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宋英杰在一次預報寒潮來臨時說:2010年的雪,看來注定要遲到了!而12月15日凌晨的北京,也以零下11度,迎來了近10年同期最低氣溫。馬路上人們行色匆匆,繃緊了臉。干冷的天氣與飛漲的物價一道,讓人感到2010年的冬天比去年冷了許多,從外到內,直透心底。不少人開始期待:歲末獎金或許能多些吧。
2010年倏忽而過,很多人在忙碌中忘卻了2009年底的狂熱與恐慌。由于新的稅收政策出臺,本已趨于穩定的房價,高燒再起。那是房價真正瘋狂的日子。盡管人們在飯桌上閑聊著:現在不能買房,摔下來太危險。企業家們卻后悔入市太晚,房價已無上漲空間。但是房價仍如脫韁野馬,狂奔不止,甚至甲流帶來的恐慌也被房價的狂熱掩蓋。很多人帶著難以捉摸的預期走進了2010年。
房價,毫無疑問成了2010年的“民生第一大焦點”。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們熱議房價,中央出臺政策抑制房價飛漲,措施和措辭均前所未有。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就在“兩會”結束的第二天,溫家寶總理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話音猶在,北京順義卻以19.1億元出爐了一個新地王。一時間輿論嘩然,人們將所有的矛頭指向了央企。新一輪的輿論轟炸開始了。先是國務院出臺號稱史上最嚴厲的控制房價“國十條”,然后是人民日報、新華社接連發文,痛批房價上漲過快。
有關官員忙碌起來,各路神仙分赴各地調研,希望能夠摸清房價上漲之謎。各類“專家”也獻計獻策,找尋問題的根源和解決之道,一夜間,似乎冒出無數高人,指點房價。在一片喊打聲中,房地產業一度被人看跌,先是北京通州,狂躁過后,理性回歸的聲音漸成主流。雖然那些嘴硬的經紀人始終不愿意承認,但是在媒體和公眾的討伐聲中,房屋買賣暫時成為一杯涼茶,人們不再那么急于痛飲了。至此,北京推出最為嚴厲的戶籍購房限制令,巧舌如簧的經紀人不再傲慢了,又開始追著客戶跑了。
然而房價的漲跌余波未止,房租很快又成為都市人心中難以承受的痛。大學生畢業以及租房熱季的到來,房租隨波上揚,“逃離北上廣”之聲再度響起。是背上行囊離去,還是留下來堅守?“堅持就一定能勝利”嗎?個人的機遇與發展,生活的抉擇與理想,作為這個時代特有的考驗,撞擊著城市中年輕而最富朝氣的人群。
就這樣,我們慢慢走進2010年尾。雖然,我們頂住了人民幣升值壓力,新出臺的人民幣結算業務也讓出口企業吃了定心丸,讓國外熱錢所到之地無所斬獲。然而,11月份物價加速猛漲,讓普通民眾體驗到了比房價更大的生活壓力。人們感嘆:CPI呀、CPI,豈是一個數字那樣簡單。
有關物價的各種段子在網上傳播,人們用阿Q精神和黑色幽默聊以慰藉。12月7日,中國社科院發表2011年《中國經濟藍皮書》,聲稱有85%的人已經買不起房子。聯系溫家寶總理在澳門所講“大家買不起房可以先租房”的話,我們該悲觀還是樂觀?
十七屆五中全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十二五”規劃藍圖中,改善民生是最絢麗的亮點;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11年大力治理通脹,“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實實辦幾件實事”。
這一系列利好,如陣陣春風,預示著2011,我們的民生必將有明顯的改善和提升。
有如黃河,雖然百轉千回,卻始終勇往直前。回眸2010,一個“漲”字,使許多普通民眾的民生改善受到較大影響,但“陽光總在風雨后”,站在年尾,展望未來,2010年,大自然的瑞雪雖然遲到,但黨和政府政策的春風已經吹來,請相信,2011年,迎春花定會準時開放,并將更加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