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拉格是旅游者的夢想之地,也是彼得#8226;凱爾納迅速創造巨額財富之地
如果你從來沒有聽說過彼得#8226;凱爾納的名字,這毫不奇怪,即使他已是福布斯富豪排行榜里名列前90位的億萬富翁。在堪稱極簡主義風格的零星報道里,用于這位捷克富翁的形容詞是“很少為人所知”。
幾乎所有的公開報道里,如果不是用那張他不知道何時拍攝的穿著淡藍襯衫打著藍色條紋領帶、滿臉胡子茬、露著牙齒傻笑的大頭照,就是用根據這張照片手繪的畫像。
這樣低調的風格似乎對所有福布斯排行榜里的中東歐小國富豪都頗為適用,比如波蘭、烏克蘭以及哈薩克斯坦。
潮漲時的第一桶金
美麗的布拉格是旅游者的夢想之地,在歷史進程中,它也是某些人迅速創造巨額財富之地。凱爾納,正是其中之一。
“天鵝絨革命”之后,根據1991年2月26日通過的法律框架,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決定將國有公司逐步私有化,辦法就是證券私有化。當時捷克的公有制經濟成分占到了96%,為了體現公平、平等的原則,所有的捷克斯洛伐克居民都有權利參與證券私有化的進程。1992年5月,證券私有化的第一次浪潮開始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把大中型公有企業估價分股,交納登記費后,所有捷克公民都會領到一張含有1000個投資點的投資券,用來購買公有企業股份。私有化的第二次浪潮發生在1993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聯邦解體后, 一共有1030萬捷克共和國公民有權得到投資券,一個月后,其中的600萬人支付了登記費,獲得了第二期投資券。到此時,捷克工業企業中已有92%完成私有化。
這種全民均分股權的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股權過于分散,于是捷克政府設計了投資基金制度,鼓勵成立投資基金公司。公民可以有兩個選擇:直接購買公有企業股份,或是將他們手中分到的投資券向投資基金兌換成私有化證券,成為基金股東。基金用私有化證券購買企業股份,獲取投資回報,然后再向投入證券的公民分紅。投資于基金的公民不再享有企業的股東地位及相應投票權,投資基金成了企業的大股東。
1991年9月,凱爾納成立了他的第一家投資基金——捷克“第一私有化管理基金(Správa prvního privatiza#8226;ního fondu)”,注冊資金僅有10萬捷克克朗,約合3300美元。凱爾納任主席,另外兩位董事會成員是常務董事米蘭#8226;溫克勒和彼得#8226;茹達爾。
此后,凱爾納從一家同樣建立在特普利采的國有玻璃廠“斯克洛聯盟”那里獲得了資金支持?!八箍寺迓撁恕钡囊幻聲蓡T將凱爾納介紹給了董事會,凱爾納因此以債務增長和資本增值的形式獲得了2000萬捷克克朗的投資。到了11月,“第一私有化管理基金”的注冊資本已經上升到了660萬克朗,也就是22.6萬美元,同時茹達爾的位置被“斯克洛聯盟”的首席財務官所取代。1992年3月,公司的名字正式縮簡為PPF。
通過一系列成功的廣告運動,PPF獲得了所有證券投資點的1.4%,成功躋身為最成功的第11個管理公司。1992年,PPF購買了超過200家公司的股票,價值50億捷克克朗。
在第二波私有化浪潮中,PPF獲得了所有私有化證券投資點的2.1%,位列最成功集團的第九位。1995年和1996年,PPF拿到了捷克最大的國有保險公司Ceska Pojistovna20%的股份,當時這是一個快要被壞賬壓趴下的保險公司。凱爾納一共投入1.7億美元的投資組合用于挽救公司,通過和持有該公司30%股權的IPB銀行合并,凱爾納在1996年實現了對捷克保險業的控制。
