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成立于1997年、專注于行業解決方案的IT企業,多年來廣州華南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深扎政府行業,“別無二心”。雖然只是立足廣州,但視野廣闊,在2000年就曾想去中國香港創業板上市,2004年終于在新加坡實現上市。在那個年代,能上市的行業軟件公司鳳毛麟角,更何況是海外上市。本期隱形冠軍就將走近華南資訊,揭開這家公司的神秘面紗。
在廣州天河軟件園里,華南資訊并不起眼。當年,華南資訊買下這棟普通的、藍白色磁磚貼面的6層小樓中的4層,作為公司所在地。很難想象,這是一家上市公司。如今,在創業板、中小板上市的企業,大都有一棟氣派的大樓作為自己的辦公地點,即使上市前沒有,上市后也會“創造”一棟。
雖然并不起眼,但是華南資訊卻有著顯赫的“出身”,它是1997年由華南計算機公司小型機廠轉制而來,在上世紀80~90年代,小型機甚為尊貴,華南計算機公司與華北計算機公司(后轉制為太極)一南一北,遙相呼應。1997年,在開發出首套公安計算機應用軟件后,華南資訊以200萬元的資本注冊成立,開始脫胎換骨,奔向市場。
咬定政府行業
華南資訊和政府行業息息相關,它的營收主要來自公安、社保、大型國企(如電力、鐵路等)。為何一直堅持在政府行業?這其中也有一些歷史淵源:1997年,華南資訊轉制時,電信和銀行信息化已經比較成熟了,依附這兩個市場生存的企業非常多,憑借200萬元起家的華南資訊很難切入。況且,華南資訊的“前身”—華南計算機公司小型機廠本來就是針對政府客戶,因此,后來的華南資訊就直接把這部分資源轉借了過來。
廣州華南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鄒革非告訴記者:“我們堅信政府信息化最終能夠瓜熟蒂落。”
這些年,政府信息化一直不溫不火,IT建設處于緩慢增長期。2002年,政府機構IT投入達到300億元,2004年就猛增為408億元,而到了2009年,政府IT市場規模才達到530億元,增幅并不大。
這種情況讓鄒革非有些頭疼。不做這個行業沒飯吃,做這個行業飯也不好吃。剛開始賣硬件的時候,有實實在在的設備,政府客戶還能夠接受。后來賣軟件和服務時,政府客戶就不太能理解,總是認為那些看不見的軟件和服務有些“貴”。“我們也逐步加強與客戶的溝通,普及政府行業的信息化觀念,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鄒革非感嘆道。
除了擔任普及觀念的任務,華南資訊還陪著客戶成長。在不同階段,政府行業政策、管理的業務需求呈現出不斷變化的特點,客戶對這些變化有時也不一定能夠及時做出反應,這時華南資訊就提前把這些需求“編”進軟件。
“比如,公安部門發行身份證后,如何把居民統一有效地管理起來,如何來進行系統擴充,在這些問題上,客戶和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鄒革非說,“在這種緩慢成長的過程中,華南資訊的業務增長并不明顯,不要說掙多少錢,能夠活下來就不錯了。”
這些年,華南資訊過得并不容易。鄒革非告訴記者,公司的利潤率很低,平均不到10%,并且,在細分行業,華南資訊也面臨著全國IT服務商和廣東IT服務商的雙重競爭。
在細分的社保領域,華南資訊排名前三,面臨著東軟和四川久遠銀海軟件的競爭。東軟的強勁實力大多為外人所知。而起源于國家“兩彈一星”的搖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四川久遠銀海軟件的實力也不可小覷。目前,四川久遠銀海軟件的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其中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的銷售額超過1.5億元。早在1996年,銀海就推出了第一代社保管理軟件。
華南資訊整體營收有70%來自廣東,即使是在廣東當地,華南資訊也面臨著眾多的競爭對手。比如,系統集成領域的北大明天資源科技、稅務領域的方欣科技、電信行業的新太科技以及視頻監控領域的金鵬科技。
其中,在電子稅務、電子政務、社保等行業掘金的方欣科技與華南資訊的業務相關度較高,目前,通過政府納稅服務核心產品和解決方案,方欣科技已經有300多萬企業用戶,建立了遍布全國10余個省的渠道。在電子稅務上,方欣科技也通過信息門戶、易財稅、納稅人關系管理、在線交易系統等解決方案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組合拳”,這使得其在市場中有一定的優勢。
