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2005年6月28日,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共同發起了對抗過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議,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旨在通過增強全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共同來預防過敏反應及過敏性哮喘。
2005年世界過敏性疾病日主題為“重視和預防過敏性疾病”。
2006年沿用了2D05年的主題, “重視和預防過敏性疾病”,目的是提高公眾對過敏性疾病的警覺。
2007年世界過敏性疾病日的主題為“關注慢性呼吸道過敏性疾病”。
2D08年世界過敏性疾病日的主題為“認識過敏”。
2009年世界過敏疾病日的主題為“擺脫過敏,自在人生”。過敏性疾病
世界變態反應組織在世界首個過敏性疾病日公布對30個國家進行過敏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這些國家的12億總人口中,22%(2億5千萬人)患有免疫球蛋白E(1gE)介導的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結膜炎、濕疹、食物過敏、藥物過敏和嚴重過敏反應等。
越“文明”越過敏
過敏性疾病是城市高于鄉村,污染地區高于非污染地區。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我國和全球一樣也呈逐年增多趨勢。
過敏癥普遍見于全球,尤其是日本、英國這樣的海島國家發病率更高。發達國家的人更容易得過敏癥,經濟越發達,物質生活越豐富,吃到、用到的合成物質越多,環境污染越大,生活越不自然,人們接觸到越多的化學合成、人造、不熟悉的物質,就表現為一種過激反應,也就是過敏。團,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見為指甲至硬幣大小,略高于周圍皮膚。
過敏性皮炎原因過敏體質在首次接觸過敏原時,會產生相應的抗體,抗體固定于皮膚、黏膜組織中,當再次遇到同樣的過敏原,則導致肥大細胞、嗜堿細胞釋放組胺、5羥色胺等過敏反應介質,過敏即可發生。
媽媽這樣做1.避免再次接觸引起寶寶皮膚過敏的過敏原,如化纖的衣服、裝飾性的手飾、成人的護膚品等等。2.給寶寶剪指甲,不要讓寶寶用手摳皮膚,以免皮膚潰爛造成感染。3.給寶寶穿全棉的內衣,避免化纖衣服刺激皮膚,新買的衣服要清洗過,并剪掉直接接觸皮膚的商標。4.內衣要寬大且需要經常換洗,洗完以后放在太陽下曝曬,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進行殺毒。外衣和被褥也要經常換洗,保持干凈與干燥。5.給寶寶洗澡時,要給寶寶用清水或專門的嬰兒沐浴液,不要使用刺激性強的肥皂。
格格最近總愛揉眼睛,媽媽認為這是她的壞習慣,總是提醒她不要揉,可是格格改不掉,而且說眼睛癢,每天早上起來眼淚汪汪,媽媽帶她到眼科去看,醫生診斷為過敏性結膜炎。
媽媽給珊珊買了一件新衣服,衣服很好看。新衣服剛穿了一天,媽媽就發現珊珊脖子處的皮膚一片紅,而且珊珊一直說癢,媽媽想到可能是新衣服的商標沒剪下來。接觸寶寶皮膚。才使皮膚出現過敏。
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是皮膚病中一大類病癥,癥狀可有紅腫、癢、痛,尤以瘙癢最為明顯。過敏性皮炎有很多種,包括紫外線過敏性皮炎、金屬過敏性皮炎、藥物過敏性皮炎等等。
接觸性皮炎:寶寶皮膚接觸某種物質后,局部發生紅斑、水腫、癢痛感,嚴重者可有水皰、脫皮等現象出現。能使皮膚產生接觸性皮炎的物質有首飾、化纖布料、外用藥、護膚品等。