經過重組,Ceska Pojistovna保險變成了凱爾納的印鈔機,2006年,其利潤高達3.62億歐元。評估機構當時評估該公司市值27億美元,這些錢不僅幫助PPF集團的其它企業進行融資,還讓凱爾納一躍成為當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第一個捷克億萬富翁。
由于捷克狹小市場的限制,Ceska Pojistovna的股票已經很難有空間繼續增長。凱爾納開始考慮賣掉Ceska Pojistovna或者將PPF上市。最終,他和意大利的忠利保險成立了合資企業,建立起歐洲東部和中部地區最大的保險公司。忠利擁有新公司51%的股份,PPF的股權則是49%,凱爾納成了忠利的董事會成員。為了獲得相應股權,忠利要付給PPF11億歐元。新的合資公司業務范圍涉及除捷克之外的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烏克蘭、俄羅斯等國。
媒體大亨
凱爾納最為人知的成功案例是一宗媒體交易,因為過人的眼光,他輕易地賺到了一大桶金。
從1994年開始,捷克最大的商業電視頻道“新星”(NOVA),一直控制在美國化妝品巨頭羅納德#8226;勞德和他的合伙人捷克商人弗拉基米爾#8226;澤萊茲尼手里。1999年,因為勞德試圖出售電視臺來為他的媒體公司籌集現金,兩人的合伙關系徹底崩潰。澤萊茲尼關掉了“新星”電視臺的信號,帶走了多數員工,開始在一個新的總部播出節目。
勞德因此起訴,索賠5億美元試圖把電視臺收回來。這個時候,凱爾納跳了出來,他投資1.6億美元給“新星”,這個數字足以使他成為主要控股人。勞德終于打贏了官司。5年之后的2005年,他把電視臺買了回來,付給凱爾納的是5.3億美元的現金,凱爾納 “把不幸事件轉化成了3億美元的財富”。
過去兩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給私人投資者和很多國家的經濟狀況帶來了大麻煩,但對于凱爾納這個擅于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的交易高手來說,經濟低迷正是他的好時代。
他在媒體行業的并購步伐明顯加快,其頻繁交易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默多克,有人說這樣的舉動似乎要說明他能夠重塑中東歐地區的媒體企業。
2009年,凱爾納投資1400多萬美元創建了一個每周出版的紙媒和一個網站,橫跨捷克10多個城市,名為“我們的致詞”。其中30%的內容都是公益的,多由當地居民上載,低成本低工資運作使這樣的媒體模式頗為有利可圖。“這樣的模式可在其他地區推廣?!眲P爾納說。去年12月,凱爾納還花4200萬美元買下了歐洲新聞出版公司。目前更多的交易仍在進行之中。
關注中國
近幾年,凱爾納開始頻繁飛往中國。這位捷克富翁在中國的商店和市場里到處轉悠,以便知道這里正在出現的中產階級都在買些什么,以及怎樣付費。
他想看看在這個人口眾多的消費大國,新興的中產階級的支出模式是否來源于消費貸款。這樣的模式已經發生在15年前的布拉格,如今能否在深圳復制。
“我想,這是在每一個國家都適用的原則,每一個人都希望利用信貸來購買電視機或者冰箱?!?/p>
模式很簡單,吸引那些因為收入太低而被傳統銀行忽略的新的中產階級,給他們第一筆消費貸款去購買商品,例如電視機,洗衣機、那些及時還款的人,將會被吸引來購買更多的公司金融產品,比如信用卡。當它的消費者變得更加富有——在中國這個持續增長的比率是10%——那么家庭信貸的目的就是給他們第一輛車的貸款和抵押貸款,然后出售給他們一系列的現代金融服務,比如保險。
“我想我們相比較其他人來說有更大的成功機會,因為我們更了解這些市場。”“這就是挑戰,這就是它們為什么一直吸引我?!眲P爾納說。
如今的凱爾納擁有一架灣流G500私人飛機,住在捷克境內伏爾塔瓦由捷克建筑設計師約瑟夫#8226;普萊斯科特設計的住宅里,這座住宅曾獲得捷克建筑師協會頒發的多種獎項。他還是捷克獨臂攝影大師約瑟夫#8226;蘇德克攝影作品最大的收藏者之一,蘇德克一生的攝影創作都以布拉格和布拉格的城堡為題材,而凱爾納的生意也從來沒有和這個地方脫鉤。