不過,13年的堅持終于使華南資訊等來了自己的“春天”。未來幾年,整個政府信息化將處于建設高峰,市場規模將會大幅增長。IDC預計,2013年,政府行業IT市場規模將達到730億元。這其中,醫療和社保將成為近幾年政府信息化支出的最大看點。2010年我國醫療整體IT硬件、軟件與服務市場投資規模將達到120億元。“現在終于不必像幾年前那樣焦慮,政府對信息化已經足夠重視了。”鄒革非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積極轉型
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金融和電信這兩個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可謂狂飚突進。在廣東這個“先行”市場,電信行業的中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保險行業的廣州智軟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都借此獲得了發展。但后來,這兩家公司都逃不過被收購的命運。
2002年4月,聯想以2333萬元收購智軟公司70%的股份; 同年10月,聯想又收購了中望的部分股權。而那時,中望的營收年均增長率為56.2%,年銷售額已達到4億元人民幣。
為何這些老牌的企業都會被大公司收購?鄒革非認為,除了聯想有并購需求外,還因為做系統集成的公司很容易死掉。系統集成主要是“搬箱子”,硬件采購會占用大量資金,并且回款周期長,容易造成公司的現金流吃緊。而且軟件公司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固定資產,擁有的只是電腦和人才,這些并不能從銀行貸到資金。那時,華南資訊也面臨著同樣的風險。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華南資訊就有了上市的打算,但是,其上市并非一帆風順,也經歷了一些曲折。由于企業規模較小,在2000年大國企上市的高峰期,華南資訊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在國內上市。華南資訊轉而打算去中國香港創業板上市,卻因為沒有拿到證監會的簽證而耽誤了上市時間。直到2004年,華南資訊才實現了在新加坡上市。那一年,中國的行業軟件企業沒有幾家能夠上市,更別說在海外了。
“上市后,我們融資6000萬元,為公司這幾年的平穩發展帶來一定的幫助。以前,營收賬期特別長,有了這筆資金,能夠加強公司的資金流動。另一方面,上市加強了公司的內部管理。如今,我們已經達到了上市公司的各項管理要求。”鄒革非表示。
上市后,華南資訊一直堅持“獨善其身”,并沒有做并購,這似乎與其他上市企業有些不同。在我國,許多行業軟件企業都是在上市后通過并購來增強自己的市場地位:2006年,富基融通上市,憑借融得的資金在2007年收購了中國網庫、唐誠網絡、廣州融通,又在2008年收購了茂進科技。短短兩年,富基融通便一躍成為零售信息化的霸主; 同樣,2007年10月,做銀行信息化的東南融通登陸納斯達克。緊接著,2008年6月,它收購了普極科技、華育昌同,2009年,收購了從事保險信息化的尚洋信德,開辟了其“大金融IT”的時代。對此,鄒革非表示,政府IT還處于發展期,并沒有合適的并購對象。“并購要做得有價值,如果都是系統集成,沒法和公司的業務形成互補。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做并購。”
上市后,華南資訊的營收規模并沒有明顯變化。2007年營收3.19億元,2008年達到3.2億元,2009年則為3.8億元。“雖然銷售額一直在4億元左右,但實際上這些年業務比例發生了變化。在營收中,軟件和服務的比例在增加。以前我們有3.5億元的營收都是代理硬件產品,而現在這種代理產品的營收不到2億元。”鄒革非說道,“當時,我們拿了一部分上市所融資金投入軟件研發,這對加強我們的競爭實力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從系統集成起家的華南資訊一直在向服務轉型。目前,在其2009年3.8億元的營收中,有60%來自系統集成,40%來自軟件開發與服務。從營收比重來看,華南資訊正在完成從一個系統集成商向IT服務商的轉型。
這樣的轉型與其他行業的IT公司有很多共同之處。金融行業的東南融通、電信和智能交通行業的億陽信通、零售行業的富基融通,以及神州數碼、中聯集團、華勝天成都曾經歷過從系統集成商到IT服務商的轉型。
“這種轉型是對市場變化的應對,以前政府信息化是硬件集成,而現在更多的是應用解決方案的開發和系統維護服務。”鄒革非說到。