蕁麻疹(風團。風疹塊):機體對各類刺激在皮膚上表現的一種血管神經性反應(皮下組織的小血管擴張,管壁的通透性增大,發生滲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腫)。皮膚突然劇烈瘙癢或燒灼感。患處迅速出現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塊狀的浮腫性風最常見的引起過敏性結膜炎的過敏物質是植物花粉,這種過敏性結膜炎的癥狀多呈季節性變化。若過敏物質是灰塵、塵螨或動物的毛發等,因為這些過敏原常年存在,所以過敏的癥狀也是今年連續的,癥狀較輕,似也可能隨季節不同而加重。
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性結膜炎是眼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具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更容易發病。表現為眼癢、紅、迎風流淚等。媽媽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寶寶經常揉眼睛,或者出現頻繁的眨眼,這都是患上了過敏性結膜炎的明顯信號。
過敏性結膜炎原因過敏性結膜炎是因為眼睛結膜黏膜組織接觸了特殊致敏物產生過敏反應所致。過敏原進入眼睛與結膜肥大細胞上的免疫球蛋白E(1gE)結合,導致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這些組織胺會使局部小血管擴張,產生紅、腫、癢的癥狀。
過敏原包括花粉、灰塵、濕冷空氣、塵蛹、動物毛發、香皂、香水、化妝品、藥物,因為人的個體體質差異很大,不同的人其過敏原也不盡相同。最常見的引起過敏性結膜炎的過敏物質是植物花粉,這種過敏性結膜炎的癥狀多呈季節性變化。若過敏物質是灰塵、塵螨或動物的毛發等,因為這些過敏原常年存在,所以過敏的癥狀也是全年連續的,癥狀較輕,但也可能隨季節不同而加重。
媽媽這樣做1.立即去除過敏原通常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花粉過敏的寶寶,在花粉多的季節少到戶外,室內使用空氣凈化器,不要在室內吸煙等。2.如果一時不能確定過敏原,要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清潔時使用濕掃法,避免室內揚塵,使過敏原的影響減輕。3.要注意寶寶的營養和鍛煉,生活作息規律,增強體質。因為身體健康狀態的改善,能使身體對抗過敏發作的潛能提高,并減少、減緩過敏發作。4.可采用眼睛局部冷敷或冰敷方式,以減輕不適癥狀,或用人工淚液局部點眼,也可用沖洗來大幅降低過敏原及致炎因子濃度,改善癥狀。5.藥物治療主要包括使用色甘酸鈉、研立雙等抗過敏滴眼劑等。6.過敏性結膜炎多有自限性,隨著寶寶的身體對環境的適應和抵抗力的增強,過敏癥狀有望減輕。
最近豆豆感冒了,流鼻涕,打噴嚏、尤其是早晨起床時。要連打好幾個噴嚏。媽媽給豆豆吃了感冒藥,可快一個星期了,癥狀沒有絲毫減輕。媽媽帶豆豆看醫生,醫生說這是過敏性鼻炎,不是感冒。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吸入外界過敏性抗原而引起的以鼻癢、打噴嚏、流清涕等為主要癥狀的疾病。
過敏性鼻炎的季節性比較明顯,大都發生于春秋時節,但也有些寶寶系過敏性體質,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就屬于常年性的過敏性鼻炎。小兒過敏性鼻炎若長期發展下去,可引起全身癥狀,如乏力、食欲不佳、體重不增、生長發育遲緩和器官功能障礙等癥狀。
過敏性鼻炎原因小兒過敏性鼻炎是指孩子對皮毛、螨蟲(被褥、地毯中藏有大量螨蟲)、冷空氣、塵土或花粉過敏而產生的癥狀,其中鼻子最容易產生過敏,從而引起過敏性鼻炎。
冬季時寒冷干燥,加之許多人家中使用空調、地毯,門窗關閉較多,通風透氣不夠,還有不少人家養貓狗等寵物,家庭內外的空氣污染都比較嚴重。孩子處在生長發育期,免疫機制還不完善,抵抗力相對較低,故而極易患上過敏性鼻炎;此外孩子若患了感冒,也會誘發過敏性鼻炎。
一旦小兒過敏性鼻炎轉為慢性,極易合并過敏性哮喘和咳嗽變異性哮喘,因此小兒過敏性鼻炎尤其需要加以重視。
