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藥的服用時間有什么不同?
問:貴刊今年10期《合理用藥健康飲食》一文中,提到不同降糖藥有不同的服用時間,但不是很具體。能詳細地說一下嗎?
四川 王愛鳴
答:口服降糖藥的服藥時間是由降糖藥本身的藥理作用決定的。一般來說,降糖藥的服藥時間可分為三類:
餐前半小時主要為磺酰脲類降糖藥,如格列苯脲(優降糖)、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奇異(達美康)、消渴丸、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等。這些藥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起效時間為服藥后30分鐘。因此,一般應在飯前30分鐘左右服用。有些藥還非常講究,最好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時間服藥,如瑞易寧。
餐前1分鐘如諾合龍,這是最新的快速胰島素分泌促進劑,作用迅速而短暫,被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而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如拜糖平、倍欣等,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在服用該類藥時,必須與每餐的第一口飯同時嚼碎服下。還有一類胰島素增敏劑,如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該類藥主要通過增強胰島素作用而降低血糖,作用時間較長,一次服藥,降糖作用可以維持24小時。因此,每日僅需服藥一次,以每日早餐前1分鐘服藥效果最好。
餐中或餐后主二甲雙胍是唯一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的降糖藥,這是因為二甲雙胍能夠滲入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適,假如在每餐飯的中間或在餐后馬上服藥,可避免藥物對胃的刺激,減少副作用。
HACCP是什么意思?
問:我在很多食品的包裝袋上看到有HACCP的字樣,這是什么意思呢?
熱心讀者
答:HACCP是指生產(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種控制手段,其內容為對原料、關鍵生產工序及影響產品安全的人為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加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建立、完善監控程序和監控標準,采取規范的糾正措施。
實施HACCP體系時,先要找出食品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危害,如金屬屑(物理的)、殺蟲劑(化學的)和微生物污染(生物的)。根據這些危害確定加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也就是關鍵控制點,然后,針對每個關鍵控制點制定特別措施將污染預防在臨界值或容許極限內。在生產過程中,建立流程,監控每個關鍵控制點,如果超出標準,則實施相應的糾正措施。除此之外,還有確認和記錄等環節,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行。在HACCP管理體系原則指導下,食品安全被融入到設計的過程中,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最終產品檢測。因而,HACCP是一種能起到預防作用的體系,并且更能經濟地保障食品的安全。
印有HACCP標志的食品,說明企業已實施HACCP體系管理,其產品更值得信賴。
抑郁癥會遺傳嗎?
問:抑郁癥會遺傳嗎?
山東 李敏
答:抑郁癥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較密切的關系,但抑郁癥并不屬于遺傳性疾病。
據調查,抑郁癥患者中有精神病家族史者高達30%~41.8%,抑郁癥患者的親屬中患抑郁癥的概率遠高于一般人,約為10~30倍,而且血緣關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據國外的一份調查資料報道,抑郁癥患者親屬中惠抑郁癥的概率為:一級親屬(父母、同胞、子女)為14%,二級親屬(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孫子女、甥侄)為4.8%,三級親屬(堂、表兄妹)為3.6%。
以上資料說明,遺傳因素對抑郁癥的發生起肯定的作用,但這主要是指內因性抑郁癥。至于其他類型的抑郁癥,如反應性抑郁癥等則是個性及環境因素等起更大作用。
“春捂秋凍”有道理嗎?
問:春捂秋凍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天津 王麗芳
答:“春捂秋凍”是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春秋都是過渡季節,但有差異。在氣溫變化上,春季趨向回暖,室內溫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春季雖然在室外很熱,進入室內,就比較涼爽了。秋季則正好相反,是一個降溫的季節,室外溫度雖然下降了,室內溫度還比較熱。秋季適當地少穿點衣服,能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對過好冬季有幫助。
對“秋凍”的理解,不應僅限于“不忙添衣”上。還要加強耐寒鍛煉,如經常用冷水洗臉洗鼻,加強運動,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另外,“秋凍”不是人人都適合的,要有個“度”。人與人有個體差異,每個人對寒熱的感受也不同。因此,要根據天氣的變化和自身的感受隨時加減衣服,切勿盲目“秋凍”。
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于鍛煉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