對于應用解決方案的市場,鄒革非認為華南資訊會有更大的空間。“現在,政府信息化很多還是在硬件鋪設上,普遍存在應用和服務占比比例過小的問題。應用軟件的投入應該占到整個IT支出投入的40~50%,而現在只有10%左右。”
尋找新機會
在采訪中,鄒革非幾次提到,這些年華南資訊一直在努力擺脫“廣東”的地方陰影,努力成為一家全國性的IT服務商。幾年下來,已經有了一定成效,目前,來自外省的營收大約占到30%。“今后,我們希望將業務全力拓展到外省,輻射湖南、湖北、福建、廣西、貴州、四川等省。”
借助上市、通過轉型,華南資訊在當地已經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現在我們直接碰到北大明天和方欣科技的機會并不多,它們大多還在系統集成,而我們已經完成了軟件與服務的轉型。”鄒革非說。并且,由于在公安、社保等領域積累的優勢,借著“金盾工程二期”、“金保工程”帶來的機遇,華南資訊今年將投入1000多萬元進行產品研發,開始進行新的布局。
在公安領域,目前華南資訊是廣東的領頭羊。警務綜合信息系統是華南資訊的“金剛鉆”,主要包括人口管理、治安管理、案事件管理、派出所基礎建設、績效考核、情報導偵與協作平臺、接口平臺等內容。在廣東這個人口多、流動性強的大省,華南資訊獲得了許多的鍛煉機會。2003年~2009年,廣東省2400多個派出所使用該系統開展各項警務工作,錄入各類警情1000多萬條,辦理案件400多萬起。這讓華南資訊聲名雀起,目前,華南資訊已經迅速將警務綜合信息系統這個“拳頭性產品”拓展到山東、福建、四川等省。
在此基礎上,華南資訊還意欲在公安領域實踐“物聯網”應用,“通過物聯網應用,可以加強公安與社保的監控系統,比如,可以通過物聯網跟蹤假冒車、被盜車都去了哪里。” 此外,能源和交通等物聯網應用較多的行業也是華南資訊圈定的范圍。
在社保行業,東軟、四川久遠銀海軟件、華南資訊都擁有核心業務系統,占據市場的前三甲。東軟的客戶主要是大型醫院,銀海的客戶主是要勞動保障局。目前,名列第三的華南資訊的客戶主要是在社區醫院,要想在這個行業有大的突破,并不容易。“我們會從自己有優勢的地方切入,并不會盲目搶占,電子病歷和居民健康檔案是我們有能力切入的領域。并且,我們也會借著在社保的優勢搶食醫療衛生這塊大蛋糕。”鄒革非表示。
電子政務是華南資訊的戰略性產業。電子政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包括政府對政府的互聯G2G、政府和企業的互聯G2B、政府和民眾的互聯G2C。目前,國內的電子政務系統已經完成了G2G部分,但是G2B和G2C還很不完善,有大量的機會。因此,基于自主研發的E3應用平臺,華南資訊正在逐步向民政、勞動、藥監、國土等領域拓展,提供業務管理系統規劃、設計、開發、實施、培訓和維護服務。
在業務類型上,“未來幾年,IT業務外包、運維服務外包和物聯網是公司發展的重點。”鄒革非說道。
在IT運營方面,華南資訊將發展SaaS模式的運維服務平臺租賃式服務、探索專業市場卡務(如美容卡、停車卡、旅游卡等)代建運營服務、停車場監控運營服務、商鋪店面系統外包服務等業務。
借助其在電子政務領域的行業經驗,華南資訊將承接BPO業務(如政府面向公眾的出入境辦證、工商年檢、社保申報、暫住證申請和批復、車輛套牌監管等服務)以及政府部門電子政務、熱線服務、數據處理、數據調查、呼叫中心、網站運營等內部業務。鄒革非坦言,為了配合業務發展,華南資訊一直在研發運維服務平臺和公共監控管理平臺。未來,華南資訊還將進一步摸索服務外包、系統咨詢等高增值服務。
冠軍檔案
成立日期: 1997年
公司定位: 全方位信息應用平臺與服務提供商
營收規模: 3.8億元
員工人數: 600人
優勢領域: 公安、社保、民政等政府行業
冠軍觀點:
做行業軟件不能急功近利
與互聯網、個人消費領域能夠呈現爆發性增長不同,行業性的應用一般不會出現爆發性的增長,而是保持一種緩慢、平穩的速度。
行業客戶的數量是數得出來的,中國的地級市、縣級市就那么多,各行業內的企業也就是那么多,這就決定了做行業軟件的企業不可能快速增長。
并且,行業軟件實際上是做服務,服務質量的好壞和服務人員的數量、質量有關。用戶數多了,那么需要的服務人員也多了。
當然,行業軟件還是能夠平穩增長的。因為行業本身的投資、管理和業務需求會不斷發生變化,這就需要IT技術為其提供支撐。
現在回過頭來看,多年來,各個行業軟件都呈現出平穩增長的特點,也確實表明了自身的特性。
因此,我們做行業軟件的,不能急功近利。要離商業誘惑遠一點,認真做好自己的技術研發,打造出核心競爭力,然后跟隨客戶的需求、行業的變化,穩健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