媽媽這樣做1.過敏性鼻炎的最根本保健措施是了解引起孩子過敏的物質,即過敏原,并盡量避免它。2.如果對花粉過敏嚴重,盡可能限制戶外活動,或者可以到過敏原較少的海濱。3.孩子若對螨蟲過敏,把羽絨枕頭、羽絨被子等統統撤掉,家里常用吸塵器清潔環境,而不要用掃帚掃地,臥室的門窗要經常打開,保持空氣清新流動。4.如果是對化學氣體過敏,則對居家環境的裝潢布置就要特別注意,盡量使用綠色環保的裝修裝飾材料。5.如果過敏非常厲害,可以用抗過敏的藥,有局部用的,也有全身用的,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用局部噴鼻劑,如內舒。6.如果是感冒后誘發的過敏性鼻炎,要鍛煉身體,減少感冒,也能起到預防的作用,7.如果是季節性的過敏,比如說小孩每到九、十月份都會出現過敏癥狀,最好就提前一兩個月去看醫生,提前采取預防治療,那么到時即使出現了過敏性鼻炎,癥狀也會減輕很多。
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諾諾已經得過三次感冒了。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咳喘明顯,醫生說,諾諾的身體情況,很可能會發展為哮喘。
過敏性哮喘
哮喘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表現為反復發作性的喘息、氣促、胸悶、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和清晨發作加劇,多數患兒經治療緩解或自然緩解。當患兒有上述表現,除外其它引起喘息的疾病時,一般就可診斷為哮喘。
有些年齡略大的兒童,會在發作前出現先兆癥狀,如流涕、噴嚏、鼻塞、鼻癢、咽部不適、眼癢、流淚等。特別需注意的是,有一種頑固性咳嗽,晨起和夜間較重,干咳少痰,久治不愈,這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哮喘,即咳嗽變異性哮喘。如果孩子長期咳嗽難愈,家長一定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咳嗽變異性哮喘,并及時帶孩子到呼吸專科門診就診,以防貽誤診治。
小兒哮喘的好發季節。一般為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以及換季時,哮喘發病者較多。在我國也有相當一部分患兒無明顯的好發季節。另據統計,有70%以上的兒童哮喘首發在3歲以內,因此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反復發作咳喘時要引起家長重視,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大了,自然會好,而應積極診治,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避免日后發生嚴重的哮喘,甚至發展為成人哮喘,成為終身疾病。
過敏性哮喘原因引起哮喘發病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外乎內因與外因,內因即體質因素,外因是環境因素。寶寶哮喘與感冒、天氣變化、運動過度、勞累、某些食物及藥物、被動吸煙、油漆、油煙等有密切關系。此外。小動物的皮毛、室內塵螨、霉菌、蟑螂、花草、花粉等,也是某些哮喘兒童的誘發因素。其中感冒是引起兒童哮喘發作的最常見因素。
