開源軟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從開源社區免費獲得技術上的支持,特別是對于一些非常成熟、使用非常廣泛的軟件,如Linux、Apache等。不過,選擇僅依賴開源社區進行技術支持,而沒有與服務商簽訂一份服務合同是有風險的。
“人們通過開源社區可以找到大部分故障的解決辦法,有時達到90%,但是對于一些關鍵的應用可能恰恰就是那剩下的10%才是致命的。”Gartner的Driver說。
了解這種災難性的故障可能給業務帶來的后果非常重要,同時也要針對這種故障做好業務連續性保障方案。為了降低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你在選擇軟件時就必須考慮它的成熟度以保證你能從該軟件的社區得到足夠的技術支持,或者你選擇給第三方的服務商支付一定費用,讓它們為你提供技術支持。
“如果你沒有簽訂服務級別協議、合同或者擔保,你就只能自己承擔所有的技術支持責任。”Driver說,“如果你有足夠的技術力量,這當然不是問題,反而讓你有足夠的自主權。而一旦你沒有足夠的技術力量,你無疑把企業置于了非常危險的境地。”
治理機制需跟上
業內專家建議,正在認證考慮準備部署開源軟件的組織需要制定相關的制度,來監控和管理開源軟件的使用。Gartner的Driver估計,采用了開源的企業中僅有20%的企業制定了相關的制度,建立了相應的治理機制。比如,根據美國《計算機世界》的調查,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對投資回報率(ROI)進行準確的測算。這種冒險也可能導致無法預測的成本,例如,雖然你認為通過部署開源軟件得到了很多好處,但是,由于沒有進行測算,也沒有成本的認真比較,這一切很可能都只是你的感覺,是你想象的,實際并非如此。
“人們可能得到的是一個不太理想的ROI,但卻固執地認為是一個滿意的ROI。因為此時的投入從投資性的支出變成了運營性支出,而運營性的支出不太明顯,容易忽視。”他說完全可能出現如下情形: 因為使用開源軟件而每周多花8~10個小時用于對軟件升級、測試和打補丁,在購買軟件許可證上節省下來的錢可能根本就不夠支付因此而多投入的員工工資。
在有些時候,公司實實在在地節約了成本,但又無法拿出證明來。“盡可能發揮開源軟件的優勢而降低開源軟件的不利影響的關鍵就是治理。”Driver表示,“沒有治理,你就像是在黑暗中射箭。”
前面提到的王經理就對新舊系統的成本、性能進行了一次直接的對比,真正認識到了開源軟件帶來的成本優勢。他提醒說,進行認真的測試也是需要投入資源的。
法律問題也是部署開源軟件尤其值得關心的,即使你只準備在企業內部使用開源軟件,也有必要告知公司的法務部門,至少讓他們知道這種軟件存在的各種授權許可方式。“有些開源軟件的授權許可條款變化很快、變化也很大。”Driver說,“我們總不希望自己的開源解決方案因觸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而有一天會收到律師函。”
改變企業文化更難
如上所述,節省成本仍然是選擇開源軟件的最主要原因。但是,調查還發現,一旦企業真正部署開源軟件后,給他們印象最深的往往就不再是節省成本了。其中,不少企業反映,最讓他們感興趣的是部署開源軟件所帶來的靈活性。
“在金融危機尚未徹底結束之際,企業尤其關注如何讓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而開源軟件的確成本低,同時由于能提供源代碼,只要企業有一定的技術力量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定制,增減功能都非常靈活。”Driver說。
不過開源軟件這種靈活的定制能力是基于公司有足夠的技術力量這個前提的。換句話說,就是公司必須有一些對開源軟件和技術非常了解的技術人員。若非如此,人力成本就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因為盡管的確有很多開發者愿意參加開源項目中,但這個領域的專家工資要求很高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些企業采用一些特殊的辦法來規避開源人才的高成本,比如可以請一些在校大學生參與到開源項目中,同時再請開源領域的技術專家進行指導。通常,學生們是非常樂意參加開源項目的,因為這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技能。
除此之外,還需要從企業文化上進行調整,這是開源項目遇到的挑戰之一。與前面的問題相比,這個問題可能更難。因為文化上的改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要求在一夜之間完成。“在我們遷移到新的平臺,采用新的標準時,我們必須考慮使用者的接受程度。”Driver說,“因為轉到開源平臺意味著傳統的解決問題的思路發生了變化。因此,相對而言,那些比較看重膽識和創新的組織接受開源軟件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