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視點
監管一定要有,但相應的明細規則應盡早出臺,以免出現新的“馬后炮”,也希望《巫妖王之怒》只是在特定時期的一個特定事件。
近日,《魔獸世界》資料片《巫妖王之怒》內地版經過近兩年的審批正式上線,然而為通過主管部門審批,內地版本對人物、技能圖標、任務等重要環節都做了大量改動,比如游戲中的頭顱圖標變成了盒子,骷髏身上長出了肉。與正式版本7GB大小相比,內地版本僅3GB。更令數百萬內地玩家哭笑不得的是,游戲內對包括“自由”、“激情”在內的大量詞匯進行屏蔽,一些成立多年的“公會”因此被迫改名。
近日,大量“辭職回家玩國服(內地服務器)魔獸”、“閃婚休婚假玩國服魔獸”的聲音在網上大肆傳播。這些聲音的幕后推手,與當年那部風靡大江南北的魔獸停服“網友自制大片”《網癮戰爭》一起,都被指向魔獸內地如今的運營商網易。
網易煞費苦心地想打造一種玩家熱情高漲的氛圍,但相比之下,游戲網站多玩“魔獸官網合作專區”中一則針對《魔獸世界》的投票,或許更能真實地反映一些玩家態度。在這則“WLK8月底開放,漂泊的你將回歸嗎?”的投票中,選擇立刻從臺服(臺灣服務器)回歸國服的玩家只有約30%,另有約70%的玩家則持悲觀或觀望態度。這是一個讓網易多少有點尷尬的投票結果。但與網易在接管魔獸這一年多遭遇相比,這點波折可能算不上什么。
8月19日,丁磊在網易2010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就一個魔獸有關的問題怒斥分析師,引起外界熱議。丁磊脾氣耿直外界早有耳聞,但這般向分析師“發難”尚屬首次。魔獸在過去一年多的易主風波中一波三折,與丁磊這種性格不無關系。
丁磊對于做精品游戲的追求,在九城與暴雪合作的縫隙中被放大,最終成就了轟動一時的魔獸易主事件。也由于丁磊在處理資料轉移、版本審批等問題上的過于輕視,引發了隨后一連串的麻煩。
在魔獸審批處最不明朗的時期,曾有接近丁磊的人士向外界談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用這樣“冒險”的方式來做審批工作。換成國內任何一個大公司來接管魔獸的易主,可能都會比網易要來的順利一些。這帶給外界的暗示是,《巫妖王之怒》的審批已經超出了簡單的游戲審批范疇,涉及到了“態度”甚至“立場”問題。
大約一年半前,網易宣布獲得《魔獸世界》在內地的3年獨家代理權。一度讓國外投行、分析師以及丁磊本身都非常不解的是,一款運營了4年的成熟游戲,為何在更換代理商時要面臨重新審批的問題。畢竟,此前我們并沒有出臺明確的進口游戲審批標準,而在今年的Chinajoy上,有關游戲主管部門已經明確表示,正在制定更為詳盡的法規,將明確進口游戲的再審批流程,以及資料片、聯合運營版本的審批工作,相信越來越多之前并不明朗的灰色地帶,逐漸被約束起來。
由魔獸易主所引發的一連串事件,在載入中國游戲發展史的同時,也地動山搖地震撼著游戲界的每一根神經。從今往后再發生的許多變化,都將被打上“后魔獸時代”的烙印。
美國警方調查發現,2003年一起奪走警槍并槍殺三名警員的案件,疑犯很可能是受到游戲《GTA》的影響。這一事件導致《GTA》的開發商在2003年推出了游戲《GTA:罪惡都市》后近4年沒有推出續作。但也同樣在美國,誕生了暴雪公司,及其受到全球玩家追捧的作品《魔獸世界》。
事實上,對游戲內容進行監管在各國都普遍存在,但如何監管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爭議。監管一定要有,但我們希望它能更加公開與透明。相應的明細規則應盡早出臺,以免出現新的“馬后炮”,也希望《巫妖王之怒》只是在特定時期的一個特定事件,玩家、企業以及產業為此付出的關注與代價,能換來下一個大作引進審批的“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