媽媽這樣做1.建立一份詳細的“病案”。記錄孩子每次哮喘發作的日期、時間、地點、輕重程度,發病當天的氣候情況,有無特殊飲食和特殊化學物質的接觸,用藥情況,發病前一天生活中發生過的特殊事件,例如孩子是否有過劇烈運動、有無大哭大笑或情緒波動等。沒有哮喘發作的日子的環境和生活情況也應仔細分析記錄。經過長期耐心細致的觀察、分析和歸納,就可找出與發病有關的可疑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避免。2.布置一個適于哮喘兒童的生活環境。選擇向陽的居室,室內保持清潔、通風、干燥,父母應嚴禁吸煙。3.床上用具應一律用棉織品,不要用皮毛、絲棉或羽絨等制成的被褥,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拆棉衣、棉被或毛線衣褲等。4.家中不養貓、狗、兔、鴿子等,更不能讓這些動物進入哮喘兒童的臥室。5.父母不要用香味濃烈的化妝品、香水。孩子的玩具以無味的木、布、金屬或塑料制品為好,不宜使用皮毛或厚絨制成的玩具或有特殊氣味的玩具。6.注意孩子的飲食,如果發現孩子吃了某種食物后有哮喘發作現象,應即刻停止進食該種食物。7.培養哮喘兒童的良好生活習慣。飲食、睡眠、大小便要定時。平時不飽食,不吃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辣椒和過酸、過咸、過甜食品)。8.要讓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和活動內容可按年齡和呼吸平穩程度而靈活掌握。切不可因害怕孩子哮喘發作而過分限制其體力活動,但如果孩子哮喘發作有季節性,那么在哮喘發作季節要減少戶外活動。9.注意監測孩子的哮喘先兆。哮喘患兒在哮喘發作前往往有先兆,如連續打噴嚏、不斷咳嗽、煩躁、精神不振、呼吸加快等。一旦出現哮喘先兆。要及時用平喘藥,以防哮喘大發作。10.控制急性發作。當患兒出現胸悶、咳嗽、喘息等哮喘急性發作的癥狀時,家長應先讓孩子保持鎮靜,給孩子吸入迅速緩解氣道痙攣的藥物,如萬托林或博利康尼等,如有好轉,可每3~4小時重復一次。11.帶寶寶外出游玩,一定要帶上哮喘用藥,以便于急性發作時及時用藥。
夏天到了,媽媽帶浩浩到海邊玩。在海邊,吃海鮮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當皮皮蝦。各種貝類端上來的時候,媽媽也給浩浩吃了不少。中午吃完的飯,下午浩浩就開始哭鬧,而且手不停的抓,媽媽一看,浩浩身上起了好多小疹子。
食物過敏
嬰幼兒的食物過敏反應發病率,明顯高于成年人。6歲以下的小寶寶,大約有1%~3%會對食物過敏。
多數食物過敏的患者表現為胃腸道和皮膚癥狀,但是,不同的人對于同一種食物過敏,表現可能截然不同。它們的主要表現為,消化系統:惡心、腹瀉、腹部劇痛、口臭、打嗝、脹氣;皮膚系統:濕疹、指甲和頭發脆性大、頭皮屑、蕁麻疹、皮膚干燥、黑眼圈;神經系統:焦慮、困惑、憂郁、無法集中注意力、暴躁易怒、坐立不安;呼吸系統:氣喘、慢性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慢性鼻竇炎:肌肉骨骼系統:關節發炎、關節疼痛;泌尿生殖系統:尿頻、尿急、陰道瘙癢、陰道分泌物增多;心臟血管系統:胸部疼痛、心律不齊、高血壓、心跳加速;嚴重的過敏會造成血壓下降,甚至于休克。
食物過敏原因嬰幼兒食物過敏主要與嬰幼兒體內某種蛋白質結構的變異缺陷或功能的發育遲緩有關。能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牛奶、小麥粉、蛋類、巧克力、豆類、貝類等。另外食物添加劑也可引起過敏反應,如谷氨酸單鈉能引起風疹、人工色素可引起哮喘、苯甲酸酯可引起蕁麻疹等。個體對食物敏感有很大差異,有些嬰幼兒對豆類、貝類等食物很敏感,即使進食極少,亦可引起劇烈反應,表現為暴發性蕁麻疹。有些嬰兒只有在過量進食某種食物時,如草莓才出現過敏現象,而適量進食不產生過敏問題。
媽媽這樣做1.母乳喂養。只有母乳喂養才能滿足6個月以內嬰兒全部營養。而且可大大降低過敏的發生率。因此對有過敏體質的嬰兒,部應將哺乳時間堅持到嬰兒對食物過敏的自發消失期,即在10~12個月。2.科學添加輔食。寶寶從4~5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預防寶寶過敏,要注意輔食添加的順序。應先添加米粉類食物以及蔬菜、水果。隨著年齡增大,在嬰兒6~7個月,可以逐漸添加魚、肉等,為斷乳期作準備。以合理營養代替母乳,確保營養平衡。對嬰兒添加食物應經試食適應一喜歡這一過程后,再轉入新食物的試食,這樣可以發現嬰兒有無食物過敏,減少盲目性帶來的不良后果。同時新食物的試食量開始要少,約5~10毫升,主要觀察嬰兒有無過敏,以后可逐漸增大食量至30~40毫升。但同一食物一次不要喂得太多,過量的進食單一食物也是誘發食物過敏的原因之一。3.制訂限食計劃。一定要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絕不能因擔心小寶寶少吃了某些食物,會影響身體健康而半途而廢。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必須禁食某種事物,那么對含有這種過敏成分的其他食物也要堅決避免。比如,小寶寶對牛奶過敏,那么所有含有奶類的食品,像冰淇淋、奶油、蛋糕、餅干等都不能吃。一般情況下,經過一個星期至數月的調整,過敏癥狀會慢慢消失。在限食計劃中,為了不影響寶寶成長,醫生會考慮用其他食物來代替所禁食物,以保證小寶寶身體對蛋白質的攝入。如果小寶寶不喝牛奶可以改喝無敏奶粉、低敏奶粉或者豆漿,身體同樣也可以得到足夠的營養。4.人體對食物的過敏反應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并且具有“時效性”。如果經過醫生及時的治療,在小寶寶的癥狀消退后,有些過敏性的限制食物可以逐步再加回到飲食中來。重新加回的食物,首先選擇那些營養價格高,過敏反應程度低的食物;一種一種地加,一開始量要由少到多;加入另外一種食物前,一定要確認加入此種食物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必須是單一品種,如以前對牛奶過敏,就暫時先喝酸奶、繼而喝牛奶,而不要吃巧克力味、草莓味等花色配方奶,這樣才會使過敏的機會減少。
康康生病,媽媽給她吃了醫生新開的一種藥,可是吃完沒幾個小時,康康的皮膚上就出現一層小疹子,媽媽起初以為是生病引起的,但第二天,情況越來越重,媽媽趕緊帶康康到醫院,醫生診斷是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反應分即刻反應和遲緩反應。前者在用藥后瞬間出現,用藥后即可發生胸悶、心慌、氣短、面色發青、大汗淋漓、手足冰涼,甚至脈細弱以至休克。這種藥物反應較嚴重,不及時搶救,可造成小兒死亡。而遲緩反應是在用藥數日后出現皮疹且疹型不一,有固定型藥疹、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麻疹樣皮疹等,重者可有剝脫性皮炎。
藥物過敏原因藥物過敏反應一般發生在少數過敏體質的寶寶,它與用藥的劑量、給藥的途徑和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無關。
大多數藥物是小分子,為不完全抗原(半抗原)。當藥物被吸收后,藥物和它的代謝物與體內大分子載體如蛋白質、多肽及多糖等形成共價結合的全抗原。此外,藥物在生產或存儲過程中,通過聚合反應生成多價半抗原(高價分子過敏物質),而使人體產生特異的抗體,也有致敏作用。
媽媽這樣做1.一旦發生過敏反應,要立即停用可疑藥物。2.如果寶寶出現胸悶、氣短、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冰涼等表現,應立即送醫院。在去醫院之前,要迅速設法讓患者平躺,頭偏向一側,解開衣扣,確保呼吸通暢。3.當寶寶使用某種藥物后,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皮疹,或突然發生胸悶、心慌、頭暈、出冷汗、惡心、嘔吐等癥狀時,應及時請醫生診治。4.若曾發生過某藥物過敏。應將藥名記錄下來,每次就診時都主動將其告知醫生,以免再次誤用。5.不要抱著僥幸心理再次使用過敏藥物。患者已對某藥過敏時,該致敏性可能持續很久,甚至伴隨終生;若不慎再次用藥,可使以往的癥狀重現甚至更嚴重。
過敏因年齡與地區而不同
引起兒童或成人的食物過敏原具有不同的特點。兒童的常見食物過敏原為:雞蛋,牛奶,花生,小麥、魚蝦蟹,成人則主要為魚蝦蟹、花生、堅果類等。
不同地區的致敏食物種類有顯著不同,除雞蛋牛奶外,在美國、英國花生過敏最多,而在中東是芝麻,日本則為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